/针对盲人朋友的无障碍交互设计

针对盲人朋友的无障碍交互设计

点击上方“蓝字” 可以订阅哦


     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今天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那些针对盲人的无障碍设计吧。



Vrailler


01

     眼睛是所有感官中最重要的,它的缺失常常会阻碍我们对消费信息、数据和内容的了解,而针对视觉障碍的设计常常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盲文仍然不是在所有地方都完全可用。这主要是因为盲文打印机是非常专业的机器,而且价格不菲。Vrailler便携盲文打印机解决了这一问题。


      Vrailler指出,盲文打印机不需要是专门的、难以使用的、不可访问的和昂贵的。Vrailler的盲文打印机易于使用,体积小(可以放进口袋)。
     它使用两个穿孔石板,第三个上石板,和一组销钉,您可以将其放入基础石板中创建凹痕。当你把上面的石板和中间的石板压在基础石板上(中间的石板夹在下面的两块石板中间),压痕就会在纸上/胶片上转换,从而得到印刷盲文。





      这些可以用来创建姓名标签、标签,甚至是可访问的名片。你可以在Vrailler上打印多个图钉,一旦你设置了引脚的形状,Vrailler就可以为你打印盲文,而无需使用任何电力或电池。

      同时可以使用Vrailler盲文印刷多种语言,这让它的可访问性规模更大,容易携带和操作简单(它有一个盲文指南)允许您迅速有效地打印药物标签、名片、菜单,甚至是书本的内容。Vrailler非常适合学校,它允许视觉残疾的孩子在办公室和学校里获取信息,让他们实现无障碍交流。



BraiBook


02

     虽然世界正在逐渐走向更具包容性的未来,但主流媒体并不真正迎合残疾人士的需求。例如,普通书籍,杂志,报纸甚至电子书都遵循一套标准,并且不容易用盲文为视障人士阅读。Braibook通过扫描文本,将它们转换为盲文,供视障人士进行阅读。



      Braibook外观灵感来自于荧光笔,当翻译时就如同使用荧光棒去记录。


      Braibook运用人体工学的设计,让产品更加贴切用户的手掌,让用户更加舒适。



     Braibook将常规书籍,报纸,菜单卡,账单进行盲文翻译让盲人进行触摸读取这些内容。



无障碍盲人板


03

     这款无障碍盲文板是传统盲文板的升级版,它可以帮助你用盲文书写文本,并在夹在基板和上板之间的纸上轻松书写/击打。整体设计比现成的电路板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滑动的穿孔板几乎像一个光标,让用户更了解打字过程中的位置。



     虽然和大多数盲文板一样,盲文板上的文字是反着写的,但是这款无障碍盲文板有一个额外的塑料框架来固定纸张更加凸显出了这款盲文板的优越性,所以用户可以定期翻转纸张来阅读你写的内容。



Maptic


04

     设计师Emilios Farrington Arnas推出了这款看起来像时尚配饰,其实是为盲人设计的导航装置Maptic。它包括项链和手链。当遇到障碍物时,手链会发出震动提醒佩戴者。项链能发出不同的信号告诉佩戴者直行或转弯。




     为了减小尺寸和最大限度地延长电池寿命,设计师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而不是一个内置的GPS单元。该应用程序使用语音控制,但只通过振动与佩戴者通信,这样盲人在走路时也能领略路上的声音。


产品的交互流程



盲人专用饮水器


05

     盲人在使用水壶时遇到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对水位和目标位置的变化不安全,灌注困难。在这个设计中,目标是为盲人提供最好的饮水体验,使他们在饮水方面与我们没有区别。



产品结构图


     设计是让用户从下面注水,而不是拿一个沉重的水壶瞄准一个小目标。灵感来自酒吧杯清洁剂



     无障碍设计更加指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也是方便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它社会人员生活的重要措施。同时它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城市与国际形象。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全民公共道德意识,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建设无障碍设施,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它社会成员提供方便的重要措施,是现代城市建设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素材来源:

普象网,微博

- END -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编辑|李智全
审核 | 张东


联系我们:13871056452

2028621@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点个“赞”和“在看”给我们鼓励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