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都是救命钱啊

这可都是救命钱啊

      地产跟投制度,作为房企加杠杆最疯狂时代的产物,潮水褪去留下了一地鸡毛。而这背后,深度参与其中还没来得及跑掉的地产人,成了最不幸的一帮人。

      融信在上个月的时候,偿还了一笔美元债,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但是融信的偿债行为,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比如离职员工的跟投款,就没那么幸运了。春节前的时候,融信搞了一波批量裁员,在三月份又搞了一波批量裁员。这部分离职的地产人,有很多都是跟投了融信的项目的,离职至今仍然没有收到公司退还本金。

      比如,这是某离职员工提供的跟投材料:

      据悉,这些离职的地产人,大多都参与了融信的跟投项目,少的有一两万的,多的有上百万的跟投款,让人触目惊心。

      光是内部跟投这类融资,涉及的金额就不小,由此可以推断,融信实际的隐性债务可能并不少,这部分风险大家需要考虑。这些钱好多员工是借来跟投的,现在被离职了,没找到新的工作,还失去了经济来源。说严肃点,这些钱完全是可以说得上,目前这些离职员工的救命钱了。

      离职的员工,也找过公司索要跟投款,但是被区域搪塞了,说让找集团解决。但是集团又找不到具体谁负责,这件事只能焦急等待,无限期拖延了。按照融信的跟投制度,所有跟投款必须要项目加融资现金流回正,才能返还本金,但是现在跟投的项目销售极差,要等回本遥遥无期。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即使项目达到返还条件,也很难让退还本金。以融信福建区域公司的几个项目为例(莆田玉湖世家、海月江南等),目前都达到了回正条件,按制度该返还大家本金了。但是公司还是拒绝返还,理由是公司资金极度紧张,未返还的按12%年化给员工算利息。到这仅仅是口头承诺,没有任何书面确认的东西,很难保证。

      有的项目已经触发结利条件,具备分红甚至二次分红条件,也没给大家分红。比如打包出售的项目,因为是溢价出售还有不错的利润的;再比如政府回购的项目,也达到了分红条件,至今不给分红。

      不得不说,融信的这个跟投制度,实打实地有点坑员工了,让员工承担了非常不利的劣后级角色。地产圈内通行的做法,离职员工可以要回本金,但是跟投收益不再享有,这是TOP30房企的主流做法。离职的时候,融信的人力跟大家再三叮嘱说明了,跟投的事情离职的时候不办理,人力是不管的。

      这样看来,融信离职员工的钱要不回来了?制度,逻辑貌似都闭环了。并不是,融信借的钱该还还得还。猫哥给大家捋一捋,这个事情有两个突破口:

      这份跟投协议,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等(风险远大于收益,且不符合行业常规做法),可以视为是显失公平的合同。根据合同法原理,显失公平合同可以撤销,撤销后的合同自始无效,可以申请融信退款。

      即使不跟融信掰扯合同显失公平,也可以主张不安抗辩,要求融信提前返还本金。融信现在的资金情况,内部员工应该很清楚,还是能拿出不少证据证明他们家履行债务能力下降,有跟投款不能退还的违约风险。比如,他们家光今年7-10月就有约90亿的债务需要偿还,目前手里的现金远不足以覆盖。再比如,各个区域搪塞员工的时候,大多都说了公司资金紧张之类的言语。以这些为根据,去法院走司法渠道,也能得到支持。

      言尽于此,思路都讲清楚了,那些跟投款要不回来的被离职地产人,你们学废了吗? 

      赶紧组团起来,去行动,拿回自己的救命钱吧。如果晚了,那就是真的晚了。


       本号有猫哥内部粉丝群和粉丝圈子,地产圈内消息最先分享,一对一提问,职场、行业、资讯、前沿消息都有,里面内交流极为活跃。到公众号主页对话框回复“加群”两个字,即会弹出二维码,即可扫码加入粉丝圈子。

      另:猫哥收藏整理了几千份地产学习资料,包含工程、设计、成本、营销、投资、人力绩效、财务等职能部门的资料。在公众号后台对话框回复“资料”二字,会弹出链接,可进入直接下载几千份地产学习资料(已有几千地产人获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猫哥观地产”作者:猫哥观(ID:maogeguandich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