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为何独爱“殡葬剧”?

这届年轻人为何独爱“殡葬剧”?





《三悦有了新工作》在B站上映,评分一直高居9.6,豆瓣评分也有8.3之高。



作为国内首部正式播出的探讨殡葬行业的电视剧,算是不错的成绩。


小印发现,不少年轻人都对殡葬类题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怎么生死类话题,成了这届年轻人的热议内容?








殡葬行业剧,是国产剧在逃离舒适圈?


近期突然出现了很多表现殡葬题材的影视作品。


《三悦有了新工作》(下文简称《三悦》)以殡仪馆从业者为主体,讲述了遗体化妆师赵三悦的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并在一路感悟生死的故事。





这让人不自觉联想起今年6月刚刚上映的电影《人生大事》,可以说是为数不多以殡葬行业从业者为主体视角的电影,院线一度热映;


《不虚此行》虽然还未上映,但对“悼词撰写者”的刻画,也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尝试。



此前国产剧鲜少把镜头对准殡葬行业,这似乎是个有待被发现、或是刻意被回避的题材。


国内也并非就完全没拍过这类题材,但要么水花不大,没什么上映的机会,要么只是擦了个边儿。


上一部正儿八经的殡葬主题剧《天下人家》,讲述了一个殡仪馆化妆师的故事,2011年短暂地在地方卫视播出后就无音讯,直至今年才上架视频网站。



此前的电影,如呈现的台湾丧葬习俗的《父后七日》(2010)、被迫唱丧搞砸葬礼的《哀乐女子天团》、讲述姥姥去世后的东北家庭故事的《吉祥如意》,都是这几年此类题材断断续续的侧面表现。



与此同时,这几年热门国产影视剧,几乎都是已经被“类型化”的题材。


比如火了挺多年的大女主剧,从早先的《甄嬛传》《欢乐颂》,到近年的《三十而已》《梦华录》,让观众一路看爽了,也看够了,套路感越来越强。





行业题材影视剧,扎堆金融、刑侦、律政、医疗业。


悬疑、刑侦剧出了很多“爆款”,像《隐秘的角落》《余罪》《警察荣誉》《罚罪》《破冰行动》……医疗行业剧也旗鼓相当,《关于唐医生的一切》《急诊科医生》《外科风云》《心术》……一下也数不完。



而至于那些“律政精英”“金融天才”的形象,更是早就让观众快要审美疲劳。


虽然其中不乏好剧,但多少觉得题材疲乏。这时,把殡葬行业剧放到这些影视剧堆里,就显得“格格不入”——入殓师、遗体美容师这类职业,国产影视剧观众们实在太少听见了。



反观国外影视剧,此前其实不乏深入探讨过殡葬与死亡。


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入殓师》和《非自然死亡》两部。


前者获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以一位坚持“让逝者走得漂亮”的入殓师为主人公,暖心治愈;





后者则增添了悬疑味道,由一桩桩遗体解剖案牵出敏感的社会议题,豆瓣评分至今高达9.4。



还有美剧《六尺之下》,围绕家族式殡葬服务展开;英剧《葬礼上的死亡》则是对于葬礼意义的英式喜剧性展示;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以遗物整理师的视角感受往生者的人生百态……


这些影视剧在国内引入后,都有着很可观的口碑。



但是《三悦》等影视作品的出现能让人感觉到,这几年中国有一些剧作题材正向殡葬主题靠拢,国产影视剧,似乎正在跳出舒适圈,挖掘这个新题材的表达方式。


拍的多也意味着有市场,人们传统对谈论生死的忌讳,消失了吗?










这一届年轻人,热衷讨论生死?


“未知生,焉知死”,传统观念里,殡葬话题总是带着一些忌讳色彩。


孩子们从小被教育不要随便说“死”字,更千万不要在老人面前提“死”;与死直接挂钩的殡葬从业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多少会受到偏见。





但这届年轻人,似乎没有那么避讳这类话题。


《三悦》在B站播出,从反响来看是个很明智的选择。很多评论和弹幕都表示对这个行业相当好奇,希望了解到更多这个行业的故事。


再对比看B站用户年龄。据QuestMobile的统计数据,截止去年年底,B站近82%的用户是Z世代的中学生和大学生,90%用户年龄在25岁以下,可以说是典型的以90后和00后用户为主的“年轻平台”。





《人生大事》在年轻群体中有很高的评价。
以点映数据来看,购票用户中25-29岁用户占比最高,达28.4%,20.24岁用户占比25.3%,30-34岁的用户占比排第三,而他们给此片的评分平均都在9.6以上。



两相比较,不难得出结论:这届年轻人并不避讳直言殡葬话题,反倒愿意讨论。但这是为什么呢?


这与Z世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他们是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一代人,在接收海量信息的过程中,他们无论是在思想的包容度还是话语表达的自由度上,都远远高于上一代人。


庞杂的信息一方面冲淡了“殡葬”或是“死亡”这样的话题的边缘性和忌讳性;另一方面,也凸显出这些话题的缺失。





而近几年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圈层的细化。


新媒体平台用户以年轻人为主,有着相对高的话语自由度。


而有着相近的价值取向和信息需求的人也容易因此相互吸引而聚集在一起,无形中打造了细化的圈层,达到从前很少触及的话题讨论深度。



当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被圈层里切身感受者越来越多地关注与集中探讨的时候,这些成规都成为了可以重新审视、检验和讨论的对象。
殡葬与死亡也变得不再那么“隐晦”了,年轻人们更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去交流与探讨生、老、病、死这生命环节的各个部分。





曾有调查统计发现,当下的年轻人越来越喜爱现实主义题材,他们在其中能找到更多共鸣,而与生死相关的话题很多都属于现实题材。
2015年的《滚蛋吧!肿瘤君》讲述年轻的癌症患者怎样笑对生活;


2018年年轻导演文牧野拍摄的《我不是药神》引发现象级讨论;


还有2020年的《送你一朵小红花》,直接以“年轻患者”的视角讲述对于生死的看法。



现实题材备受年轻人青睐的大环境下,小人物的生与死是最直接、可感,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题材。


虽然很多当下很多年轻人常常把“丧”和“摆”挂在口边,但这背后也正是对于生死话题的坦然直面。


这不再是不能提及的字眼,人们可以探讨生,就也可以探讨死,自然更可以探讨殡葬。







新题材殡葬,不疼不痒?


虽然《三悦》作为殡葬行业短剧,是一个新鲜而有意义的尝试,但细看进去,便会发现它好像在瞄准靶心,但又枪枪擦靶而过。


最明显的一点,是它实在拉拉杂杂了太多的“卖点”。


整体看上去它似乎是在呈现行业风貌,但又牵扯了太多话题,比如开头三悦那段“经典台词”:


“为什么不能让喜欢工作的人工作,喜欢躺平的人躺平,想卷的努力卷,想佛的尽情佛。”


众多网友转发,大喊“世另我”。



但剧情马上让三悦去殡仪馆工作,寻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能说完全不合理,只能说有点突然,感觉很像利用年轻人的痛点吸引流量。


最近几年很流行的现实主义题材短剧,它们往往会有一条主线贯穿,解开很多社会议题。



但也会有浅尝辄止的不足。
《三悦》里殡仪馆的每个工作者身上,都设置了一个话题:性别歧视、医患纠纷、空巢老人、性侵、教育等等。


堆积了太多议题,在短短的单元里又都交代不清楚,就很像拿出所有料一起煮了一锅粥。



与之并行的,就是套路和流水账的感觉。


同时,现实主义题材最要命的一点就是“不够落地”。


在剧中,殡仪馆的工作是没人想干的,招不到人、转正薪酬低。


然而现实生活中,殡仪馆很多工作是有正式事业编制的,薪资标准优渥,每年报考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完全不是剧中的“萧条感”。



此外,在这个题材上,《三悦》的表达方式好像没有那么本土化,总给人一种日剧改编来的错觉。


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这部剧里三悦“小确丧”的人设,一条条精美短小的金句,和画面的质感,都有极强的日剧代入感。


那句“我是生的守门员,你是死的摆渡人”一出来,就有不少人开始尴尬症犯了,这也太像日剧调调了。



而它之所以这样不尽令人满意,除了剧本自身的问题外,与国产剧大环境也脱不开干系。


殡葬题材,对于国产剧而言还是太“新”了,如何在内容的深刻程度、市场的接受度和口味之间做好权衡,是需要时间检验与观察的,这部小成本剧也许可以算作一个试水。


题材小众加上主演影响力不够大,扑街可能性极大,想吸引流量怎么办?


只能通过叠加社会热点议题、堆满金句,来制造更多讨论话题,尽可能提高受众话题参与度。



那么,如果国产影视剧要认真做殡葬题材,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力呢?


首先当然需要核心内容上深度的挖掘。


比如深入一个案例,掘出其背后的故事,引发更多的思考。


就像《人生大事》那样,围绕世代做殡葬行业的家庭中人展开,不管是给孩子解释死亡,还是与所爱的人分离、亲人去世,或是子辈对父辈死亡的漠视,生死都无一例外是讨论的核心,这样故事才不会散开。



在表达方式可以更接地气、更本土化


比如《吉祥如意》、《四个春天》,都是纪录片式的真实故事讲述,直戳中国社会里最最普通的家庭在生死大事上的伤痛、纠纷和心结的解开,这种讲述方式,给人的就是真实而有力量的感觉,就不悬浮。




殡葬与死亡题材的创作,笼统加起来,至今为止我们看到的都不能算多。


但近几年,我们越来越开放地面对这个话题,现代社会环境中年轻人的思考和话语的力量也被越来越多地看到。


《三悦》和《人生大事》今年接番上映,也许还有很多做得不够的地方,但可以说,是个好开头。






话题征集

评论区留下你最想看的话题,点赞前三名的话题有机会入选小印话题库,最终入选的inker会获得本印的独家赠书嗷~






 作者:涟漪涟漪 
 责编:丛夏 

「小印安利TIME

 – 欢迎关注印客美学视频号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shaohe010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