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版画打动无数人,创作原型来自……

这幅版画打动无数人,创作原型来自……

40多年前,版画家徐匡、阿鸽

历雪域高原8个月

创作出新中国写实主义版画的

代表作品《主人》

作品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永恒之美

近日,纪录片《美术里的中国》

介绍了这幅版画创作背后的故事



数十万刀刻出传神作品

背后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这幅《主人》

由数十万刀刻出
是中国现代木刻版画的代表作品
笔墨赋予它形状
身体线条被翻译成刀痕

作品中,墨汁浸满每一条沟壑
暗藏着刀的锋芒

这是版画的独特艺术语言

“刀味”

这幅作品长宽约70厘米
但它产生的视觉效果十分强大
每每看见这件作品
就会让徐匡、阿鸽夫妻回忆起
在西藏的那段经历

1977年,改革开放的前一年
接到“百万农奴站起来”的
版画创作任务
同在四川美术家协会工作的
阿鸽和徐匡进入西藏采风
在雪山之下,牛羊之中
一待就是8个月



一次草原赛马会

他们定格下这一经典形象



他们画了数百张速写

只为找到心中理想的脸庞
回忆起与《主人》原型的不期而遇
阿鸽说:“在当雄草原的赛马会上
我们见到了版画上这位藏族男子
在旁边拍了很多照片
定格下这一经典形象”

一次偶然的遇见
一秒钟的定格
一个永恒的形象被记录了下来
他可以是草原上修围墙的牧民
也可以是赛马会上神采飞扬的汉子
他是整个西藏呈现出的新面貌

1978年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恢复

阿鸽想要将

这幅具有特殊寓意的作品送展

但在距离展览仅剩十天之际
阿鸽强烈的妊娠反应
使《主人》的创作陷入了瓶颈
由于时间所限,他们决定放弃版画背景
只留下了这位藏族汉子

“这是生活中非常平平淡淡的形象

在艺术表现上

如果不该简的简、不该精的精

就不会有这么强的艺术感染力徐匡说

锐利的小三角刀勾勒出一排排细线
圆刀毫不犹豫地推铲
一抹边缘浑厚的高光
让脸庞深邃起来
最为独到的创造

是占画面大部分的黑色藏袍
当画纸揭开,《主人》跃然纸上
这是徐匡、阿鸽对于高原的礼赞
1979年,《主人》获得
第五届全国美展金奖

走过40多年

这幅全国美展金奖作品
见证着徐匡和阿鸽

相濡以沫的艺术人生

更定格了

灿烂时代来临时的瞬间


徐匡、阿鸽《主人》

58x58cm 1978年

中华艺术宫藏


这幅徐匡与阿鸽合作的《主人》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一等奖,挪威第五届国际版画比赛荣誉奖。它没有情节,没有背景,以极其概括的手法表现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重大主题。手持镐头的藏族男子,铜像般地站在观众面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微笑中透着威武和力度。


画面采用正三角形构图,黑色大袍占了绝大部分,沿着构图的左侧刻出头、肩,镐把和手,形成环绕,黑白灰分布富有节奏感。刀法十分精彩,头和手用中刀刻成,阴刻、阳刻兼用,刻画出了这个人的强烈个性,其风采令人过目不忘。头巾、衬衣用大刀刻成,以阳刻为主,痛快淋漓。黑色大袍的刀法则是徐匡自创的“绝活”,他用平刀在梨木板上并排戳出密集的缝隙,印出来以后隐约可见厚重呢料中的衣纹起伏。




▼点击下图订阅2023年《美术报》





 
 来源丨央视新闻 
 编丨lisa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浙江省政协系统书画作品展开幕
嘤其鸣矣求友声,20位书画印兼修同人80件作品汇聚西泠
少儿美育读本·大咖说丨“自然美育”+“野蛮生长”让我保持直觉和兴趣
抬高古琴身价的“鼻祖”竟是苏东坡?丨文人画背后的古琴逸事
拿起画笔,描绘最美“浙”里
纸上作品如何展示
鉴赏巨眼谢稚柳:窥探笔墨流变 修定画史脉络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