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获奖的售楼部,正在更新你对居住的认知

这3个获奖的售楼部,正在更新你对居住的认知


海报设计 ©落屋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人类的全部思想,在这本大书和它的纪念碑上都有其光辉的一页。”
——法国·雨果
建筑是有形的,梦想是无形的。


在这些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中,隐藏着无数梦想的火种,关于铸造者的,关于使用者的,也关于这座城市的。售楼部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微缩版的居住需求演变史。
售楼部的雏形(1.0版本),不过是工地上临时搭建的简易铁棚,跟菜市场“现卖现买”一个逻辑。而对于房子,大家的概念大多停留在”有和无“、”面积大小“、”价格多少“的生存基础之上。
随着房子市场化的加剧,大家愈加清晰自身对房子和居住的需求,售楼部走向正规化,并设有专门的空间(2.0版本),既是卖场又是样板间,以满足大家的居住想象。



当买房成为“日常”,售楼部摆脱了菜市场、卖场气质,逐渐过渡到个性与功能,引入棋牌、健身、游泳馆等多功能,成为“小区会所”,“归家客厅”的存在(3.0版本)。
如今,售楼部已“见山不是山”,不再是简单的“所见即所得”。他们被修成“美术馆”、“图书馆”、“精酿啤酒吧”、“儿童乐园”,甚至是“米其林餐厅”,让外人摸不透,看不懂,只有共同语言的人群才能够感知。


从“销售—营销—功能—精神”,售楼部从意识到形态,就像一面镜子,不断地折射出人类对于居住最真实的需求,以及从未停止地探索和更新。



售楼部通过“文化、艺术、自然、生活体验”的导入,更加满足当下人们对于审美与生活品质的高阶精神需求,与居住者达成生活方式的共识,俨然是一个输出品牌和价值的“精神堡垒”。


这,就是售楼部的4.0版本。


理想居住的“精神堡垒”是什么样子?它会给居住者带来如何的生活想象?来看看这3个获奖的售楼部,或许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项目名称:成都轨道城市万科·高线公园体验中心
设计奖项:2022英国餐厅&酒吧设计大奖 Restaurant & Bar Design Awards 亚洲区入围项目
设计单位:峻佳设计 Karv One


一个售楼部,为什么会在餐厅的设计上费尽心思,独树一帜?这或许是大家看到这个奖项时的普遍好奇。
高线公园不同于普通的住宅项目,它是基于城市交通TOD之上的大型综合体,定位于“TOD+公园+社区”三者的结合,对标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心的”HighLine Park“,它的野心是成为“城市地标”的存在。



作为成都东进的重要交通枢纽,这里熙熙壤壤的人流是城市的永续活力。在这里,如何去呈现一个“国际大都会”应有的模样,一个繁忙的都市交际场,正是设计的关键所在。
高线公园,作为公共空间,吸引人们来这里参与、分享、交流是常态,而要对标“国际大都会”,则需要“多元文化”和“入乡随俗”(在地文化)两种特性的结合,以人为尺度,构建起多维立体、有温度的高阶生活场景。

在4000多㎡的空间里,高线公园,从精英、旅人的角度出发,在户外叠加了公园、运动等场景,在室内围绕餐厅、咖啡、花艺、画廊等高阶生活图景展开,打造繁忙都市生活里的一片栖息地,让人获得轻松愉悦的片刻喘息。




整个空间完全贴合高线TOD的概念与形态,以流畅的线条贯穿始终,整个场域如同跳动的乐章,到处都是漂浮的音符。鲜活的绿植、悬空的“云朵”、植造泡泡,将自然的色彩、形态与材质融入空间,与户外生态公园主题呼应,让人在不经意放松下来。





设计师重点突出了时下社交场景频率使用最高的“餐厅与咖啡馆”,用成都最暖人心的人间烟火气来营造天然的社交场,这个全新的“国际大都会”自然地承担起TOD、社区、自然和人的链接。



镀金灯饰、高级皮革、流线吧台,略显浮夸的局部造型和细节,为餐厅平添了诸多戏剧感,让整个空间充满叙事性和氛围感。身处其中,你仿佛置身悉尼歌剧院、纽约百老汇的感觉愈加强烈。



咖啡、花艺、香薰、甜品,与莫兰迪色融合,让整个空间轻盈、灵动,富有艺术性,更易触达每个人柔软的内心,处处弥漫着现代大都会的浪漫与时尚。





这里的每一个生活场景,都在生动的演绎高线公园的精神主张,国际大都会里精英们的高阶生活,出行便捷、社交自由、审美高级、品质生活。


项目名称:成都交投电建·国宾江山
设计奖项:日本IDPA AWARD国际先锋设计大奖
设计单位:朴悦设计
过去,人们谈起豪宅时,总是惊叹于它的地理坐标、生态资源、稀缺别墅等物理属性,而现在越来越多的豪宅,从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凭借“女王玄关”、“新中式建筑”、“艺术感”、“黑科技”、“零甲醛”等,获得热销。居住者已经从单纯的追求空间,演变为追求精神文化、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


成都城西国宾板块,自古就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钟爱之地,这里有号称成都国宾馆金牛宾馆;有艺术家张大千的故居;有中国首家私立园林艺术博物馆“易园”;还有3000亩游人如织的天府艺术公园。在这片历史人文丰厚的土壤上,怎样的理想居住,才符合当下?



国宾江山给出的答案是:“宋代风雅”。

宋朝,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高峰时期,是当代生活美学的源头。


从书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宋朝与当下的成都有颇多共通之处。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汤显祖的《牡丹亭》道出了宋朝人的日常生活与园林之间的亲密关系,当下成都人的日常也与公园绿道密不可分;宋朝人喜欢茶道、书法、吟诗、作画、焚香、插花,不少成都人在茶余饭后,也会醉心于自己的文艺小爱好,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宋朝人还与成都人一样特别的爱吃、会吃,《清平乐》里烤羊肉宵夜、特色蜜饯、千层酥、还有李子旋、樱桃煎等精致甜点,都让人口舌生津。


宋朝人懂生活,更懂美,与成都人别无二致。设计团队以“宋代风雅”建筑,为国宾江山的居住生活做筹谋,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






宋代的风雅,充满东方禅意,建筑设计上多追求山水交融、对称、礼序,是一种克制、端庄的美。整个建筑形态传承古意、素雅极简,水吧台透露出隐贵和仪式感,灯光从纸质灯罩倾泻而出,一段段宋词隐隐浮动,是文人雅士心心念念的生活雅趣。




在这里,自然与建筑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叠水、窄桥、翠竹、密林,一步一景的精致园林。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池静水,在四季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姿态,成为一种生活美学,一种日常享受。居者行走其中,如同穿越古今,亦或畅游名家水墨画卷,自有一番乐趣。


环绕空间的三面玻璃立面,将古朴的《千里江山图》壁画与精巧的园林造景引入室内,空间与自然达到高度统一。


“不离繁华,不负悠适,独倚兰亭,品茗赏花,月雪相宜,静谧诗意”。国宾江山在历史文化中撷取精髓,构建出新的生活美学,让宋代美学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得以重塑,一解城西文人雅士的相思之意。

项目名称:成都旭辉·云樾名邸
设计奖项:法国双面神GPDP AWARD获奖作品
设计单位:尚石设计
“与自然共生”,是人类内心最真挚的渴望,也因此成为空间、建筑、城市的永恒命题。
尤其这两年,疫情反复,让生活不停按下“暂停键”,家的居住属性和自然的需求被瞬间放大,“与自然共生”成为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最最基础的需求。


“云樾名邸”,位于简阳,沱江以东约500米,鳌山公园以西约1300米,整个建筑秉承“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与自然天人合一,大隐隐于市。



整个建筑,如连绵的山峰,破土而出。屋顶种满了青草,层层绿意随着建筑起起伏伏。从高空俯瞰,这里只是一片自然景观。星星点点的建筑与灯光,无声隐匿在绿色的植被和水景之间。








换个角度,棱角分明的建筑,气势蓬勃地向上生长,像耸立的山峰,气势惊人。巨型玻璃幕墙下,室内外连成一片,没有边界。空间里无规则悬浮的橙色亚克力艺术装置,似火把似骄阳,给空间增加灵动与神韵。在这里,我们仿若置身青山绿水,静观雄伟山峰之上落日余晖,美不胜收,让人心生安宁与从容。 


“斜山捧月,江映灯火”,这正是生活在成都沱江边的人们所熟悉的自然意境。





大面积玻璃幕墙将自然的光线、植物、色彩全部收纳进来,与室内空间设计形成丰富、灵动的视觉搭配。不同的季节,你能从中发现春的绿意盎然、夏的橙红炙热、秋的阳光明媚和冬的莹白通透。


四季与空间交融,自然与心境互通,一切都是相伴相依,共同生长的状态。



将山川和四季引入建筑,融入生活,是“师法自然”的经典案例,也是公园城市之下,城市、建筑、自然与人关系的合理重构。




......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当下的售楼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它更像是一个表达自我精神主张的场域,发起了一个#寻找志同道合邻里#的隐形公告。


在这些惊艳的设计方案里,藏着的是设计师、建造者和居住者对理想生活的个性化描述。而这些售楼部所有的精神表达,汇聚起来就是这个时代对居住需求最直接的反馈和最执着的尝试。

如果你想知道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去这些售楼部逛一逛,坐一坐,或许你就明白了。





文字| 小ONE

图片来源万科·高线公园、朴悦设计、尚石设计、落屋

排版小ONE

设计YESOOAK

品牌Agnes Yeh

运营KID

主编/出品Lena湘

投稿(含素材)、合作1782808289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落屋LUOWU”(ID:chengduluow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