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用书法做媒,竟然失败!

赵孟頫用书法做媒,竟然失败!



在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赵孟頫书法作品《行书致张景亮信札》,是赵孟頫为密友濮润之子向外甥张景亮之女求婚而写的信。


元 赵孟頫《行书致张景亮信札》


释文:

孟頫书致景亮县尹贤甥坐右:别去未久,已深驰想。付计荣上之后,吏敬民爱,伫听政声,以慰老怀。语溪濮尉润遣人来,为其小令嗣求令女秀姐,其意勤勤恳恳。前者以其长子年长,今则小男年既相若,于理亦可许之,托老夫致此意。兼已令福寿长老达意于嫂,嫂云:“一从景亮言语。”用敢再以为请。今令人去,如蒙允可,望付下草帖,濮家自来起细帖。专此奉字,不具。孟頫书致。十一月二日。


此书札书札用碧色纸书写,书风出于“二王”,体现了他对法书名迹的学习和推崇。


由于此作不同于正式的书法作品和公文,因此书风整体显得较为随意,富于变化,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是赵孟頫中晚年之后行书中的上乘之作。

高清欣赏


此帖为中央民族学院贾敬颜先生捐赠。


孙克让《元赵孟頫致张景亮书札考》(1990年《文物》第9期)和樊祎雯《赵孟頫<致景亮书札册>再考》(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第11期),对于此帖做过详细考证。现根据这两篇文章的内容,介绍一下此帖中的人物关系和婚俗。


张景亮即张采,为张伯淳(赵孟頫的姐夫)之子,与赵孟頫的关系很密切,经常代别人向赵孟頫求字画,在赵孟頫存世作品中多有提及。 


张景亮的母亲是赵孟頫的姐姐,嫁给了张伯淳。张伯淳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以诗文闻名于世。


赵家和张家为世家姻亲,同居浙西、太湖南,尤其是至元二十三年张伯淳与赵孟頫一起被程钜夫举荐赴京,往来更加密切。此次赵孟頫帮好友之孙求亲的,正是外甥张景亮之女秀姐。


赵孟頫在书札中提及的“语溪濮尉润”,语溪为地名(石门县),赵孟頫的好友濮鉴在此地生活。濮鉴也生于官宦之家,与赵孟頫关系很好,濮鉴所建寺观,赵孟頫都会书额题梁,管夫人则在墙上画竹。濮鉴去世之后,赵孟頫曾为其作墓志铭。


孙克让先生推测“语溪濮尉润”为濮鉴之子濮允中。濮允中有两个儿子,长子为濮彦仁,次子濮立仁,赵孟頫代为求亲的是濮立仁。


信札中提到的“福寿长老”,是古心禅师,俗名濮文鉴,是濮家的女眷,她在赵孟頫写信之前已经跟张景亮的夫人提过这门亲事。


信札中还提到了当时的婚俗,如果女方同意,就由女方起“草帖”,然后男方起“细帖”。


草帖即八字帖,是男家和女家初次议婚的来往文书。草帖涉及的内容有名讳、田产、女方父母的家世背景等。


之后男家以此问卜,如果得吉,就回草帖,女方再占卜,得吉后媒人通告双方起细帖。


细帖也称定帖,是订婚时双方交换的帖子,内容更加细化、具体、正式,包括曾祖、祖、父、从伯、从叔等人的名讳官职,主婚人的姓名、官职,新郎、新娘的排行、生辰、嫁妆等。 


 一个是赵孟頫密友之孙,一个是赵孟頫外甥之女,两家看起来门当户对,男方求亲非常诚恳,赵孟頫觉得“于理亦可许之”。


那这门亲事成了吗?据樊祎雯考证,濮立仁在元末兵乱后入赘了乌镇许氏。可见,这门赵孟頫看好的婚事最终并没有成,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