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钧:蓝色上的红线”正在 CLC Gallery Venture 展出,由苏伟担任策展人,精选了赵大钧先生2019年前后创作的十余幅作品,展览将持续至7月16日。
本次展览由赵大钧艺术基金会提供支持。2019年5月,赵大钧在北京的首次个展“神山”在势象空间举办,进而引发艺术界对赵大钧艺术的新认识。几年来,北京中间美术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今日美术馆、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沪申画廊等相继为赵大钧举办联展或个展,受到学术界和观众的好评。
赵大钧艺术基金会于2022年5月设立,由势象空间创始人李大钧担任理事长。
赵大钧先生的画是思想者的绘画。直观上看,这些2008年以来的画都是一笔一笔画成的,或者可以说这种一笔一笔地画、每一笔都有意味的趋势在他近几年的创作中愈加明显。这个看似简单的方式,传达出一种动态的思维过程。这些笔触如同经历了思维角力,才从艺术家的头脑里逸出到画布之上:它们明显和艺术家早期生涯所擅长的造型艺术语言有所不同,甚至从笔触在画布上行进的方向上,就悖离了那种语言;它们忠实承载了艺术家从思考到视觉到油画的整体思维过程,也将这一过程中所凝聚的对于既有艺术经验的反思与由此激发的创作意志展现在观者面前。这里,我们很难不联想到阿多诺论述的那种将传统与主体性自身联系起来的“晚期风格”(der Spätstil)。
粗略地说,2016年前后,赵大钧先生开始更明确地以一种分析性的视角继续展开他的绘画实践。之前的探索更为多维:在画面上反复地塑造/覆盖造型及其趋势,体现出一种对于其自身所承接的社会主义艺术,或者更重要的,对自身60年代开始所开创的带有现代主义风格的绘画语言的思辨;用刮刀从下向上地将颜料涂抹到画布上,颜料斜飞、逆行的动态暗示了某种脱离秩序、或者说现实主义素描传统的创作立场;从艺术创作更为普世的角度,思考并实验如果在传达瞬间/恒久的情感的同时,保有一种向自由之路的开放与凝视……这些层面仍然以不同方式显现在2016年之后的创作中,但是从这一年开始,赵先生更为明确地将画面中的具体问题作为支点进行实践。
每一幅画从开始到完成,是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清晰化到“解决”的过程,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个问题往往随机产生,它们从艺术家过往的艺术经验中浮现出来,试图确定自身在这位艺术家思想图谱中的位置和角色。它可能是某一形象,某一长期没有被自身厘定的创作思维,某一种线与色块、线与笔触、颜色与结构的关系,某一种感觉与用笔之间的联系,有时就简单到某一个颜色……这些往往纠缠在一起的问题域,被赵先生单独提炼出来加以分析和重新描述,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多路径的绘画方法。在赵先生的头脑中,这些路径都通向他整个艺术生涯中那些最基本的关于创作的现实问题,他每一笔中灌注的真诚与思考强度,也邀请观者从各自的角度接近这些问题。只不过,我们几乎很难在画面中“解密”某个具体问题最初浮现的形态,而艺术家的画笔下也仍留有诸多尚不清晰的试探、对过往思路的留意踟蹰。
这个充满张力、反复、犹豫和不确定性的分析阶段,为赵先生2018年末又一次创作上的飞跃蓄积了足够的力量。在2018年的一条笔记中,赵先生提到:“一个经过‘反复’,以‘画’堆积起来的东西上,再发现,引起描画的欲望,生机再起。也是很有意思的过程,如‘蓝上的红线’。”这其中暗示了转变的态势。他的视角逐渐从分析性的,全面转变为综合性的,无目的性的。这个时期,他得到了质感更好的新颜料,也给了他进行再一次突破的凭借。此时,他在画面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对某种思想状态的确认。
很明显的是,这个时期开始,赵先生在画面上使用的笔触呈现出强烈的确定感和坚定的态度,形态短促、清晰而具有说服力。他几乎不调色,很多色彩都是在画布上的交叠中直接“破开”,自发生成。那种过渡性的笔触很少出现在这个时期的画作中,或者说不属于这些画作的主体部分。他这时期的很多画都是先用碳笔起稿,寥寥几笔勾勒出某种趋势,有时候这个趋势会让人联想起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全景式的概括方法。他的整个画面,体现了出了结构与节奏的融合,艺术家似乎从实验室中走了出来,再一次面对整个世界。画面上难以辨认艺术家最初要“解决”的问题,画布边缘也不再是整幅画的终点。前一个阶段中,画布就像笔记本,是艺术家思路、思考过程的全面记录,艺术家的头脑仿佛移植到画布之上。而到了此时,画面本身已经蜕变为一个丰富的人的世界,思考与创造之间的巨大飞跃完全呈现在画布之上。
赵大钧先生把他的画命名为“我的现代主义”。他承接了塞尚那种用色彩进行思维的方式,但这个方式不是习得的,而是在他真诚地面对自身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不断对其所在的时代潮流和有限的现实进行否定的反思时浮现出来的。他将自己的思想拓印到了画面上,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主义自身向他敞露出来。迷幻炫目的画面,巫术般的制作过程,装饰性诉求,所有这些被现代主义者反复树立又抛弃的东西,这些在中国情境中被反复引进、又被悬置的标记物,从未真正进入到赵大钧绘画实践的核心。他不关注图像性或者种种围绕绘画的形式主义展开的问题,正如他关注那些在漫长的艺术史中用思想建立绘画的创作者一样。
此次展览集中于赵大钧先生2019年前后的创作。我们视他为同时代者,一个艺术生涯跨越多半个世纪、并仍与今天中国艺术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保持对话的思想者。贯穿赵先生艺术生涯的那种否定与超越的辩证,延续在这些画作中。这一年是他2008年开始全新的绘画实践后,转向综合性的艺术语言、深化其绘画的思想结构一年,也是这位80多岁高龄的创作者,重新开始一段旅程的起点。
展厅图片
相关展览
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势象艺术”(ID:shixiang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