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 ARCH PROJECT | 汉娜·贝纳西、段一凡、赵玉三个展

展览现场 | ARCH PROJECT | 汉娜·贝纳西、段一凡、赵玉三个展



ARCH GALLERY 拱形画廊正在呈现三个ARCH PROJECT 展览项目,分别为:汉娜·贝纳西(Hannah Benassi)个展「A N G E L U S」、段一凡个展「琥珀」、赵玉个展「炼金的任务」。此次展览拱形画廊从更为多元化的视角,以及更全面的空间范围呈现了今年的研究内容。





ARCH PROJECT 「A N G E L U S」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展览由盖哈尔德·肖勒姆(Gerherd Scholem)的一篇诗文《Gruss vom Angelus》开启,这篇诗文同时也是本雅明在《论历史概念》中评论艺术家保罗·克利的画作《新天使 Angelus Novus》的序言。


ARCH PROJECT 「A N G E L U S」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克莱有幅画,名为《新天使》。画中展现了⼀个天使, 看起来好像正要从某些他寄予沉思的事物上离开,两眼圆睁,⼤口张开,双翅紧绷。历史的天使必然应当如此。他面对着过去的面貌。在我们眼前出现⼀连串事件的地⽅,他看到了⼀场唯⼀的灾难,他将废墟⼀个个堆积起来,并抛掷在自己的脚下。他希望好好停留下来,唤醒那死去的⼈们,并将那瓦解了的东西重新组装起来。然而,从天堂吹来的一场风暴却落⼊他的双翅,风暴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天使不能再合上双翼。这场风暴⽆法阻拦地将他推向未来,他背对着前者,而他眼前的废墟堆却直追天空。我们称之为‘进步’的东西,就是这场风暴。”



ARCH PROJECT 「A N G E L U S」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在汉娜的展览中所要表达的,就是当我们面对当下(也就是本雅明所认为的历史)时,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视角去观察才能真正走向未来。

汉娜的作品主要使用丙烯颜料,表面结合了印刷拼贴、粘土、油彩棒和纸,在柔和的表层上创造结构形式。虽然画面是抽象的,但她展示了微妙的薄层颜料、充满划痕的表面和拼缝的结构。在汉娜的观察中,细节总是大于整体。她在创作时习惯几张画同时创作,每⼀张作品代表⼀处细节,多个细节破碎而又整体的拼接,就像是时空交错的历史侧影。


ARCH PROJECT 「A N G E L U S」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汉娜给予我们的灵感是,不要忘记那些被遗忘的细节。正是细节(不引⼈注目的事件),才真正组成了我们的历史。

也许关注细节的记录才能窥见历史之侧影,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ARCH PROJECT 「炼金的任务」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赵玉通过作品对历史的真实与否提出疑问,她的作品探讨着历史的不可靠性。但同时她亦无法避免地需要回归到历史的语境中去找寻答案,从而来面对不可知的未来。


ARCH PROJECT 「炼金的任务」《太阳神图集》局部©赵玉


ARCH PROJECT 「炼金的任务」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作品在作者的不断迁移下所展开,它们通过时间与地域的碰撞而紧密联系,地域、文化的巨大差异甚至冲突逐步由挣扎转变为共存。她常常通过副本、镜子、老照片、文本等元素进行场景重构、重组,它们即变成“新”的叙述者。同时赵玉的作品也在制造着冲突,它们总是在矛盾与不一致的时间、空间中游荡,赵玉指出,她在作品中除了见证者以外同时扮演着一个做比对的角色,从历史中比对、从地域之间比对、从迁移之下的语境变化中比对,从个体、群体中比对……在无数的比对过程中,她在不同的时间点上与不同的时空完成了对彼此的提问与作答,所有的过程最终被压缩成为一个照镜子的动作,当我们最终不再试图在它们之间分辨出哪个才是“真实”或“原版”的时候,它们似乎也达成了某种共识并融为了一体。在由迁移所带来的一系列地域的改变之下,重识变成了一种新的认识,在对个人产生身份焦虑的基调下,努力的融合成为了一种无法规避的“选择”。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我们被迫或主动地对地域、文化、政治以及种族的差异进行反复比对,在遗失中得到,在得到中遗忘,面对各式各样的碰撞、摩擦、矛盾,我们融合、异化并随之重生。



ARCH PROJECT 「炼金的任务」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我们都曾经竭尽全力遗忘,也同时渴望拥有一段难以慰藉的回忆。

——Pocono 赵玉



ARCH PROJECT 「炼金的任务」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如同松树上蚂蚁行走,一滴松脂落在它头上,生命在一念间封存,瞬间即永恒。

进入project展区,段一凡的作品静静矗立其中。艺术家使用脱胎于古老技艺的传统材料——漆,进行创作。不断尝试使用大漆这样的传统媒介开拓出新的艺术形式,这样的精神映射在他的作品里。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用 Robert Layton (罗伯特·莱顿)的话说,利用特定媒介创作的艺术形式,其所具有的特性为所有以此媒介为表现形式的艺术所共有。在段一凡的工作方法里,大漆这一需要重复加工的方式依旧被得以保留,但改变了对于特定形象的选取。历史中有黑漆描金、以稠漆裹物作画,而镜头之外被忽视的常常是最日常的物件。具有何种更为深层特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在该媒介中判然有分,是艺术家在作品里意图尝试的话题。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漆艺的制作过程是反复不断地涂刷、上色、磨显,仿佛模拟着人类的日常,我们不断使用各种器具,使其表面光滑。《琥珀》展览内参与的不同媒介是艺术家对大漆不断艺术实践后,对当今创作中意义与无意义的思考做出的反应。当原本有意义的东西也许会失去意义,无意义的重复又获得意义,甚至某一时刻开始,对立的两边都出现转变。艺术家用劳作撬动边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截取自己所需并延展出新的立场。


ARCH PROJECT 「琥 珀」 展览现场

摄影:ARCH GALLERY


开幕现场 | Opening 






关于ARCH PROJECT
ARCH PROJECT是ARCH GALLERY支持的实验性展览的艺术空间。与ARCH GALLERY主空间形成呼应,且拥有独立的展示区域。该空间致力于推动当代艺术家的独立实践,以及国际间的跨学科合作,为艺术家提供充分的创作和探索空间,旨在共同构建艺术生态的丰富性,拓展艺术概念的疆域。
ARCH PROJECT is a space supported by ARCH GALLERY for more experimental exhibitions. Today the gallery supports and promotes the work of artists internationally, and ARCH Project is aiming for creating a more interactive art space through collaboration with artists, academic scholars and cooperation that involving more than one artistic discipline. We are responsible for giving artists a space for creativity and exploration and making the ARCH PROJECT embodies courage, diversity, and expands the conceptual boundaries.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RCH GALLERY拱形画廊”(ID:gh_e8a52ff6489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