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飘|幻想的瘟疫

张子飘|幻想的瘟疫


2022年8月20日至12月4日,松美术馆举办出生于1990年代的艺术家群展,由策展人崔灿灿担纲策划。展览是90后一代最为代表的艺术家的首次集中的展出。聚焦新世纪的电子色、网络化、时尚消费、科幻散文和全球身份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呈现这一代人的文化转向,对于过去艺术传统的终结,新的时代在这里全面开启。



幻想的瘟疫

对话人:崔灿灿(策展人)张子飘(艺术家)

时间:2022年8月9日




张子飘 Zhang

艺术家


1993年出生于北京。张子飘早先的绘画创作深受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网络文化的影响,思考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日常生活状况及代表-再现政治”,在其绘画创作中描绘与传统社会伦理框架不协调的内容。这些绘画表面流露出或直接或隐晦的情欲意象,展示了艺术家在处理创作主题时坚定的游离立场。在新近的绘画中,张子飘以个体的生命经验作为出发点,重新回到基于肖像以及静物的创作,以此探索作为身体性媒介的绘画所指向的普遍性肉体与精神关联。



崔灿灿 Cui

策展人、写作者




张子飘展厅现场



 Cui: 

这次展览的作品是你的最新系列,对于这个系列你有什么想法?


 Zhang: 

我之前画了很多花卉、人体和切开的水果,还有一些器官的图像,现在我把它们组合到一起,相当于以一个比较抽象的和更加肉体糜烂式的方式呈现。在我的绘画里,无论是颜色的运用,还是整个图像,其实都有一种在庆祝和狂欢的感觉,也不能将这些以某个“主题”一概而论,那些腐烂的肉,扭曲的身体躯干、血液、器官,貌似是在表达一些狂欢的东西,但其实就像一场糜烂的狂欢,有点像电影《不要抬头》(Don’t Look up),里面讲到其实世界马上就要毁灭了,但是大家还是毫不在意,甚至假装这个事情根本不存在,反而去庆祝这件事,这是一个很讽刺、很荒谬的局面。


 Cui: 

像花、身体,这些元素以往在女性主义题材里非常普遍,你会有身份的诉求吗?


 Zhang: 

其实在画之前没有,但在画之后反而让我找到我女性的身份属性。比如说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画过花,当时只觉得花的线条很美。可能因为是女性,我天生对曲线比较敏感,或者说直线太过理性,是人为创作出来的,但曲线可能更加自然,是上帝的馈赠。

我不排斥“女性艺术家”这个称谓,因为这本来就在说明“你是谁”。同不同意自己被称为“女性艺术家”本身就反映出一个伪命题,很多人不想要这个标签,我倒是觉得因为我是女性,我才能更好地探索这件事情。我最开始是无意识地去画画,去画一些具有曲线感,或很扭曲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反而找到了自己所谓女性的比较柔弱又很坚韧的东西。

其实在我小的时候内心没有“男”“女”的区别,长大之后,我觉得作为女性,还是应该考虑一下女性的身份,以及你创作的绘画跟男性(艺术家)有什么不同。作为一个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女性,这种所谓的开放,其实好像又没那么开放。或者说那些所谓的“ME TOO”运动,其实很表面也很片面,对女性的现状和社会地位没有达到实质改变或提升,反而矫枉过正。作为一个女性艺术家,我觉得这个身份还是挺值得探讨的,我不想让这条路走特别歪。


 Cui: 

你会把这些问题或者意识直接转化为视觉吗?


 Zhang: 

我没有刻意地去转化,这是一种潜意识。因为我画画还是比较靠直觉,所以平时所想可能潜意识里就会在画面中蔓延出来,它可能只是一种感觉,并不是由一个符号建成的。


 Cui: 

你曾说到自己是有受美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你对直觉的在乎是源于一种绘画史的传统还是你个人的(经历)?


 Zhang: 

我觉得都有。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特别靠直觉的人,外加我在国外学习的经历,确实对我影响挺大。因为本来自己就接受这个传统,并在延续这一传统。




张子飘《失乐园03》,250×400cm,布面油画,2022,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失乐园03》作品局部,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Cui: 

你觉得你的创作和抽象表现主义的不同之处在哪?抽象表现主义有很强烈的道德是非的诉求,这种诉求是精神性的;另外一个就是关于情绪的表达,这是抽象或者表现主义最重要的一个传统。但是这些强烈的冲撞感、剧场感,或者说那种悲伤感,好像在你的画面里面不是特别强烈。


 Zhang: 

我认为是有冲撞感的。可能在画面的叙事性和颜色结构上没有一种所谓的悲伤感或悲怆感,但我觉得冲撞的、情感的表达还是有。说到差异,我觉得可能跟艺术史上的那些人没什么太大不同,还是在探讨一件事。现在实际上大家都希望你能探讨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然后根据时代的变化,决定自己媒介的变化或者图像的选择,当然你想在艺术史里留下所谓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是需要跟时代的某个东西贴近。但我觉得我画画可能还是比较传统,还是从自己内心出发,而且我一直觉得艺术家还是要跟时代若即若离一点,不要太刻意地去靠近它,就像特别靠近一个飞驰的火车的时候,它那个力能给你,但也可以把你卷走,所以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你自己还是需要有定性。可能在疫情发生之前,就像您说的,我们这一代普遍政治冷感,后来我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90年代出生的人确实不像老一辈经过那么多事情,所以可能时代没有给我们这个机会去展现对政治的热情。这次疫情,通过国内外对这件事的应对及现状,让我觉得是不可能没有任何触动的,还是会唤醒你。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感悟,而不是刻意为之。我以前的创作可能是来自于内心情感的纠结,那种关于电影或者其它的一些想法,之后我还是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留过学的中国人,在国内或者国外,面对自己的国家或者种族的很多事情,其实是需要发声的。因为我觉得艺术最本质的东西还是要传递一种声音。并不能因为置身事外就没有那种波涛。现在我觉得可能就是历史把你推到这儿了,在创作中,你表达的那种愤怒也好,那种讽刺也好,还是跟社会、时代有关系的。


 Cui: 

在疫情之后,你觉得绘画还是跟社会有一个互动的关系?特别是你前几年的作品里面,色彩好像都很艳丽,也很好看,换句话说可能你跟抽象表现主义相比,你的装饰性和平面性更强一些,这是为什么?


 Zhang: 

可能因为2015年的作品是毕业前后创作的,当时还不太能够真正理解艺术到底是什么,或者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说白了,就是没有真正进入到艺术家的角色里去,所以画面也是让人,甚至让我现在再去回看,会觉得匪夷所思。但是我想这可能是一个毕业生转为职业艺术家的必经之路。


 Cui: 

在我看来,你的画面里有一种强烈的新鲜和糜烂之间的关系,或者说“速度感”,这种“速度感”不仅是画面结构的速度感,而是像塑料腐烂掉的那种“速度感”。你关心这个时代的“速度感”和新鲜度,可能是因为你们的世界比我们要新鲜。你画中枯萎的意象好像比较少,都是在开放和生长,都是很迷幻的画面,而过去的女性主义绘画很重要的议题是关于身体的枯萎和对皮囊的反思,都是带着皱褶的那种感受。


 Zhang: 

我当时创作的时候可能没有过多地考虑到时代感。虽然我身处于这个时代,这是无法避免的,但由于我自发地脱离这个时代,我的创作基本属于真空的自我状态。

我那阵也在想,其实我也有危机感。在最繁盛的时候马上就得凋零,它其实是一种临界感。可能还是因为我这个人生命力比较强,当时确实画的更多是自己,没太想别的。


 Cui: 

你说的危机感是什么?


 Zhang: 

危机感就是自己会变丑。




张子飘《贝母04》,250×600cm,布面油画,2022,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张子飘《贝母04》作品局部,图片由艺术家和空白空间提供



 Cui: 

你跟你父亲会有艺术上的交流吗?因为你父亲张弓也是画家,你除了是一个海归还是一个艺二代。


 Zhang: 

我觉得我跟父亲的交流更多是在社会人文、人性方面。他不会因为我年幼,就不告诉我什么事,所以其实我小时候就知道很多该知道的和不该知道的事。我觉得艺术家本来也是要探讨一些比较露骨、尖锐、现实,或所谓的不合适的东西,但是其实这就是人性。可能我爸对我影响更多的是这方面。


 Cui: 

我们说到“世俗”这个话题,你其实是很成功的,90后的艺术家一回国很快就有画廊,和你父辈的那一代人相比,他们可能在这一块没有那么成熟,也没有那么快,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Zhang: 

我觉得大环境没有真正的好坏这么一说。像我父辈的那个环境,大家连国外画册都看不到,信息完全是封闭的,经济也是匮乏的。现在是全球化,你在国内只需要网络就可以快速地知道各种资讯,各种美术馆、画廊机构都涌现出来,支持年轻艺术家。表面上这都是很好的,但我总是隐约觉得这是一场海市蜃楼,并且这个幻象很快就会破掉。所以作为年轻艺术家,时刻保持一个清晰、冷静的自我认知会比较好。我认为,按道理来讲,艺术家在年轻的时候不应该受到过分的关注,还是应该有更多的时间沉淀积攒,厚积薄发,才更加稳而有力。父辈的所谓的艰苦环境和现在我们所处的好环境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想我们还是应该秉承自己对艺术的初心和认知,不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要坚定自己,不断推进和探究自己的艺术工作。


 Cui: 

画廊和市场的推动,对你的创作会有帮助吗?我看你被很多时尚媒体采访过,也跟很多品牌合作,跟传统的艺术家相比,你好像不太拒绝这些。比如老一辈的艺术家,他们大多是拒绝的,因为他们有很强的知识分子的包袱,对你来说,在这方面好像没有特别大的包袱。


 Zhang: 

我觉得会。因为你是在一个正向的激励里面。现在我们媒体品牌合作比过去多了,和老一辈艺术家那时候的社交平台不一样,当时的时代不允许,我觉得与品牌的合作和自我的艺术创作是两码事,当我在创作的时候是一个状态,我在外界是另一个状态,品牌想用艺术家给品牌赋能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对我个人而言,所以跟我本质做艺术其实没什么关系。




张子飘《贝母 05》,50x60cm,布面油画,2022



 Cui: 

你觉得你跟这个展览的其他艺术家有什么区别吗?比如说在空间上,你是唯一一个在白墙上挂画的艺术家,而其他艺术家在空间的设计上都很丰富。


 Zhang: 

可能因为我很多思维确实比较传统,我还是觉得,好画你上墙就完了。


 Cui: 

这个数字世界会对你有影响吗?


 Zhang: 

您说对创作吗?没什么太大影响。


 Cui: 

你觉得你和传统艺术家的本质,或者和艺术本质是继承的,还是对立的?


 Zhang: 

我觉得相对来说还是继承,因为总是要有人来继承这个传统,而且它永远不会断,没有我还有别人。所以我觉得完全开拓另外一片新天地,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干的事,我尽量去传承,要能在自己身上再发展点别的可能更好,但是我觉得传承已经很难了,你还不一定能传得下去。


 Cui: 

你常年在国外上学,国内的中国当代艺术圈,你了解的多吗?你会想去了解一下吗?还是其实没有那么想?


 Zhang: 

不太了解。但是会看,朋友圈肯定也会有人转发一些相关的内容。


 Cui: 

你觉得有一个中、西方当代艺术的区别吗?无论生活在美国还是中国,这些对你的艺术语言的推进并无太大影响,是吗?


 Zhang: 

对我来讲是这样。


 Cui: 

美国的教育对你的生活影响大吗?


 Zhang: 

我觉得更加放大了我的本能。可能我本身就是一个特别自由不羁的人,美国是鼓励个人主义的,鼓励所谓的自由状态。所以可能它更让我找到我自己,可能原来自己没意识到,后来慢慢自己就被强化了。


 Cui: 

我看你在一个访谈里面谈到了你一些情感方面的事情,我们以前认为这是一种私生活,好像在访谈里面你并不特别避讳这类问题。


 Zhang: 

我觉得这很正常吧?我觉得这就是情感。我这个人情感特别丰富,我觉得要是没有情感,我都不想活了,挺没出息的。情感不光是男女之间,还有跟父母、朋友和社会的情感,我觉得人不可以没有情感,这对我很重要。而且我是一个比较会利用情感、情绪去创作的人,倒不是说因为我今天分手了,然后就画一个哭泣的自己,而是说我会调动自己的一些情感,不让一些情感浪费。


 Cui: 

我们换一个说法,过去艺术有一个概念,一个艺术家通过不断地研究,其创作也是在不断推进的。你认为你的画和过去的艺术史一样,是一个进化论的范畴,通过研究和实践越画越好,还是你觉得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状态?


 Zhang: 

我肯定是希望我的想法跟技巧是能推进的,不然只能原地打转。但是可能每个时期在另外一个层次上你会遇见不同的事,原来你只专注于自己的情感,可能以后会针对自身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上,会有一个变化。我觉得从20岁到60岁确实应该有一个推进。


 Cui: 

你认为你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缺陷和问题吗?还有很多要继续深入和推进?你觉得缺陷和问题是什么?


 Zhang: 

我觉得可能就是一个深入的问题,如何把画面深入,把自己的思想更加深入,深化过的思想怎样体现在画面里。我的画相对比较抽象,但我还是尽量希望有一幅画,不需要通过太多文字解释,大家就能感受到。因为我的艺术最重要的还是要引起共鸣,我希望共鸣的路径会缩短一点,我跟观众的距离能缩短一些。有很多问题,所以这得慢慢来。


 Cui: 

你有什么人设吗?我也经常在时尚媒体、品牌看到你,你会为你自己设立一个人设吗?


 Zhang: 

没什么人设,但你不给自己设,别人会给你立人设。




张子飘《玫瑰花蕾 02》,177×140cm,布面油画,2022






票务信息





 主展馆正在展出 

 扫码即刻购票 


成人票:160元/人

(2022年8月20日至12月4日售票)


优惠票:128元/人

适用人群:65周岁(含)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医护人员、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持相关有效证件可购买优惠票。


团体票:20人起购

大中小幼学生团体,仅最多不超过6名教师享原价7折优惠,学生享受常规学生票价;社会团体享原价8折优惠(需联系客服预约购买)。


免票

身高1.2米及以下儿童免票,需由一名成人陪同入场。


展期内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10:00-18:00

(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镇格拉斯路松美术馆






 东区1号馆 

 FAS潮流艺术双年展 

 早鸟开票 

 扫码抢特惠早鸟 


特惠早鸟票:55元/人

成人正价票:79元/人

(2022年9月30日前售卖)


展期

2022年10月1日-12月3日


展览地点

松美术馆东区1号馆


展期内票务信息

成人正价票:79元/人

特殊优待票:63元/人


购票及入场须知

1. 观众需持有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宝绿码、行程码并接受测温方可进入园区;观展过程中须全程佩戴口罩,购票及观展时请互相保持1.5米以上距离(以上限流规则将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进行适时调整);

2. 一人一票,持票入场,如需分批入场,请分开下单;门票仅供单次入场使用,进入美术馆园区需要购票;

3. 门票售出,恕不退换,逾期作废。请仔细阅读说明,核对信息后下单; 

4. 享优惠票观众在售票处和美术馆入场处核验证件入馆参观,松美术馆保留检查享受优惠票或免费票人士身份的权利。

*园区内草坪严禁践踏,宠物不可入园;

*大件行李、包裹、婴儿车、轮椅或代步工具请寄存至前台,贵重物品随身携带;

*园区内禁止未经允许的商业拍摄及婚纱写真拍摄;

*如遇临时展览信息变更,以松美术馆官方平台发布的信息为准。购票后,均视为已详细阅读各项须知并默认同意本展览的所有规定。

*咨询电话:84165822转888


 加入会员 





扫码添加微信小助手

即刻加入松美术馆社群

参与互动,不定时发送松粉福利

——————————————

松美术馆社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松美术馆”(ID:gh_8786e2e9ebc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