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抗通勤的体力消耗,一个馒头就够。如果要顶住上班的烦躁,可能要配上热豆浆,出上一身汗才行。
火了十年的美食番剧《孤独的美食家》更是用其“祖传片头”告诉我们,没有社交意义的吃喝,担任情绪充电的要务——
“不被任何人打扰,毫无顾忌地吃东西,是一种孤傲的行为,这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好的治愈。”
《孤独的美食家》
而疫情后,聚会和堂食的机会减少,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己做饭、吃饭。在每天都会重复的活动里,会有一些你愿意将其“仪式化”和“浪漫化”的细节吗?
本期周末文章找到几位朋友,一起聊聊他们的用餐习惯。
“电子咸菜”,不止下饭而已
“电子咸菜”指一边吃饭时候一边通过电子产品观看的视频或其他内容,发挥佐餐咸菜的作用。但在一些具体情境里,它也可能被赋予“望梅止渴”、“营造氛围”、“充当掩体”等等奇妙功能......
@维维啊
“早餐,就要吃涮羊肉”
吃饭时看点什么,几乎是一种集体行为。而选择什么样的食物和搭配来让自己满足,这方面的仪式感更有个人风格。
@peach
压力大会让我长胖,为了既减肥又安抚自己,我会把一天中最好的一顿安排在早上。
毕竟一个小时的通勤真的很需要体力啊。而且,涮羊肉没有想象中麻烦,提前准备好配菜,买好蘸料,早上就是几分钟的事儿。
“涮完一锅再去上班”,这种感觉太妙啦!
peach的涮羊肉早餐
@dan
我很喜欢做饭,在吃上比较坚持的一点习惯,应该是每顿菜一定要有绿色的菜。
感觉吃绿叶菜是南方人与生俱来的习惯?从父母做菜时都被潜移默化影响的那种。加上长期待在家里坐着居家办公,你会很担心便秘的问题。绿叶菜让人感到健康和安全。
@zeng
吃泡面的时候总是会把汤喝完,这个算吗?我觉得那个汤十分好喝!
做饭的话我喜欢那种只需要组合的食谱,一般是西式简餐风格。如果一个食谱让我满意,我会一直做。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包括香蕉、燕麦、肉桂、芝士、鸡蛋的食谱,想象了一下觉得味道还不错,那段时间我的早餐都是那个。
直到有一次我在附近买不到芝士片了,才停止。
吐司机也是我的心头好,它能让完整的两片吐司变得更饱满和完整!也许就是喜欢组装的成就感??
zeng制作的“喜茶吐司”
要求比较多的可能是零食方面吧。吃薯条配番茄酱,对我而言是“固定搭配”。如果不是现炸薯条,那我会选番茄味。
@shuyuan
自己做饭会讲究一个荤素搭配,为自己来一份肉菜一份素菜。
其实我吃饭算比较快的。高中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要在25分钟内吃完,后来大家卷得非常厉害,吃饭的时间变成了15分钟,自然比较马虎。
真正专心吃饭是在工作以后。那时候我第一次来北京,下班后没有熟悉的人,自己做饭吃饭仿佛给我制造了一个很有安全感的环境。
@ye
最好的东西喜欢留到最后吃算吗?从幼儿园开始的习惯哈哈。
挑选餐具、调整摆盘,会让生活不“将就”。
@zhilin
勺子对我来说特别重要!
我习惯把饭和菜混在一起吃,一个又大又圆、能够混合饭菜让我一口吞下的勺子,可以带给我满足感。外卖的勺子有些小,不太能做到带饭带菜,所以我一般都用自己的勺子。
吃甜品我会用另外一个勺子,更小也更精致些。用它一点点地吃蛋糕、冰淇淋什么的,我会感觉自己特别幸福。
如果在医院忙,不能回宿舍去拿上勺子干饭,我会有点不适应,吃的饭菜也会少一些。
zhilin心爱的大勺
@shuyuan
我最近贪图夜晚下班后微醺的感觉,所以买了好多酒具,搭配红酒、啤酒......
平时吃饭之前摆盘、弄点小酒、插个花花,这些东西让我觉得我的生活一点都不苦,一点儿也不累,还挺享受的。
摆最久的一次,可能是上次出去野餐?要把吃喝分类摆好才能开动。
shuyuan的野餐
@Qing
我不做饭,但在吃水果的时候会摆盘,还会买很多比较特别的盘子。
水果的颜色本身比较鲜艳,和盘子搭配起来,会让人心情更好。
dan的存货图
“我觉得‘废寝忘食’的状态不适合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