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2023年的到来,龙湖商业的年度原创IP活动——天街庙会,再次如期而至。集团统一造势、联动多座「天街」,在「妙会新世代」的大主题之下,为不同的城市及区域带去各有特色的消费场景。
将目光放到成都,我想单独聊聊刚过完9周岁生日的龙湖成都北城天街(下称「成都北城天街」)。
不仅因为项目以「花火星城」为主题,呈现了2023年全城限定8米花火树和超200m²大型绝美烟花灯光装置,并向辛苦了一整年的人们送上了「花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的美好祝福。
还因为这一次天街庙会带着「城市新百景」的愿景,能够在疫情放开的第一时间吸引大量城北消费者的参与,实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项目在2022年逆势推进的「自我更新」。
不同于国际城南的大开大合,成都城北的商业大都在自己的区域默默地发力,成都北城天街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代表。
经历近两年的疫情冲击后,已经开启全方位焕新的成都北城天街,正在成为城北商业「风向标」一样的角色。
选择在此节点进行分享,一则是希望在一年之初为充满不确定的市场传递些许正能量;二则是基于关键项目的焕新,也将成为我们观察一个商圈乃至区域更新的重要切口。
当我认真的梳理了城北目前的整体商业状态之后,猛然发现,我原本以为的「进展缓慢」,其实是由于自己对城北商业的关注长期欠缺,然后一直限于很久之前的「刻板印象」里。
而且,我认为和我有同样「错觉」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所以,是时候真正改变对城北的看法了。至少,作为第三方观察者,我万不能凭着想象与期待去评价一个商业项目。
更何况,如今的城北,在商业项目焕新和生活方式更新层面,至少具备四个方面的利好条件。
1、政策层面有长期利好环境
伴随着北改、中优的城市发展政策提出多年,城北的各项城市配套得到不断地优化与完善,整体营商环境也在日常的积累中逐年向好,加之金牛区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持续推动五块石市场群提档升级」,政策导向带来的利好前景正在一步步进入兑现期。
2、区域层面有当下时代机遇
10月中旬,营运数十年的火车北站正式关站改造。
重要交通枢纽的改造升级,必然会涉及整个大片区综合产业的同步更新——零售商业作为与枢纽经济强关联的核心产业,无论是新项目的落地,还是老项目的焕新,无疑都将随之迎来重要的时代机遇。
3、交通层面有明显积极动态
一方面,早在2019年12月,地铁5号线开通运行,实现与成都北城天街所处的五块石片区无缝接驳;
另一方面,去年7月,成彭高架入城段工程全线开放通车,蓉北商贸大道也随之正式贯通。
从城北进出城的时间被明显缩短,更大范围消费客群的互通更频繁也更方便。
4、市场层面有综合焕新氛围
从市场消费端来看,城北人所拥有的「选择」其实也非常丰富——
既有山姆会员商店、麦德龙这样能够提升日常消费生活的知名综合卖场,也有欢乐谷这样的大型娱乐休闲场域,以及天府艺术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能够充实精神文化生活的城市公共空间。
区域的利好信号持续不断,城北的商业焕新如箭在弦。
若非如此,足够了解成都的龙湖,也不会先后在城北布局三子,即便是在疫情大环境下,也实现了成都上城天街强势进驻人北核心区,成都锦宸天街近满铺开业,以及成都北城天街的逆势焕新。
当然,大环境上的长线利好,自然为深耕区域9年的北城天街提供了持续焕新的动力和条件。无论对于项目自身而言,还是对于外部市场而言,求新求变都是发展的必然一环。
作为陪伴区域多年的项目,成都北城天街也正在用足够的诚意和专业的能力,去适时抓住市场的节奏与时代的机遇,为新一代消费者所期待的生活方式全力以赴。
招商调整和品牌换血是我们观察一个项目进行调改和焕新的核心环节。因为,品牌力始终是进行场景构建和客流吸引的关键要素。
成都北城天街在过去一年内完成了品牌招调层面的大面积快速换血。
之所以说「快速」,其实是一个相对的判断,在疫情常态下的这一年,项目新调整品牌80余家,其规模与速度都值得称赞。
大的思路和策略,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
一是对南北馆的业态进行差异化打造;
个人以为,对南北馆进行差异化打造,既是基于项目较大的商业体量,用内容进行区分,可以适度降低水平动线上的疲劳感;也可以让部分区域的业态与场景更具主题性,便于商户共享客流,更易形成消费氛围。
南馆在原本的远东百货区域进行生态重构,2022年招调面积达到23000㎡,新签品牌包括多乐岛、海乐健身、TEMPO、DOINGDO等,呈现出一个多样选择的集合型欢聚空间;
北馆则提档升级重点品牌十余家,取缔了原有的一些折扣型大店,整体调整面积达4665㎡,具体品牌包括MUJI、Nike KL、DR、HEAT、Rookie、玩具反斗城、ANTA kids、LINING young、奈雪的茶、Tim Hortons等。
二是对于原有部分品牌进行升级优化;
我们常说的「品牌招调」,引入大量新品牌是「招」,而对现有品牌进行升级优化,就是「调」,二者都是所有在营项目必然会做的工作。
尤其是对开业多年的成熟项目而言,要适应全新的市场环境,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体验期待,适时地进行门店和产品的升级优化十分必要。
比如作为很多项目「门神」的星巴克,就已经在成都北城天街完成了门店的重装升级;以纯(YISHION)则以跨层店的形式实现了提档焕新;NIKE Kicks Lounge的升级焕新门店也计划在1.12开业。
三是对代表业态与品牌进行重点引入。
针对具体的业态和品牌,成都北城天街的焕新也可圈可点。
首先,餐饮业态尤其轻餐饮发力明显。
目前由星巴克、奈雪的茶、Tim Hortons、霸王茶姬等构成的轻餐饮品氛围已经很明显。
并且,项目对于餐饮业态的调整焕新制定了持续且长期的计划,未来还将继续优化场内的餐饮组合,让城北的大量家庭客群有更多的用餐选择。
其次,果断引入非常规体验业态。
所谓非常规的体验业态,其实就意味着产品更多元、内容更复合、体验更丰富,有两个代表值得一提——
一个是进驻南馆5F的多乐岛成都首店,作为一家同时具备运动健身、聚会、游乐等多重属性的综合主题公园,多乐岛将凭借更多的项目和更新的玩法,吸引城市家庭在此欢聚、都市年轻人到此社交;
另一个是位于北馆6F的望野CLUB,店铺面积超过700㎡,将通过「氛围营造+业态配合+文化社交」打造一个集合户外美学、生活方式。
同时,还可延展出跨界市集、音乐现场、露天影院、深夜酒吧等多业态内容的「微度假」体验空间,轻奢露营风的装修风格,加上咖啡、餐酒和Live演出等消费体验,用场景的开放性和内容的公共性,赋予商业空间更多可能。
最后,焕新的代表性品牌表现超预期。
在项目北馆1F亮相的跨铺大店MUJI,是该品牌首次入驻龙湖成都天街这条产品线,得益于项目与品牌的强力配合,MUJI开店三天销售突破32万元,业绩位于全四川门店第一。
同为「天街首店」的霸王茶姬3.0全国首店,也在开业期间(6月10-12日),实现了门店业绩排名全国第3。
另外,以纯跨层店铺换新升级后,在2022年7月9-10日开幕期间,销售业绩也做到了成都市场第二,仅次于春熙店。
总结下来,就焕新成果而言,一年80余家新品牌的进驻,涉及40000㎡的调整面积,对于大部分项目而言都是「大规模、多且快」,在2022年的客观市场环境下,说「惊人」应该不算夸张。
作为最核心的内容支撑,品牌换血的快速到位,无疑为项目的整体焕新工程大添火力。而且,成都北城天街作为一个开业9年的「老项目」,依旧保持着高于区域市场的焕新活力。单这一点,就足够令人钦佩。
场景与内容密切配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升整个项目的消费体验性。所以,在品牌经过大量血液焕新之后,空间的焕新也需要及时跟进。
这对于开业快10年的老项目而言并不容易,但也不是毫无机会。通过对项目现状的客观分析,以及消费需求的敏锐捕捉,成都北城天街适时抓住了空间焕新的机会。
对此,我想重点分享两个区域:
1.喇叭花广场的轻场景打造
作为衔接室内外空间、承载南北馆客流互通的重要功能通道,运营团队认为,喇叭花广场更适合打造「轻场景」。所谓轻场景,意味着「小而美」和「灵活多变」。
具体操作方案则表现在——
一边协调原有商户如鹿岛生活,进行店铺的重装升级,增设绿植氛围的外摆区进行场景配合;
另一边在引入新品牌如霸王茶姬、奈雪的茶、Tim Hortons时,提前设计好外摆空间与喇叭花广场进行场景呼应;
此外,还会根据不同的运营节点,适当引入应景、应时的快闪店、临时店以及小型活动,与空间场景形成长期持续的互动。
2.地铁美食街区的焕新亮相
自从2019年12月地铁5号线开通之后,成都北城天街就开始计划做一些与轨道交通更紧密衔接的内容更新。
2021年12月31日,地铁美食街区正式焕新亮相,其所在的南馆B1层区域,先后引入超20家品牌商户,包括爸爸糖、八二抄手、口口妙、花临、威爷牛杂、MAMA CHA、奥特乐等多家区域首店。
如今,已经完成焕新一年有余的地铁美食街区,一直保持着接近满铺的出租情况,并借助地铁的便捷接驳和业态的合理规划,为项目持续导入了更大范围的客流。
空间焕新的及时跟进,既为品牌消费场景的打造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为多样化活动的落地创造了更多空间,并且从细微处持续优化消费体验。
所以,在空间焕新的基础之上,成都北城天街2022年举办的多次活动也都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不但带来了全城独家的「梦龙城市快闪店」,为全城消费者派送了30000支梦龙新品,引发客流互动高潮。
原创IP活动也呈现了超预期的数据表现:3月的「抢空天街」收获超6.8w人次客流,同比提升10%;销售业绩突破547万,同比提升56%。
随着去年12月全国多座城市的疫情防控逐渐放开,线下实体商业市场也在逐步回暖。
刚过完9周岁生日的成都北城天街,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变化,并借助新年这一大节点,以集团联动的IP天街庙会为契机,打造独有的新春场景装置。
整个活动从跨年期间持续到农历春节之后,将陆续为城北消费者呈现一系列高参与度、强趣味性的各类活动,让更多人体验新年新气象之下的新消费场景。
品牌端大量新血液的加入,空间上更多新场景的出现,以及新成长起来的客群愿意来到项目、与品牌商户更频繁地互动,都充分说明了成都北城天街的焕新路径值得肯定,其焕新成果也正在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
经过9年时间的扎实运营,北城天街经历并见证了区域及城市的商业发展变迁,如今正以一个「新天街」的状态,开始吸引更多「新客群」,让更多的人在此欢聚,真正成为一个区域的核心消费场所和社交场域,真正实现「乐享生活欢聚中心」的项目定位。
「焕新」不应该是一个节点性的动作或事件,尤其对运营多年的老项目而言,更应该将其变成更日常的运营状态。
也因此,成都北城天街的焕新工作势必会继续。
据项目方透露,接下来,北馆,将针对1F-3F,进行业态的持续优化和整体氛围的营造;南馆,计划在4楼继续强化运动嘉年华(目前已有overman篮球馆、大鲁阁等),5楼集中深化娱乐嘉年华(目前已有爱玩嘉年华、多乐岛等);与此同时,还将在项目的4F-5F进行餐饮板块的持续发力。
国内商业近两年在城市更新领域频出惊喜,正是基于存量焕新是新时代语境之下商业运营避不开的重要课题。
成都北城天街作为一个成熟的商业项目,其自我的更新迭代,势必要与区域及城市的焕新步伐保持一致。
城北虽不像国际城南那样,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在各大社交平台刷足存在感,但这几年的城北商业,的确在方方面面扎实推进,默默努力地「做好自己」。
所以,撰写此文,也是希望借助对其中代表项目的观察与回顾,让整个城北的商业焕新被更多人看见。
眼下的成都北城天街仍处于「焕新进行时」,接下来会有更多有关于业态品牌和空间场景的焕新动作陆续展开。
已经走进2023年的成都北城天街将迎来项目10周年的重要节点,作为第三方观察者,我们十分期待看到更多的焕新计划与思路在走过十载的区域标杆性项目身上更完整地落地呈现。
届时,相信会有更多和项目一同成长起来的「新客群」,愿意去体验和感受这座历久弥新的「新天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地产志”(ID:CRRCHIN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