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边界蓬勃发展的女性主义

在艺术边界蓬勃发展的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绝不止于争取基本权利,

更是全方位的“被看见”。

本期将介绍五位优秀女性艺术家,

浅谈女性视角下的世界。








1949年生于瑞士,冷战背景使得难民与战争的恐怖记忆成为她日后创作的重要元素。她的作品涉及女性及战争力量等诸多话题,立场坚硬明确,女性主义思想带有强烈身体政治色彩。



Miriam Cahn, 《oT,8.7.18》。



Miriam Cahn, 《HÄNDE HOCH!》。


暴力、攻击与压迫性在她的作品中呼之欲出,高浓度的情感宣泄使她不容忽视。六、七十年代女权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以录像艺术先驱久保田成子Shigeko Kubota的行为作品Vagina Painting为例,身体解放成为这一阶段女性抗争的主要战场,正如Barbara Kruger所言,“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



Shigeko Kubota,《Vagina Painting》。©️MoMA



Barbara Kruger,《Your Body is a Battleground》,女性主义代表作品之一。

Miriam Cahn的作品中也出现大量裸露与身体元素,去色情化,甚至也并不强调女性身体的力量,而是着重刻画状态与坚定的精神力量。较之为身体建立明确边界线,她更惯于让身体与环境的边界融为一体——行将消失的躯体、诡异暧昧的色彩、模糊不清的块面与着重刻画的局部器官,构成强有力的宣言。



Miriam Cahn,《Schauen》。



Miriam Cahn,《BLUE》。






路易丝·布尔乔亚(1911-2010)是著名法裔美籍艺术家,媒介涉及雕塑、装置、绘画等。一战开始后,其父从军,母亲携她追随父亲辗转各地。而战后其父与家庭教师进入婚外恋情,流连于花花世界。布尔乔亚的家庭专于古董地毯修缮,母亲于1932年逝世后,她开始由数学专业转向艺术学习。在巴黎积累了一定的艺术资源后,她于1938年随夫Robert Goldwater移居纽约。起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她难以正式进入纽约艺术界,但创作从未因此终止。



Louise Bourgeois, 《MAMAN》。



Louise Bourgeois, 《EYES》。


“All my work of the last 50 years, all my subject have found their inspiration in my childhood”(出自路易丝·布尔乔亚纪录片《蜘蛛、情妇与橘子》),童年经历是她终其一生思考与探寻的对象,她的作品也多围绕家庭关系、性与身体、死亡与无意识。




Louise Bourgeois, 《FEMME》。


《Maman》蜘蛛雕塑作为她最出名的作品,使大众多聚焦于她对母亲的思考与情感;但事实上,父亲也是她创作中难以抹去的灵感来源。纽约犹太人博物馆在“Louise Bourgeois,Freud’s Daughter”展览中着重从精神分析与治疗、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梳理了布尔乔亚创作历程中的作品与文本手记,浅谈了父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Louise Bourgeois, 《THE FEEDING》。



纽约犹太人博物馆“Louise Bourgeois, Freud‘s Daughter”展览现场手稿。


布尔乔亚的作品群像是一幅完整的“自画像”。她以极其坦诚的方式、极其向内的探索路径,层层剖白,血淋淋却并不残忍。她的作品始终围绕自我的坚固定点展开,描述直接经验,作品构成丰富且饱满。她拒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女性主义思想更多体现在“pre-gender”——不同性别本不应有别,她所追逐的坚硬形态本非男性特权,而是人之选择。她所刻画的痛苦永不消极,永远饱含力量,赋挣扎与痛苦以深刻的诱惑力。







本名Ophlin Russell,1962年生于牙买加,是第一名女性Dancehall DJ。Dancehall是牙买加音乐流派和舞种,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由雷鬼音乐发展而来。Sister Nancy在该领域“dominate female voice for over two decades(引领女性发声超过二十年)”。



Sister Nancy个人专辑《One,Two...》封面。


作为早期Dancehall DJ中屈指可数的女性,她葆有坚定的身份认同与女性主义思想,创作始终从女性视角出发,在偏激与保守之间保持了冷静平衡,是非常难得的。她在代表作品《Bam Bam》中唱道:“One thing Nancy can’t understand. What make them talk about my ambition. Some of them ask me where me get it from. I told them I know it’s from creation. This woman never troubled no one. I’m a lady. I’m not a man.”(有件Nancy不懂的事,为何人们总讨论我的雄心壮志,我说这来源于我的创造力。这个女人从不添麻烦,是的我是女人而不是男人。)







©️DAZED


江宥仪199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是一名视觉艺术家,现居美国纽约。她以摄影为主要媒介,材质运用极具时代特色,涉及纹身贴、光碟、香烟等,身体是她的主要创作对象。



瑞士Fotomuseum“How to win at Photography”展览现场。



她常被揶揄为“网络艺术家”,暗讽其作品缺乏严肃性与深刻性。而“严肃性”本就是主流父权主义价值评判体系的产物,是一套主流权力中心对少数、弱势群体的压迫话术——检验作品优劣与否、是否有发展空间的标准理应为“创作是否真诚”,而非是否符合某一项价值准则。如若陷入此窠臼,少数群体的视角只会越发隐形,导致阶级与群体划分愈发僵化,实质上会导致主流与非主流人群集体惯于盲目。



短片《How to Photoshop Kiko》截图。




John Yuyi的作品敏锐捕捉到了青年一代人的生存状况,且非常具有女性视角与代际视角,并非只是对成熟艺术家与艺术市场的盲从。局限固然存在,但相信真诚与沉淀可以为她的创作带来更多惊喜。






©️ELLE


周睿本科毕业于清华美院服装设计专业,硕士毕业于Parsons,于2019年创立同名个人品牌RUi。服装于她而言不是一袭华美包装,而是“第二层皮肤”。她用拉扯的脆弱材质包裹躯体,从容展现丰满与肉腴,力量与筋骨,瘦削与骨感 —— 一切身体姿态。她以温和冷静的方式戏谑“完美”,挑战主流审美,探索“完美”与“不完美”之间的广阔空间。



©️NOWNESS


她的作品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与亚洲视角,克制而不失锋芒,以极具东方哲学的方式描摹人体轮廓,丝毫不带情色暗示,韵味源远流长。



©️PARE Agency


©️Notion Magazine


充满个人风格与哲学思考的作品为她在国内外打开了广泛市场,使她于2021年成为首位入围LVMH Prize决赛名单的中国设计师,并最终斩获Karl Lagerfeld Prize特别奖。


--

从早期的争取步入社会、同薪同酬,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女权运动的追求思想解放,女性主义已经翻过了一座又一座丘陵。但平权的大山依旧横亘在眼前——与主流话语权相比,少数群体的声音仍然式微,女性主义视角依旧长期缺席。值此三月,愿所有女性获得思想解放,永远自尊、自信、自由。





关于Harmony Art 


Harmony Art作为英国顶级豪宅设计集团HWCD的艺术分支品牌,自2018年创办以来,尚艺品牌以“艺术新体验”「New Art Experiences」的崭新理念和「Live With Art」生活愿景,通过当代艺术促进文化交流,在艺术与公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提高公众对于当代艺术的认知。


品牌同时携手策展人、设计师、建筑师、艺术经纪人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创意、跨界和策展的新思维方式打造公共空间、生活艺术美学空间和私人豪宅设计等项目,将每一处空间如艺术品般雕琢,展示着多样性的艺术生活品位。致力于为每一位对艺术有独特鉴赏力的客户提供品牌跨界的私人定制和艺术顾问服务。


关于尚艺画廊

Harmony Art Gallery 


尚艺画廊Harmony Art Gallery以“把艺术带回家”「Your Art Living Room」的崭新理念,致力于打造国内首家精品社区画廊。崭新画廊空间选址上海市徐汇西岸版块的东安路888弄,由「尚艺画廊」主空间、「尚艺书吧」、「胶囊商店」和「艺术沙龙」四大空间组成,以场景化的布局,汇聚了多个艺术化的生活业态。


同时画廊作为HWCD设计集团打造的全新艺术生活旗舰样板展示厅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和Sketch Yard艺术餐厅、HA Design Centre、尚敦家居和Harmony Class一起,共同见证当代艺术生活风尚对传统家居理想的全新创新升级。



*欢迎点击标题查看过往文章*



HA Open Talk招募开启|女性如何让设计变得更好?



新展开幕|一座园林,一方天地



HA三月活动预告|冬隐春渐,雀飞草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armonyArt”(ID:gh_de6b11e1a74c)。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