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艺术装置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在新媒体艺术装置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正文字数:1615字

图片总数:28张

引言: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事物的呈现形式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近年来,许多新媒体艺术装置从业者借助信息技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极具创意性地展现给世人,这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到璀璨的中华文化。从中原的石窟到岭南的舞狮,从丹青过实的山水画到铁画银钩的汉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新媒体艺术装置中感受东方传统文化之美。

01

气候变化与遗产——龙门石窟的功守道

Designer:万凌纬

关于龙门石窟,我们大多数人通常所了解的都是其文化地位与历史价值。而作者则将精力和视线聚焦到“气候”对我们这些珍贵遗产的影响和已知破坏时,才发现龙门石窟有很有趣的故事与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一部小短片讲述一些龙门石窟与气候变迁的“斗争史”。


短片分为多个场景,分别讲述了雨水侵蚀、酸雨影响、人为有意或无意破坏等石窟所面临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如面对山地雨水的侵蚀,古人运用疏通导流的方式避免雨水冲刷,将雨水汇聚引入山底地下水与山前河流的举动;如面对雨水甚至酸雨的影响,前人有萌发甚至实践过建造屋顶的计划,但最终发现屋顶会加重湿度,在石窟与木构缝隙处滋生微生物与蝙蝠等动物进一步破坏雕塑,从而最终建筑被风化拆除的故事;再如因人类生活活动(包括旅游)的影响,石窟加速风化与腐蚀,最终不得不设置围栏、封闭部分空间并将其扫描为数字影像存档与展示的过程。每一次石窟遇到的问题与挑战都在保护者与“天运”的共同影响下化险为夷,留给我们这一系列保存了一千多年而不坏的佛像神迹。

02

岭南文化——狮舞东方

Designer:张哲 周锦俊 朱宣潼

本作品构思来源参考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南狮。欲借助南狮狮头元素作为3DMapping的光投影载体,讲述一个少年从学习舞狮,到学有成就,带着家乡文化开始走向全国各地,在不断弘扬舞狮文化的同时,不断与各地特色文化进行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在全国播撒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舞狮文化种子。

 

03

雾光山色

Designer:百水艺术工作室

“千岛碧水画中游”赞美的是千岛湖特有的诗意山水景观。1078座岛屿,遥望之处,满目青翠,烟波浩淼,天下独绝。

作品《雾光山色》以千岛湖诗意山水为缘起。作品造型以黄宾虹《新安江舟中作》画作的山水意向为蓝本,通过“光”和“水雾”构筑一副千岛湖诗意实景“山水”画卷。

04

禾和——基于植物与汉字关系的交互设计

Designer:逯云溪

《禾和》是基于植物与汉字关系的交互设计,采用Arduino 智能硬件技术,将传统文化数字化,让更多人了解植物和汉字。作品主要从三个方面展现植物与汉字的关系,分别为:与植物直接相关的汉字(苗、木、本、林);由植物制成器物的汉字,这些器物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麻、稻、楼、筏);与植物延伸含义相关的汉字(社稷、和)。

作品以中国风长卷形式展开,移步换景,将不同的场景拼接成一个完整画面,使画面具有叙事性和趣味性,让体验者产生视觉互动和沉浸感。体验者触碰篆体字,可以看到相应汉字的动画内容。体验者通过此展览可以感受到植物对汉字、中华精神、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衣食住行、为人处事,再到国家社稷无不有植物的身影。

05

“江山新语”沉浸体验空间

Designer:《国家宝藏》栏目组

“江山新语”是由CCTV《国家宝藏》栏目组视觉团队领衔打造的沉浸体验场,从呈现形态与历史背景等多重维度出发,精选了来自《国家宝藏》的9件国宝,以数字化的演绎方式、趣味性的交互体验,架构出美学感知、知会学习、娱乐互动等多个体验层次,结合装置、影像、声音等多种形式,构建出虚实相生的混合场域,以多感官的方式传达出国宝中蕴含的“东方的智与美”。

“江山新语沉”浸式影像是与《千里江山图》的跨时空艺术对话,也是对这一巨作的数字化当代转译,以恢弘震撼的视觉叙事传达出《千里江山图》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观和宇宙观。

素材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B9ckF1jEwLLJWld8Xs0MdQ

https://mp.weixin.qq.com/s/ZvgNPZ7H4Lf7vwdUBXd1pA

版权说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损害或影响您的合法权益,请积极与我们联系处理



          
编辑EDITOR张炳欣
审核REVIEWER江炜韬
          
电话PHONE13871056452
邮箱E-MAIL2028621@qq.com

Follow us|点击名片关注



Information and Interaction Design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息与交互设计研究所”(ID:gh_c1cd7847b2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