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遇见兵马俑:中国文遗开启平行时空里的数字漫游

在希腊遇见兵马俑:中国文遗开启平行时空里的数字漫游






“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中,来自中方的将军俑与来自希方的克罗伊索斯青年雕像面对面伫立,东西方两大古老文明来一次线上邂逅 / 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2021年 9 月 16 日,“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正式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主页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主页同步上线。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与希腊文化和体育部联合主办,将持续至 2022 年 2 月 28 日。


作为中国兵马俑全球数字巡展的首站和“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的重要部分,“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不仅意味着东西方的两大古老文明首次线上邂逅, 也是两大文明古国共同探索后疫情时代文物交流合作模式的重要尝试。为了促进交流和理解,展览以希、中、英3种文字进行,尽可能地突破语言文字的障碍,帮助观众发现美、欣赏美、理解美。


通过综合使用VR漫游、实时渲染、虚拟拍摄等技术,“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展览为观众呈现了兵马俑坑遗址 200 亿像素全景漫游、NAM虚拟展厅秦俑藏品展览、2.5D 视觉维度科技保护虚拟展厅、兵马俑彩绘虚拟复原、文物科技保护深度解读等多种内容。上述丰富多彩的内容被数字化成四座提供不同“时空体验”的虚拟展览空间。



“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 / 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尽管此次展览在不久前才正式上线,但是此项合作早在三年前就被提上日程了。2018年,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清华大学、希腊国立雅典理工大学和希腊PostScriptum公司共同签订了“中希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合作备忘录”。在备忘录中,双方约定在中国和希腊各选取 1 ~ 2 处遗产地,共同开展遗产地保护利用合作实践。2020年, 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也由于大众激增的文化需求,博物馆的线上展览成为大势所趋。于是,在今年 3 月,此次展览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


但是,正如其他文化组织一样,策展中,中希双方团队也面临了如何将线下实体场景成功转移至线上的问题:在兵马俑的展出中,数字化的展览与实体场景有什么异同?在线上场景中,策展团队应该如何吸引观众,如何呈现展品?数字化的展览应该追求什么,强调什么?




“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 / 图:国家文物局供图(上);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供图(下)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方在提出策展方案的基础上,与希腊的专家反复进行讨论。考虑到参观者们追求时效的网络使用习惯,策划团队没有选择延续以往人们对兵马俑宏伟、壮阔、声势浩大的印象,而是选择突出视觉效果,取而代之地以“彩绘”为重点, 争取在更短时间内为参观者带来更有冲击力的视觉印象。


同时,考虑到此次展览是世界范围内的巡展, 必须要将观众们的不同文化背景纳入考量,策展团队选择了以“雕塑的对话”作为重要主题,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主动提出可以使用与兵马俑身份类似的克罗伊索斯青年雕像,来展示文化间的沟通与理解,最终为观众们带来了由 4 个“时空之门”相连接、4个展厅共同构成的展览空间。


当观众们进入此次展览的页面时,可以首先选择自己习惯的语言:中文、英文或者希腊文。随即迎接观众们的是4个相互独立又彼此链接的“时空之门”,它们分别对应着展览的不同内容,如展览简介、实景重现、中希文物的科技保护等,观众可以点击任意页面进行浏览和跳转。为了使得观展顺序更为清晰明确,策划团队通过不同序号为观众指引不同的展厅,提升了参观体验。




“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 / 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此次的展厅中,第一个展厅主要介绍兵马俑。为了方便观众理解和对比东西方文明进程,策展团队在展览词中将希腊历史作为参照系,对兵马俑的诞生和延续进行讲述。例如,在介绍秦始皇时,策展团队提及同时期的希腊正处于“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者们在希腊、亚洲和埃及建立王国的时期”。通过种种具体的细节,抽象而模糊的人类历史与文明进程变得清晰。


在第二个展厅中,观众们可以在线上模拟感受实地参观兵马俑遗址的体验,还可以通过视角切换“走”进俑坑,与兵马俑更接近。200 亿像素的全景画面让每个兵马俑的表情、神态都清晰可辨,“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变得更为明显。


展览还将观众带到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的第 13 号展厅,也是最特别的一个展厅。展厅中设立着名为“仿佛真实存在的”虚拟展览,在这里,观众可以同时看到来自中方的将军俑与来自希方的克罗伊索斯青年雕像面对面伫立。


中方所提供的是秦始皇帝陵的将军佣,又名高级军吏佣,“他”是出土的 2000 多件兵马俑中军级最高的一座佣。“他”出土于 1986 年,身高 195 cm。与“他”相对而立的是一座由帕里亚大理石制成的克罗伊索斯青年雕像,这座雕像是公元前 540 ~ 515 年的作品,被认为是后古风时期时代后期艺术的先驱。两座雕像的相对而立虽然是虚拟场景,但数字技术却使得此场景格外真实。



普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让东西方雕塑面对面伫立 / 图:国家文物局供图


第四个展厅呈现的内容是色彩虚拟复原的过程。策展团队首先对现有的真彩秦俑照片和彩俑推测图进行了重要视觉元素提取,随后再进行分辨率处理和热点信息功能开发。在参观中,观众通过点击即可观看到文物色彩的修复过程。相较于直接将复原后的彩图直接“摆放”在兵马俑旁边,“点击”这一动作有效增加了交互度和参与感。


此外,展览中还设有许多“热点”按钮,观众可以随时通过点击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文化知识。通过展厅指引和“热点”, 整场线上展览跳脱出了对线下展览的机械复制, 而是通过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在兵马俑展览的沉浸式体验中为观众普及了中希历史、文化、科技的各种知识,将附着于兵马俑和青年雕像上的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显现出来,为观众讲述了关于文物的种种故事。



“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 / 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此次兵马俑的巡展虽然是中希两国第一次在以线上形式邂逅,但这不会是博物馆在数字化领域的第一次探索。后疫情时代的展览将要如何展开?在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看来,一方面,线上展览有望对线下展览实现反哺,比如线上叙事方式以及对光影的使用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线下。另一方面,线上展览依然是大势所趋。尤其是考虑到疫情和长距离运输、珍贵文物保护等因素,未来 3D 打印或纯数字形式的文物展览可能会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


此外,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作虽然是文化领域的合作,但它也同时具有社会与政治意义,展示了文创合作作为国际关系的驱动引擎的潜力。数字化平台为博物馆本身赋予活力,同时,博物馆也由于数字化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在博物馆原有的文化教育功能之外逐渐向其他合作领域延伸,发展出新的成长空间。



“平行时空:在希腊遇见兵马俑”线上展览 / 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 End ·



文字:Chang Liu / JCC

编辑:Yifan



JCC 文创未来





J I N G

往期推荐


· RECOMMEND ·









JING CULTURE & COMMERC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JCC文创未来”(ID:JingCultureCommerc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