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皇室的贺知章传世书法

在日本皇室的贺知章传世书法

贺知章好酒,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纸尽方休,咸有可观。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第一个说的就是他;世人只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却不知贺知章还是位书法大家,用笔酣畅,一气呵成,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




贺知章的遗墨甚少,直至2006年3月13日,在上海举办一场“中日书法珍品展”,日本皇室拿出了贺知章《孝经》,人们才知道,原来早在明代中期便已传入到日本。






《孝经》卷高26cm,长265.1cm,共1000多字,洋洋洒洒、点画激越、用笔酣畅,堪称书法史上的小草书经典之作。

(孝经  局部卷)

《孝经》纵笔如飞,落笔精绝。细而察之,《孝经》与《书谱》倒有几分相似。《书谱》得二王之法,“工于用笔,俊拔刚断,尚异好奇”(张怀瓘《书断》)。这些特点在《孝经》中都有不同程度体现。可见贺知章明显受到孙过庭的影响。同样是一幅长卷,在贺知章笔下则跌宕多姿,充满浪漫之趣,又掺以章草,更显古意。

(孝经  局部卷)

纵观《孝经》,书写速度疾缓相间,开始笔调温文尔雅、和缓,偶尔牵连萦绕,渐次狂态渐长。从第六章开始,作者一改笔调儒雅之态,疾走而草草,龙蛇飞舞,完全忘了所书写的是世人皆景仰的《孝经》,好似在书写自己的诗文一般,体现他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

(孝经  局部卷)

通篇留白较少,只是在每个章节的题目前后稍有留白,以示区分各章节的内容。恰恰这些留白给欣赏者以回味、遐想、静心运思的空间,打通了作品的气息。每个章节题目在书写时墨浓笔重,又与文形成浓淡、虚实、枯润之对比。

(孝经  局部卷)

一幅好的书作,总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欣赏者,刺激人们的心灵,使人产生种种感悟、联想。它是心与手、法与意、形与神的统一。然而唐代草书真迹传世甚少,贺知章便是其中之一,其作品弥足珍贵,也是后世学习晋唐草书难得的范本。







感∣恩∣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台”(ID:cnartis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