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 | 去三江源,来一场纯粹至极的探险

在路上 | 去三江源,来一场纯粹至极的探险

   ON THE WAY  

不管世界怎样变化,只要在路上,就有希望。


“ON THE WAY”是再叁开辟的全新专栏。每一期,我们都会邀请来自全球各地的「体验官」,分享他们的户外故事和生活哲学。


炎热的夏季刚刚落下帷幕,但对「再叁特邀体验官」瑞秋来说,三江源漂流之旅的点点滴滴,却一直在她的脑海盘踞,久久不曾散去。


因为看到友人Megan(aka荒野达人)在朋友圈分享的一组旅行图集,瑞秋便立刻被眼前的旷野风光和户外运动所吸引。出发前她一直很忙,加上有专业地陪,便没做太多思考和攻略。直到临行前准备行李时,一丝忧虑才暗自涌现:大部分行程将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度过——野营、徒步、漂流。而自己过去5年在初创公司,加上3年的疫情,已经很久没有真正远行过了。



好在,旅途结束后的瑞秋告诉我们,她所收获的,远超旅行本身;她所感悟的,远超壮阔美景本身;而旅途中遇到的人,才是决定一场旅行感受是否奇妙的关键变量。

在聆听瑞秋讲述之余,我们还与她同行的伙伴们进行了对话,试图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将这段旅程真实、生动地还原。


初来乍到的瑞秋 & Jason

瑞秋
传媒创业者、极简生活倡导者、户外运动热衷者 
——————————————————————

Jason
人大附中初三学生、音乐篮球达人
———————————————




旅程前两天,瑞秋、Megan和两位同行的人大附中“小天才”住在一户藏族人家,与他们共进早晚餐,你来我往地深入交流。在那之后,来自漂流中国的资深户外达人四哥,和由5位藏族同胞组成的漂流向导团队,与她们一起漂流、徒步、做饭、篝火、游戏,过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无电源无信号),整整四天四夜。



👆玉树的民宿以及主人夫妇自制的大餐



“我特别开心看到他们真实的一面,即使每一个人的性格截然不同,但都很善良、幽默、自由随性,作为一个团队却又能够特别好地配合和互助。在旅途中遇到的其他藏族伙伴身上,我也看到了纯净和美好,感受到了藏族文化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背后会因为他们这样的人,而得到传承,变得更好。”瑞秋说,“这群藏族小伙伴应该是我会一直惦念的人。”




回到北京,她便立即观看了电影《冈仁波齐》,希望再多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这群可爱的藏民们一点。


当地的藏族文化带给你什么样的冲击或启发?

瑞秋:独特的建筑、神圣的牦牛、一步一磕的朝圣、极简可持续的游牧生活、极强的家庭观和社区感、还有藏族同胞的生育个数(惊呆)等等。这些都让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文化领界,以至于现在回到北京,我还有兴趣想要继续了解。他们的文化极度向善,很独特,有极强的凝聚力。


而朝圣,可能是藏族文化里最典型的一个行为。我们在玉树住的民宿附近,有世界最大的新寨嘉那玛尼石堆,个人朝圣者会把刻有六字箴言经文的白石放在那里,经历300年之久,慢慢积累堆砌而成,据说目前已经有20亿块经石。当地和附近的人,每天会绕着这个玛尼石堆朝圣一次到两次祈福,这是他们每天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从玉树市区来往杂多的公路上,这也是去往西藏的必经之路,我们都看到了超长距离的朝圣者:一个非常年轻英俊的小伙子,他从四川甘孜一步一磕到拉萨,全程近1800公里,他那张坚毅又质朴的脸,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问当地人,什么样的人会进行这种超长距离且充满艰辛的朝圣,他们说:要特别有勇气的人。



👆从四川甘孜磕长头至拉萨的藏族小伙


藏民们的“可持续生活”都体现在哪些地方?


Jason:藏民很多都以挖虫草为生,但他们每年只会挖自己所需的一部分,并不会将其挖光挖尽。这样可以使得虫草在来年继续生长,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



👆在三江源源头徒步


瑞秋:他们的可持续生活体现在似乎靠牦牛就可以无限循环生活一辈子——牦牛自己依靠山、水、花草来生长。藏民们用牦牛的毛和皮做帐篷、衣服、各式针织容器、生火的鼓风袋;用牦牛的肉和奶衍生出各种主食和奶制品。


👆纯天然的牦牛酸奶

瑞秋:漫山遍野的牦牛粪便,不仅被用作生火燃料,更是吉祥如意的装饰物——饭店门口、婚礼上,都要放置牦牛粪便来欢迎来客。神奇的是他们并不臭,甚至在燃烧过程散发着清香,因为牦牛是在最纯净的大自然中,吃着各种藏药、花草、虫草,喝着三江源的水长大的。在如此简单而单一的循环当中,藏族伙伴却依然感到满足、快乐。


👆你懂的


你有自己的信仰吗?在旅途的哪一瞬间,你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瑞秋:我没有信仰。在离开藏区的时候,我就意识到我要回到一个没有信仰的城市了。


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是在玉树市区去杂多的往返路上,我亲眼看到了长距离的朝圣个体,长距离基本是近2000公里的朝圣路,要花费6到9个月的时间去完成,终点在拉萨或者是西藏的神山。途中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自身的精神意志挑战、身体状态的挑战、公路上的车辆风险、恶劣的天气、野生环境露营遇到猛禽等等。



有信仰的人坚不可摧,直到2022年的今天,他们依旧在“我行我素”,貌似与城镇化、现代化的方向背道而驰,但又如此迷人。
在与藏族伙伴交流后,我记录下几个关于他们生活观念的点滴:

1. 他们在使用神圣的物品时,比如一大桶全新的好的牦牛酸奶,会有“敬天、敬地、敬父母”的小仪式。天、地、父母,是他们非常敬重的。


2.藏族年轻人在外求学后,基本全部会回到自己的家乡生活工作,公务员是主要的工作出路。“父母在,不远行”是他们的理念。


3.基本80年代、90年代生人的藏族同胞,还都有很多兄弟姐妹。我遇到的基本在8个以上的兄弟姐妹。这些兄弟姐妹的所有家庭成员,每周会在固定一天聚会。大家庭观念非常强。



👆船长那哇的孩子们


4.家庭里的每个孩子,
会争着照顾父母,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5.出行中,不同的人,可能是翻译、司机、向导,看到有塑料或垃圾,都会主动捡拾带走,爬山的路上可能会成为负担,但也一样带走。他们特别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山水。



👆永丁把山里徒步捡到的垃圾带下来,会有专人收集运走


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给了你什么样的感悟?


瑞秋: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大自然,壮阔美景与自然风险并存。而所谓的徒步爬山,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杂草树枝、大碎石、有的地方非常陡峭。向导其实也没有固定路线。经历千辛万苦,高海拔爬山挑战,当你站在半山腰,山顶,去眺望,你会知道付出这一切的意义。俯瞰澜沧江在青藏群山中的大转弯;在云端,看到乃邦山峰那威严绝美的顶端,都是你不曾见过的自然馈赠。



👆乃邦神山最陡峭的攀爬部分



👆徒步至乃邦神山山顶



👆站在乃邦半山腰,俯瞰群山中的澜沧江


此外,野生动物也是大家一直会讨论的话题:
“你看到过雪豹吗?”“你遇到过熊吗?


在三江源地带,一路上我们看到了金雕、大鵟、岩羊、藏狐、白马鸡、旱獭、鼠兔。开车道路上,每次刹车基本都是小鸟在地上,迟钝得飞起,还飞得很低,怕撞到他们;鼠兔更是常常突然快速横穿路面。雪豹是三江源最独特稀有的野生动物,在开车沿路和漂流的时候,大家都会紧盯岩壁,希望雪豹的出现。



熊是最可怕的动物,玉树地区近几年来,一直有熊伤人的案例发生。我们在徒步两座山的时候,1次途径了空的熊窝,地上有秃鹫残留的巨大的羽毛,藏族向导吹着口哨带我们快速离开。在另一座山上,我们也看到了熊的新鲜脚印,向导判断是前一天晚上有来过。



👆你看到熊掌印了吗?

所以呢,一定要敬畏大自然,人类只是大自然中很渺小的一个群体。在深入原始的山野自然中,你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份子,要有敬畏心、要尊重野生动物的习性和领地、要有专业知识的向导,你才可能玩得地道、玩得安全。



三江源 “熟客”四哥 & Megan


汤建忠(四哥)
漂流中国River Lead,21年漂流经验,漂流里程超27000公里
三江源国家公园河流项目建设专家组成员
央视节目《我住江之头》河流主讲人
——————————————————————



韩旭(Megan)
河流导师、Patagonia市场负责人
曾在与Discovery及国家地理摄影师同行的80天环球旅行中,走访超过20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区和国家公园
——————————————————————

除了疫情开始那一年没有回到青藏高原,Megan已经持续到访三江源7年了。每一年,她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而四哥更是在2006年便开始探索三江源,从通天河、金沙江,再到杂曲(澜沧江)。在杂曲走过十二年5000多公里的历程,见证了荒野而年少的杂曲成长为今天的雪域高原明星。


是什么吸引你不断“重来”?


四哥:我永远向往三江源的夏季。


Megan:吸引我不断回归的原因其实很难解释,除了景色之外还有这里完全不同的文化。相比非常雷同的城市属性,这里的信仰和神山圣水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并且一些原住民有很多还保留着非常传统的生活方式。越了解这里,尊重这里人们的信仰越会发现这里的魅力。随着这种链接感的加深,我觉得这是我自己有归属感的地方,称为第二个家也不为过。




藏族文化教给你最珍贵的东⻄是?


Megan:首先作为一个关心环境议题的人来说,藏传佛教里对山水及一切万物众生的爱让我非常的震撼。记得有一年冬天,澜沧江已经结冰,我们看到当地的藏民在严寒中跪在冰面上刻经文,可能绵延有几公里。当时我很诧异心里还在想,咱藏族同胞有点憨啊,开春冰面一化开经文就没了,这不是瞎耽误功夫吗?最后还是忍不住好奇过去询问他们。他们说:“我们想这样做,因为春天冰化祝福就会随着河水顺流而下带给下游的众生,就像经幡在风中舞动一样。” 我顿时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烫,觉的自己的胸襟实在是太小了,只关注了事情的即时结果,而忽略了心灵上的东西。类似这种事情每次在我回到这片土地时,都会不断给我小小的惊喜。



四哥:分享一首我的自创诗歌给大家,相信你们会明白。

《约定·格桑》


你沐浴着世界上最早的霞光,却在晚风中送走羞涩的太阳。你用生命装点了苍茫的雪域,更把美丽撒在了人间天堂。它们因你的美而展翅翱翔蔚蓝,她们为你的美而流连忘返。我们俩也早有约定,不管你身在何方,我都将化做候鸟回到你的身旁,轻抚你柔美的秀发,热吻你纯真的脸庞,像个孩子一样拥入你那浪漫醉人的怀抱,和江河一起快乐地徜徉。我那美丽的纯洁的梅朵,格桑!


经幡在风中飞舞时,江水也在潺潺涌经,护佑天地吉祥安康,伟大的文明也由此开始。对于人性,藏族的谚语会告诉我:“雄鹰飞的再高,影子还在地上。”



你有自己的信仰吗?在什么时候你开始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四哥:每次回归,我都会戴上我那圣洁的珠串,但不代表我是藏传佛教信徒。凡是讲真理,传良俗,播善美的宗教信仰我都非常尊重,并从中领悟和学习。信仰的力量是守恒的坚定的,野生动物快乐的繁衍生息,为了野生动物安危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Megan:我在小学的时候受到父亲朋友的影响,开始信基督教,甚至跑去了耶路撒冷朝圣。但这些年我深受藏传佛教的影响,尤其是在转山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朝圣的家庭。一次凌晨6点我随着一位背着孩子的阿妈转山,他们没有头灯就在黑暗中背着孩子上行,当然也有磕长头的。对我来说还是很震撼的,在如此高海拔的碎石陡坡上一步一磕,或者甚至用上半年时间一直磕到拉萨,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在“保护三江源这片神圣的土地”与“让更多人认识这片神圣土地之间”,你有过矛盾吗?


四哥:美好的神圣的要让更多的人分享,也希望感动更多的人,但又面临开发和保护,人和兽的冲突,这也成为最难的问题。经过科学的评估,论证,实践,三年的试点期已经逐步完善一些办法和机制,相信今后会健全一个最适合我们国情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




Megan:当然有过矛盾,并且可能用了两三年才自我化解这个矛盾。随着自己认知的打开,我固有的「爱她就要完完全全的保护她,不要被人知道」的格局现在看起来太小了。用「隐藏」的方式来保护一些东西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并不合适,也并不够开放。通过很多国际上的案例来看,让更多世间的人知道你想保护的东西,让更多的人参与一起保护才是适合现代的环境保护方式。就像一位很敬重的堪布所说:我们要想每一个人传播保护的信息,让他们知道保护的重要性。能者、智者、富者团结在一起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问及疫情对这几年的漂流计划有何影响时,megan说的一句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面临有可能随时被困外地的情况之下,能够仍然选择出行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自由而勇敢的。”她认为在经历了疫情和野外的一些生活后,这个星球上可能不需要那么多的商业成功人士,更需要珍视爱与和平之人,需要治愈者、修复者、故事传递者,和有大爱的人。






守护家园、宣传家园的
藏族“土著们”



扎西然丁
玉树杂多土著、10年三江源漂流经验、漂流杂多创立者——————————————————————



索郎达杰
玉树昂赛土著、藏医、向导
二十余年采药经验、央视《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峡谷篇主讲人之一
——————————————————————



瑞秋眼中的藏族人,有着强大而独特的面容基因:他们的轮廓很立体,黑眼珠闪烁着光芒,这是城市里很少见到的。因为赖以为生的收入来源是在山上放牦牛和采虫草,他们从小便要翻山越岭,行走在悬崖峭壁间,因而体能和爬山基因也都十分强大。她打趣说:“如果他们去参加城市越野赛,绝对都是站台黑马。”


能歌善舞,也是同行的藏民们给瑞秋留下的印象。对她来说,在澜沧江露营的几天里,每天最慢的时光就是晚饭后:点一把篝火,大家一起喝酒、聊天、唱歌。团队里有5个藏族伙伴、1个昆明彝族伙伴(四哥)、4个北京人。唱歌是最主要的篝火环节,那个时候就是包括瑞秋在内的4位北京朋友的社死现场——可能大家都听过一个笑话:“全国56个民族,55个民族喝完酒都会载歌载舞,只有汉族喝完酒只会吹牛皮。”



👆篝火旁,四哥在一展歌喉

我们与本次行程中的船长扎西然丁、藏医兼向导索郎达杰聊了聊,希望从他们的视角,揭开这片神圣土地的面纱。


除了船长、藏医和向导的身份外,你们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


扎西:跟大家一样一日三餐,一年四季,但我喜欢当志愿者,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


索郎:除了藏医这个身份外,我的日常生活和每个平凡人都一样,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和人间烟火。我会一时兴起吼两嗓子,唱自己喜欢的歌曲,会看看书,写写文章,还会打煤气、买菜……



👆藏族每天必吃的早餐:糌粑+酥油奶茶

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吗?会向往“外面的世界”吗?


扎西:满足也不满足。满足的是作为一个大山深处的人,我们祖祖辈辈都依赖着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大部分牧民是靠天吃饭的,每年就等着冬虫夏草的生长、采挖、兑换现金成为这一整年的家庭收入。因为藏传佛教教义的影响,这边的牧民对河湖是十分尊敬和爱护的,再加上国家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工作,使得这里的自然环境在得到进一步的修复外还能得到大力的保护,这让我们倍感欣慰。但说到为家乡做宣传这方面,我不满足,我力不从心,我渴望让世界看到家乡的美好,看到这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发现这里与城市的“不同之美”。奈何能力有限,只能为家乡尽一点绵薄之力。



会向往“外面的世界”。会羡慕优先享受科技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大城市,但我知道享受的前提是付出,要接受大环境下压力驱动成长的现实。像我们在草原上生活惯了的人,抗压能力小、接受范围窄,当然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也小。所以,我还是希望在自己的故土做一个凡人,力所能及地保护好、宣传好这片土地,我也知道我离开不了这里。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在我垂暮之年还是会想念我的故土。


索郎:曾经的我很向往外面的世界,随着年岁增长,经历增多,我反而能自得其乐,很享受在我脚下这片土地上度过的每一天。常言道“知足常乐”,安住当下,即使处于任何一种生活状态下,都能满足。



👆边爬山,边采草药的索郎


你认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大自然教给你最宝贵的东西是?


扎西:首先,我从来不觉得这个地球就是属于人类的,太过于“本我主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如今全球气候变化我们要正视,我们要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我们要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然后,我们要懂得感恩。人类是多么地依赖于大自然,阳光、水、雨露…为什么不感恩呢?


索郎:如果你常来我们牧区,你会发现十年前你看到的这片土地和现在看到的这片土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牧民们像爱护自己的皮肤那般爱护着大自然,因为我们深知人类需要敬畏大自然,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我们人类与大自然都是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大自然教给我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要有敬畏之心。



在“保护这片神圣的土地”与“让更多人认识这片神圣土地之间”,有过矛盾吗?


扎西:“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素养,提高爱护环境的意识,用我们的行为去影响、去感化其他人。不能因为害怕破坏而闭门不见客,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我们欢迎四方宾客,领略藏民族的热情。


在对话之余,索达杰说感谢“三江源漂流”项目为更多的人提供了亲近大自然、了解三江源的机会,也让他们的家乡能被更多的人知道、看到。同时,作为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他很高兴能通过自己的视角,让游客们看到不同的风景,感受藏族本土的文化。他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朋友走进三江源,领略昂赛大峡谷不一样的自然风光。



写在最后


对瑞秋来说,这是一次完美却短暂的“异域生活”。她把这次旅程用“纯粹”来形容,并记录下了这些观察到的细节:


1.玉树三江源生态保护区依旧保持着它非常原始的状态。它没有在旅行目的地榜单里;没有外地游客、也没有什么人;没有特产纪念品店;没有人为建造的景区;没有你耳熟能详的酒店和餐饮连锁品牌。机场只有4个Gates,临走想买点纪念品都有难度。


👆即将离开澜沧江

2. 当地的藏民友善淳朴:他们会用最好的牦牛酸奶招待你;如果你伸手拦车,还会有人免费载你一程;他们待人真诚,你可以从他们的言语和略带羞涩的表情感受到。


👆那哇船长家,她和夫人,请我们吃牦牛酸奶,喝酥油茶

3. 新一代年轻人,汉语水平越来越高,他们求学后陆续回到这片土地,致力让自己的家乡更美好,让三江源的自然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播。


4. 旅行生活都是靠一己之力。用自然界最原始的水路,顺着澜沧江滚动的江水,靠人力划船前行;天黑了,就在浅滩上安营扎寨,大家一起做饭充饥;环着山脉,伴着浪沧江的水声、用篝火取暖照明。篝火的取材是岸边的枯木,我们甚至能随手捡到大型的整支树干取火。生火靠藏民传统的羊皮鼓风袋。



👆那哇和多才船长


在和客栈主人以及漂流团队沟通中,瑞秋了解到十余年前,就开始陆续有国外友人和机构来这里探险、漂流、徒步、探访野生动物,其中不乏地质学家、全球顶级媒体采风、独立摄影师。他们都在感叹这里应该作为中国的国家公园;这里的河流体验和美景不输享誉全球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而十年后的今天,也只有极少的中国游客深入三江源生态区域。2021年,中国正式批准青海三江源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公园。



👆漂流中国疫情前的一次旅行


瑞秋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漂流中国和漂流杂多的各位伙伴,在三江源依旧原生态的时候,开启了这场纯粹至极的探险。


想了解更多关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漂流旅程内容,请阅读👉放轻松,去享受每个顺流而下的瞬间;想与瑞秋深度交流,私信「再叁小助手」(微信账号:NOWAST3)。


🎊 一颗彩蛋 🎊

献上本次三江源旅程的卡司全名单,以及瑞秋眼中的他们:

漂流中国 

四哥 河流 Lead
21年全球漂流经验、做饭超好的猛男气质文艺大叔


Megan 河流导师
Patagonia市场负责人,环保主义荒野挚爱女汉子

漂流杂多


扎西然丁 船长 Lead
近10年漂流经验,心有大世界风趣大哥大

索郎达杰 藏医 向导
藏区动植物百科达人 藏药新消费创业中

多才 船长
讲究穿衣搭配 音质浑厚的闷骚酷哥

那哇 船长
家有17个兄弟姐妹的团队搞怪人气王


才松 船长
有一点点腼腆 最富漂流水感型男

桑保永丁 后勤
不输丁真 汉语还不太好的小帅哥

特别感谢为本文提供图片支持的:
瑞秋、Megan、多才、永丁

撰文:瑞秋、xxyu
采访:瑞秋、xxyu

编辑:xxyu






 NOWAST3 
一个新鲜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品牌 


 CONTACT US 
广告合作

ad@flipboard.cn
加入我们
support@flipboard.cn
媒体小助手
NOWAST3
 往期内容,点击图片跳转



《放轻松,去享受每个顺流而下的瞬间》


  《灵感公告栏 | 在自然中感受时间的魅力

WEEKLY NEWS|废弃的消防水带怎么制作成户外家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NOWAST3再叁”(ID:NOWAST33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