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获奖!《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和这几本书到底有多厉害?

再度获奖!《中国鸟类观察手册》和这几本书到底有多厉害?

11月27日,第二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公布了100本入围图书,我们出版的《中国鸟类观察手册》《生命之灵》成功入围。这是《中国鸟类观察手册》继2019年首届获得“中国自然好书奖”之后的又一大殊荣!

 

与此同时,在11月26日出炉的2021桂冠童书“百强名单”中,我们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手绘百科《超厉害!植物学里的中国地理》《超厉害!医学里的中国地理》也成功入选。

 

这几本书到底有多厉害?

 

《中国鸟类观察手册》

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的绝对重磅力作

一只一只手绘出来的鸟类图鉴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鸟,可能是距离我们生活最近的自然之灵了。

 

你可能不会刻意低头寻找树底觅食的蚂蚁、不会拨开灌木丛寻找藏匿其中的蜗牛,但你一定在不经意间听到过头顶天空传来的声声鸟鸣

 

△屋顶的海鸥,在沿海城市,海鸥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图/Brust


珠颈斑鸠的“咕咕”、夜鹭的“呱呱”、白眉姬鹟的“啾啾”...

 

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观鸟和听鸟,远比想象中更有趣。而很多鸟儿已经非常适应我们的城市生活,比如麻雀、喜鹊、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绿头鸭、棕背伯劳等等,它们就生活在城市树林绿地里。

 

△城市的楼宇间、公园里常见的喜鹊。点击图片购买。

然而,除了常见的燕子、麻雀、喜鹊、乌鸦等,大多数鸟类我们是不认得的。即使是专业的观鸟者,也有着大量无法识别的鸟。

 

这也是我们为为什么决定为所有观鸟爱好者们,以及对自然感兴趣的人奉献出一本中国人自己研究、描述、绘制、录音的观鸟图鉴。

 

△《中国鸟类观察手册》中,有大量的科学插画图片。点击图片购买

中国有记录的鸟种有1491种,北有柳雷鸟、黑嘴松鸡,东有丹顶鹤、黑脚信天翁,西有金额丝雀、阿尔泰雪鸡,南有冠斑犀鸟、绿胸八色鸫……我们的科学插画团队用4000多张科学插画,描绘了这个绚烂多姿的鸟类王国。

 

为什么要用绘图而不是照片?

 

因为对于鸟的形态,最好的展现方式就是科学绘图。虽然照片的真实性永远高于绘图,但照片永远都有偶然性、唯一性、不确定性,因此,用照片作为识别标准有时反而会带有欺骗性。

 

△书中有4000多张科学插画。点击图片购买。

相比而言,科学绘图则是一个物种最基本、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表达,用科学绘图来辅助认识和识别鸟类,往往具有不可替代的普适性和通用性。

 

这本图鉴,收录了截止到2021年1月,在中国发现的全部1491种鸟类,是绝对的史上最全,其中3种鸟甚至是2020年内才发现的中国新记录。在丛书编辑的过程中,一边收到新鸟种记录,一边新搜集相应鸟种信息、补充绘图、撰写、加入排版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经历了大量复杂细致的工作后,《中国鸟类观察手册》诞生了,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部难以被超越的鸟类百科。这也是它能荣获众多奖项的原因。

 

《生命之灵》

“自然纪录片之父”推荐


如果你看过《人与自然》和《动物世界》,就一定会注意到一位老人,在野外边主持边讲解野生动物。他就是BBC的灵魂人物、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

 

多年来,爱登堡先生与BBC的制作团队一起,实地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还是勇敢无畏的探险家和旅行家。

 

2014年,大卫·爱登堡为我们出版的《生命之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精选》做出了推荐。

 

△点击图片购买


《生命之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精选》是一本为了纪念已走过半个世纪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而诞生的经典之作。

 

书中呈现了各个时期涌现出的许多最伟大的自然摄影师作品,回溯了180余年摄影技术的发展之路和55年的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历程,甄选出了130余张自然摄影大作。

 

其中有可爱到极致的萌物肖像。

 

△阳光中的狐狸。摄影师:温迪·莎迪利(Wendy Shattil)


也有充满力量的奔跑。

 

△横渡中的斑马。摄影:安努普·沙阿


有自然创造出的精妙瞬间。

 

△偷窥的小丑鱼。摄影:米歇尔·霍尔

也有创意十足的亲密对视。

 

△水池之鹰。摄影:本斯·马特


感受自然的神奇,感受《生命之灵: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年精选》。

《超厉害!植物学里的中国地理》

植物也可以很有趣


在常人的印象中,动物永远是自然界中最吸引人的,植物则像是舞台剧上的配角,虽然不可或缺,但并不引人注目。

 

△看到这张图,你是不是第一时间被老虎、小熊猫所吸引?

实际上,植物无论是有趣程度和重要程度,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在地球上,植物的历史要远远悠久于人类。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用植物果腹、制作衣物、建造房屋等。有些植物还可以缓解、治愈病痛,这些植物被称为“药用植物”。

 

在高海拔地区,人们可能会因缺氧感到不适,比如头痛、呼吸困难、呕吐等,这是出现了高原反应。经基础药理研究显示,红景天中含有一种叫“红景天苷”的物质,在缺氧环境下,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但这仍缺少进一步临床药理研究。

我们的祖先不仅能熟练地使用药用植物,还将植物与生活紧密相连,创造出与植物相关的地域文化,以及各式各样的技艺。植物也随着人类的足迹跨越陆地海洋而遍布世界。

 

可以说,植物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

 

《超厉害!植物里的中国地理》把上百种神奇植物以手绘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生长着曾经轰动欧洲人的奇异之花——绿绒蒿。

 

大部分绿绒蒿成员只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脉。很多欧洲人都被它吸引着前来寻找,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传奇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1903 年,威尔逊第二次来到中国,历经艰辛后,终于在海拔 3350 米的高山草甸看到了全缘叶绿绒蒿花海。两年后,威尔逊带着绿绒蒿种子回到英国,轰动了欧洲植物界。

在辽阔的东北山地,遍布着“忧伤之花”——桔梗

 

桔梗连片开放时像一颗颗蓝色的小星星,是一种“带着小小忧伤”的花,人们常用桔梗来代表永恒的爱。

 

“桔梗哟,白白的桔梗长满山野,只要挖出一两棵,就可以装满我的小菜筐。”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朝鲜族的小姑娘们就会背上小背篓, 哼着《桔梗谣》。


在古老的西南山地,许多孑遗植物堪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比如桫椤。


桫椤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 3 亿多年,在侏罗纪时代,它就是恐龙喜欢的食物之一。后来由于气候变化,恐龙灭绝了,但是桫椤历经沧桑依旧挺拔,在地球上继续书写着蕨类植物的历史。

植物还有什么神奇的?都在《超厉害!植物学里的中国地理》

《超厉害!医学里的中国地理》

我们的祖先真的很厉害

作为《超厉害!植物学里的中国地理》的姊妹作,《超厉害!医学里的中国地理》同样阐述了原来医学也可以这么神奇和有趣。

与其说这是一本医学科普书,不如说这是一副古人的生活画卷。而严谨的手绘比电视剧能更好的呈现真实的古代中国。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原名秦越人,几乎走遍了中原的各个地方,行医救人,深得人们爱戴。


在古装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包治百病的“神医”,通过熬制神秘的草药,可以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

真实的古代医学到底是怎样的?古人到底尝试了多少奇怪的办法来治病?

你会从这本书中了解到:我们的祖先为了抵御寒冷和野兽,为了吃上一口熟食,是如何学会了用火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只有阳光、月光、星光的陪伴,野兽的呼啸声撕碎了漫漫长夜。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在学会用火之前,过着怎样的生活,采摘野果,茹毛饮血,到处躲避猛兽的袭击……直到他们偶然遇见自然界的火,又学会用火之后,从此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为了获得健康的体魄,是如何从百草中辨识五谷和药材;


传说为了救治百姓,神农氏亲自率领大家跋山涉水,遍尝百草,观察各种植物对身体产生的不同影响。他踏遍了大大小小的山岭,分辨出了 365 种草药,并借助它们为天下百姓治病。

遥远西方的香料,是如何漂洋过海而来成就了一个爱“香”的时代……


香料主要产于海外,在唐代以前,香料是比金银珠宝还贵重的奇珍异宝。唐末五代以后,西北地区的陆路交通出现中断,宋朝政府 转而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形形色色的海外香料大量进 入中国。海上贸易的发展,也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 上有名的富庶朝代。


《超厉害!医学里的中国地理》,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到底有多厉害!



自然的奥秘,涵盖了这个世界的方方面面。人类作为地球上生存的智慧生物,认识自然、学习自然、超越自然是我们独特的能力。

从我们的先祖点起第一把火开始,到农耕文明的诞生,再到今天的现代文明,人类穷尽了千万年来感知自然。

动物、植物、地理、历史...我们可以说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需要承认的是,这个世界的秘密无穷无尽,值得我们穷尽一生去探索、去学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