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家对话 | 园中一日,世上千年

与艺术家对话 | 园中一日,世上千年









Society Gallery新展‘不朽的林泉’,

已于3月5日开幕。

今天,我们与艺术家周仰展开对话,

一探其创作背后的灵感故事。






“不朽的林泉”展览现场。

作品一(近):《不朽的林泉》系列,60×48 cm,手工银盐放印

作品二(远):《不朽的林泉》系列,101×127 cm,艺术微喷



作品(正前方):《不朽的林泉》系列,127×101 cm,艺术微喷


艺术家周仰全新个展“不朽的林泉”已于3月初在Society Gallery开幕。在这个以江南古典园林为命题的摄影展览中,来宾们将能通过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窥见镜头下的时间性与空间感。



展览现场。

作品:《不朽的林泉》系列,101×127 cm,艺术微喷



作品:《不朽的林泉》系列,40×40 cm,艺术微喷


今天,Harmony Art与周仰围绕“不朽的林泉”展开对话,一探其创作背后的灵感与体悟。





周仰

摄影师、译者


关于多重身份——


摄影师,译者,老师


关于如何开启摄影之路——


“ 

我爸是摄影爱好者,小时候我看过他在家里卫生间临时搭建暗房放印照片,觉得这个过程非常神奇。我大学的本科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但后来感觉流动的电视画面无法让人深入思考,因此转向静态的摄影,在英国读了报道摄影的硕士。2010年回国之后,我拍摄过一些纪实性的项目,而目前则更关注文化遗产和神话,希望用创作来回应这些议题。 


关于欣赏的摄影师——


我欣赏很多不同的摄影师,比如国外的戴安·阿勃丝(Diane Arbus)、埃里克·索斯(Alec Soth)等,近来很喜欢的一个作品是美国摄影师保罗·吉尔莫斯(Paul Guilmoth)和迪伦·豪斯索尔(Dylan Hausthor)合作的《沉睡之溪》(Sleep Creek),这不是一本复杂的书,没有花哨的设计,甚至没有文字,只是一页接着一页的黑白照片,讲述难以捉摸的神秘故事。国内的摄影师里,木格、塔可等这些都是我欣赏的创作者。关于空间,前几年看到过法国瑞士籍摄影师埃莱娜·比奈(Hélène Binet)的作品比较感兴趣,她拍摄了许多国际著名建筑师的建筑,但不仅仅是作为所谓的“完工照片”,而是对建筑个性化的诠释。



作品:《不朽的林泉》系列,60×48 cm,手工银盐放印


关于中国园林的探索契机——


我最初会去拍江南园林,是因为与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的一次合作,2015年,阮仪三教授(中国古建筑保护第一人)去英国讲园林,当时阮老师的学生丁枫博士决定要做一个小小的园林空间,可以让那些外国观众走入其中去体验,照片的部分就邀请我拍。那次选的园子是苏州耦园。我在这之前并没有去过耦园,我也生在上海,小时候对园林的印象是豫园门口的石狮子,大家骑上去拍照留影,其实印象非常浅。所以基本上2015年之前我对园林的了解是空白,进入耦园是第一次作为成年人进入园林的世界。当时我提出要求,想在晚上园林关门之后拍,很意外他们同意了。


那次拍摄时,我和一个小伙伴坐在耦园假山上面的石桌边等天黑,这个过程中我突然有一种理解,意识到园林不是对自然山水模仿,虽然我们平时说“假山”,但我觉得园林是自成一体的一个独立时空,在这个语境中一块太湖石就是一座山峰,而不是模仿了一座山峰。我非常喜欢英国的作家托尔金(J. R. R. Tolkien),当时正在读他关于神话的论著,他提到神话作者需要用语言构建一个不同于现实的时空,其中存在魔法等各种可能性,而好的神话作者是能够让读者相信这个神话就是历史的一部分。那次在耦园里突然有一种理解,园林的主人,也就是造园者,其实是创造了一个三维的神话时空,让我们可以走进去。由此,我开始对江南的文人园林感兴趣,并开始创作。


关于园林最具吸引力的部分——


我觉得是一种可能性,就是在眼前这个物理空间中,可能还隐藏着一个只能偶尔窥见的神秘时空,在其中人有可能满足最根本的一个愿望:逃离死亡。联想到发生在江南园林中的故事,首先就是《牡丹亭》,它也是一个逃离死亡的故事,杜丽娘为了爱情死去又复活了。在园林当中奇异的故事是可以发生的,比如《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都是我们都熟悉的志怪故事,书生总是在园子里遇到女鬼,或者他们可能进了神仙的花园洞天,‘园中一日,世上千年’。



作品:《不朽的林泉》系列,60×48 cm,手工银盐放印



作品:《不朽的林泉》系列,60×48 cm,手工银盐放印


关于印象深刻的创作——


苏州和上海的主要古典园林我都有去拍摄。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第一次在耦园的体验,我才知道虽然园林的走廊里挂了灯笼,但晚上是不开灯的。那是2015年,当时还在用一个120的禄莱相机,晚上用手电筒去照,这就类似盲人摸象,我当时对园林的了解是零,一片黑暗,用电筒照到哪个部位,可能是一棵松或一块太湖石,那么园林就是这个样子。过程中长时间曝光也产生了比较奇异的效果,这张照片中有一个神奇的光束,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我觉得好像记录了一个跟现实不太一样的时空。


关于高居翰“不朽的林泉”——


其实这个项目的中文标题就是借用了高居翰的‘不朽的林泉’。从一开始,我想到的系列英文标题是‘Faërie’,是‘仙境’的意思,但我并不喜欢这个翻译,感觉已经被用滥了。读到高居翰与刘珊珊、黄晓合作的这本书(《不朽的林泉:中国古代园林绘画》),尤其是其中写道,‘一座园林就像一方壶中天地,园中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与外界无关,园林内外仿佛使用着两套时间,园中一日,世上千年。就此意义而言,园林便是建造在人间的仙境’,我觉得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取了这个标题,也是一种致敬。


关于摄影与空间的关系——


当然,目前的技术已经允许人们足不出户进行所谓的‘摄影’创作,比如通过谷歌街景来拍摄,电脑成像,甚至是“游戏摄影”等。但我们如果讨论的是更狭义的摄影——直接摄影,那么它必然还是要跟地点和空间发生关系,你必须来到某个实地,感受光在那些表面上的反射,然后记录下来,就像是罗兰·巴特所说的,‘这个存在过’。空间是创作的物质基础,或者借用前面提到过的埃莱娜·比奈的比喻,空间是一份乐谱,而摄影创作是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演奏它。



作品:《不朽的林泉》系列,60×48 cm,手工银盐放印


关于古典园林的未来发展——


我认为古典园林的时代或许一去不复返了,当代城市中只有公园,它们能给我们带来优美的环境以及举办各种活动的空间,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这并不是作为文化遗产的那种文人园。对于现在留存的古代文人园,我们应该去保护和研究,并且尽可能用不同的形式把它们的价值告诉公众,让大家去感知它的美,而不仅仅作为一个走马观花的旅游目的地。


关于《不朽的林泉》和《神话的遗址》——


我不太会说‘神性,更倾向于’神话‘或者’神秘性‘,两者的联系其实是一种对于古代世界的想象和向往。《不朽的林泉》中,作为拍摄对象的园林是我们独特的文化遗产,而《神话的遗址》追溯的是上古时期,是文明的源头,几乎所有文明都是以神话开端的,无论是我们的盘古开天地,还是基督教文明的上帝创世,还有印度、南美和两河流域的文明,都是如此。同时,我还深深地被英国作家托尔金教授笔下的中洲(Middle-earth)世界迷住了,会相信他在《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和其他相关书籍中书写的故事确为我们历史的一部分。因此在《神话的遗址》这个项目中,我会设想各种不同的神话文本里提到的空间,经历数千年来到现在,还可能留下什么样的遗迹。



作品:《不朽的林泉》系列,60×48 cm,手工银盐放印


关于“神性”与空间——


目前《神话的遗址》项目主要拍摄于山林原野、荒村古寺这类远离’现代化‘的空间,每一个场景中总有某些元素一瞬间与我发生了共振,我当然希望将之拍下来后可以传达在彼时彼地受到的感召,唤起观看者关于神圣和神秘的体验。即便在神佛都已远去的现代,也总有一些情境能让人在短暂地相信神灵的存在最后一缕阳光将冬日森林变成一片金枝,或者暮光中冷峻的湖水,这些草木微光中闪现的神性瞬间,却能在几十分之一秒之中被凝固在底片上,从而成为亘古的遗址,唤起我们对神话的信心。如果要说到人造的空间,那么我想应当是一些古老的建筑遗产这样的空间更能够让我有’神圣感‘的体验,比如欧洲那些古老的教堂,中国山西那些唐宋辽金的佛寺,曾经在以色列和约旦看过一些公元六、七世纪的遗址,也非常让人叹服。


关于新的摄影项目——


《不朽的林泉》其实还在进行中,而我觉得《神话的遗址》才刚刚开始,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阅读,可能不会刻意再进行更多新项目,但是这两年我整理了许多过去在旅行中以及城市漫步中拍摄的照片,分别制作了两本摄影书,或许之后还会继续整理此前的大量照片。


关于生活状态——


近来在进行一本新书的翻译,与此前的摄影文论不同,这是一本关于托尔金作品的研究分析,叫做《世纪作家》,最近这种工作和放松都是中洲的愉悦实在难以言喻。对于未来我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规划,只是希望创作不止,多做展览。






不朽的林泉


展期 | Exhibition Date

2022年3月5日 — 6月5日


开放时间 | Time

周一—周日 09:00-20:00


艺术家 Artist

周仰


票价 Price

免费入场

*受疫情影响,请您遵守展览现场防疫规定


地点 Location

Society Gallery,Café Society咖啡会社二楼,上海市徐汇区东安路888号尚海湾

Society Gallery, No.888 Dong’an Road, Shanghai Bay,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关于Harmony Art 


Harmony Art作为英国顶级豪宅设计集团HWCD的艺术分支品牌,自2018年创办以来,尚艺品牌以“艺术新体验”「New Art Experiences」的崭新理念和「Live With Art」生活愿景,通过当代艺术促进文化交流,在艺术与公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提高公众对于当代艺术的认知。


品牌同时携手策展人、设计师、建筑师、艺术经纪人组成的专业团队,通过创意、跨界和策展的新思维方式打造公共空间、生活艺术美学空间和私人豪宅设计等项目,将每一处空间如艺术品般雕琢,展示着多样性的艺术生活品位。致力于为每一位对艺术有独特鉴赏力的客户提供品牌跨界的私人定制和艺术顾问服务。


关于尚艺画廊

Harmony Art Gallery 


尚艺画廊Harmony Art Gallery以“把艺术带回家”「Your Art Living Room」的崭新理念,致力于打造国内首家精品社区画廊。崭新画廊空间选址上海市徐汇西岸版块的东安路888弄,由「尚艺画廊」主空间、「尚艺书吧」、「胶囊商店」和「艺术沙龙」四大空间组成,以场景化的布局,汇聚了多个艺术化的生活业态。


同时画廊作为HWCD设计集团打造的全新艺术生活旗舰样板展示厅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和Sketch Yard艺术餐厅、HA Design Centre、尚敦家居和Harmony Class一起,共同见证当代艺术生活风尚对传统家居理想的全新创新升级。



*欢迎点击标题查看过往文章*



HADC 设计巡游 | 荷兰风格派的硕果:施罗德住宅


在艺术边界蓬勃发展的女性主义


新展开幕 | 一座园林,一方天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armonyArt”(ID:gh_de6b11e1a74c)。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