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香奈儿齐名的时尚界“奇异教母”,把超现实主义玩到了极致

与香奈儿齐名的时尚界“奇异教母”,把超现实主义玩到了极致

提到伊尔莎·斯奇培尔莉(Elsa Schiaparelli),人们会觉得略显陌生。但若是提到日常服装中的裹身连衣裙、内置胸衣、拉链元素、报纸印花、裙裤...乃至如今泛滥的“联名”模式,大家却再熟悉不过。

 

这些都是伊尔莎设计的超现实主义奇思妙想。

 

如果说香奈儿是装在精致高脚杯里的适量优雅香槟,那伊尔莎就是放在手边的半瓶烈酒、是伏特加。

 

(美剧《最后的富翁》)

 

所谓超现实主义,就是一种先锋艺术。它试图突破符合逻辑的现实观念,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境相糅合,以达到超现实情境。

 

这种不受理性和道德束缚的美学观念,促使艺术家们用不同手法来表现原始的冲动和对自由的向往

 

简而言之,以前没听说过的想法,就是先锋。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就属于先锋艺术。

 

伊尔莎的设计正是如此,她不拘泥于传统的时尚风格,而是另辟蹊径,有一套诙谐幽默的独特风格。她将高跟鞋做成帽子、把阿斯匹林胶囊做成项链,甚至把昆虫缝在帽子上。

 

 

周三,这位“一直被时尚界和艺术界低估”的女设计师的各种超现实主义作品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再次展出,被纽约时报冠以“奇异时尚之母”的伊尔莎再次出现在了大众视野。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超现实主义女设计师——伊尔莎·斯奇培尔莉(Elsa Schiaparelli)的奇思妙想


当超现实主义走进时装


知名品牌之间联名如今比比皆是,但在当时却是头一回。

 

伊尔莎一生中联名最多的就是她的知己好朋友——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

 

周杰伦的新歌《最伟大的作品》中,致敬了达利标志性作品:龙虾电话。



1935年,达利设计了一个带有假龙虾的真电话(据说灵感来源是他偶然看到有人把吃剩的龙虾壳随手丢在电话上)。

 

1937年,在达利的帮助下,伊尔莎将龙虾当成元素设计进了裙装中,至今依然流行。

 

温莎公爵夫人辛普森穿着龙虾裙

同年,他们再次合作设计出了著名的

鞋帽。

鞋帽的灵感来自达利的照片,他头上戴着妻子的拖鞋。

 

这个看似离谱,实则新奇大胆的尝试,让更多的人知道了伊尔莎这位超现实主义设计师。

 

另一件标志性的合作作品名为“眼泪礼服”。

这件作为二战纪念品的礼服,是伊尔莎和达利对西班牙内战和法西斯主义传播的回应。

 

除此之外,伊尔莎和达利还设计了著名的骷髅连衣裙。

 

 

为了方便生产,这件衣服使用了一种称为trapunto(提花垫纬凸纹布)的特殊绗缝技术。骷髅的形象也是在为对遭受饥荒的受害者发声。

 

除了达利,1937年,Schiaparelli还与法国前卫诗人Jean Cocteau合作,设计了一件带有两张错视画面孔和玫瑰的晚礼服,这也成为了她标志性的风格。

伊尔莎不仅和艺术家合作,她还和世界知名香水商 Baccarat 合作了一款粉红色主题香水。


这款香水一经面世,就风靡全球,刮起了“Shocking pink”风潮。

瓶子由 Leonor Fini设计,灵感来自著名演员 Mae West 的曲线。

 
女性曼妙的曲线尽显,其实,这只是伊尔莎将女性与时装相结合作品的冰山一角。
 
看过爱马仕橙、蒂凡尼蓝,你是否听说过Schiaparelli粉
 
这种源自 Bérard 的亮粉色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横空而出,一度打破了当时萧条颓废的大氛围。
 
伊尔莎对这种颜色的描述是:
 

 
“有自己的生命,就像世界上所有的光、鸟和鱼放在一起一样,是中国和秘鲁的颜色,而不是西方的颜色。”
 
穿上伊尔莎设计粉色礼服的女人,一定是人群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电影红磨坊中,Zsa Gabor穿上了Schiaparelli粉色礼服,让人一度挪不开眼。
 

 
这种大胆彰显女性魅力的设计,在那个年代可是单单独一份儿。
 
如今重新振作起来的品牌Schiaparelli新设计师Daniel,也遵循了伊尔莎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设计了一系列亮粉的高调女装,比如下面名噪一时的“肌肉甲胄”。
 

 

 
然而伊尔莎时装设计的要素丰富多样,这种漂亮的女性粉红只是她其中的一个代表作。
 
1938年2月,伊尔莎推出了“马戏团”系列,包括上面提到的“眼泪裙”,她大胆发挥,将衣服上的刺绣大象做的栩栩如生。
 

 
为了这个系列,伊尔莎还专门研究了一系列个性化的纽扣、特殊的刺绣和印花,还从法国珠宝商Jean Schlumberger那里订购了许多个性化的吊坠和胸针(Jean以在蒂芙尼公司的工作而闻名)。
 

 
一切富有生命力的元素都在伊尔莎的手下呈现,昆虫元素在她的作品中也极为常见。
 

 
看到这里是不是想到了Gucci的标志logo。
 

 
但创造“奇异”单品的天才伊尔莎,时装设计师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小学时读过的一篇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在作者很小的时候,父亲带她到教堂塔顶,教导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

 

而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时装设计师。在看到朋友穿着精心编织的毛衣后,她有了灵感——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一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闪现: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

 

以黑白蝴蝶花纹的毛衣设计入手,在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另辟蹊径”后,她终于成功举办了自己的大型时装展,并广受好评。

 

这篇课文的作者正是天才设计师香奈儿最大的竞争对手、20世纪意大利著名时装设计师——伊尔莎·斯奇培尔莉(Elsa Schiaparelli)。

 

 

小学课文里出现的“黑白蝴蝶花纹毛衣”是伊尔莎的第一件标志性作品,也是这件视觉错位毛衣,帮助她开启了服装设计师之路。

 

美国百货公司的斯特劳斯(Strauss)一次性订购了40件,让伊尔莎成功打进好莱坞,转眼间,凯瑟琳·赫本、琼·克劳馥、葛丽泰·嘉宝都成为了她的顾客。

 

 

 

但在此之前,伊尔莎的设计师之路并不顺利。

 

1890年9月10日,伊尔莎在罗马的一个标准高知贵族家庭出生。爸爸Celestino Schiaparelli是意大利学术界知名人物,妈妈Maria Luisa是意大利的贵族,其他亲戚也在各个领域占领一席之地。电影《火星救援》中的“Schiaparelli环形山”,就是伊尔莎的叔叔发现的。

 

 

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乖乖大小姐生活,并不能圈住内心极有想法的她。

 

 

长大后,她去罗马大学学习哲学专业,偶尔在空闲时候写写诗。

 

然而,在伊尔莎父母拜读了女儿的大作后,立即决定将她送去女修道院“改过自新”——他们眼里,那些诗太出格了,不该出自一位大家闺秀之手。

 

伊尔莎并不是逆来顺受的孩子,她在修道院绝食抗议,迫于无奈,家里人不得不重新带她回家。

 

22岁时,伊尔莎听说家里人给她安排了相亲对象。这一行为让她彻底不干了,干脆孤身跑去了伦敦,还找了份当保姆的工作。

 

在那里,伊尔莎花了大量空余时间去参观各类博物馆、去听讲座。也正是一次听讲座的契机,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威廉·德·温特·德·凯勒伯爵。

 

 

在父母的强烈反对下,伊尔莎毅然决然地和这位爱好神秘学的丈夫闪婚了。

 

她万万没想到,这位表面上博学多才、彬彬有礼的男人,竟然会辜负她的一片痴情。

 

婚后,二人完全靠着伊尔莎的积蓄过日子。威廉提出要开“玄学咨询所”,却因非法诈骗,连带着伊尔莎一同被赶出了英国。

 

不知所措的伊尔莎只好跟着骗子丈夫坐船前往纽约。

 

福祸相依,在去纽约的船上,伊尔莎遇到了一生中第一个贵人,盖比

 

 

两个年龄相仿的姑娘一见如故,聊得投缘极了。盖比还把自己的丈夫介绍给了伊尔莎认识。

 

盖比的丈夫Francis Picabia 是当时达达派著名画家,这也让伊尔莎第一次真正靠近了超现实主义的世界

 

来到纽约,伊尔莎与丈夫的生活并没有产生任何好转,相反,生下女儿后他们的日子越过越难。就在这个困境中,那位曾在讲座上侃侃而谈的威廉竟然丢下了伊尔莎母女独自走了。

 

她决定带着女儿一起去巴黎闯闯。

 

1922年,伊尔莎回到了巴黎,帮助Man Ray制作他的达达杂志Société Anonyme。也正是这个工作机会,伊尔莎遇到了自己的第二个重要的贵人:著名的女装设计师和现代时尚之父之一Paul Poiret

 

最初,Paul 邀请伊尔莎去她的店里做服装模特。

 

 

当时的巴黎正处于一战过后的激进时期,各种艺术交汇碰撞。在发现伊尔莎的才华后,Paul提议让她自己来设计时装。

 

在Paul的鼓励下,伊尔莎开始经营自己的设计与生意。可没多久,从小衣食无忧的她就经历了经济困难,无奈之下,只好关闭了工作室。

 

经历过第一次失败,打不倒的伊尔莎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设计师之路。1927年,她推出了一个新的针织品系列,使用特殊的双层针脚和带有超现实主义错视图像的毛衣。同年,她还出现在《Vogue》杂志上。也是这个时候,文首出现的蝴蝶结毛衣开始面世。法版《vogue》称其为“年度最佳毛线衫”。

 

而接下来,她更是做了一系列先河设计:

 

在高级时装中使用可见拉链,方便女性穿衣

 

 

开发裹身连衣裙,描绘女性身材(后来由美国设计师 Diane von Fürstenberg 在 20 世纪 70 年代重新审视并完善);

 

 

在泳衣里设置胸垫

 

 

首次在女装上使用垫肩,利用肩部的夸张来衬托出女性更曼妙的身材;

 

 

她还设计出裤裙,这也催发了女性短裤的诞生。1931年,女球员 Lilí Álvarez 穿上了它,此举在网球界引起了轰动。 

 

 

更妙的是,在伊尔莎设计晚礼服系列时运用了夹克元素。在美国禁酒令期间,夹克为小酒瓶提供了一个隐藏的口袋,让爱酒的女士们狂喜。

 

1935年,当伊尔莎访问阿姆斯特丹时,她注意到当地妇女用报纸叠成帽子。灵感出现,她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报纸印花时装

 

 

随着伊尔莎的一步步成功,最初专注于运动服装的Schiap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了一个新兴时尚品牌。

 

因为她的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1934年,《时代》杂志为她专门设计了一个封面,将她描述为高级时装的领航人之一

 

 

伊尔莎也是第一位登上《时代》封面的女性时装设计师。

 

由此,她的时装设计师之路也已走上了正轨。

 

伊尔莎的作品除了包含生命力以外,也常常利用超现实主义来为那个时代的女性发声。

 

1938年,女性的地位极低,也并不怎么受尊敬,处处受着限制与制约。

 

伊尔莎设计了一款装有镜子的女士西装,来象征着女性的反抗。

 

 

任何一个对女性指指点点的男性,都会从穿着这件西装外套的女性身上看到自己不尊重他人的“丑恶嘴脸”。

 

伊尔莎用自己的方式让当时的女性感到了振奋和感动。

 

女性的美丽也被她发挥到了极致,在看到毕加索的作品后,她又有了新的灵感。

 

Picasso 以手绘双手为主题的创作

伊尔莎设计了带有“指甲”的手套。在黑色绒面革上,点缀红色的蛇皮指甲。

 

 

还有野兽形象的爪子手套。

 

 

这类有意识模糊人的身体和服装的女性设计,是属于伊尔莎的浪漫。

 

后来出现的一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梅雷特·奥本海创作了很多相似作品,灵感皆来源于伊尔莎。

 

而这样大胆前卫、吸引众人眼球的伊尔莎,怎么可能会不成为香奈儿的威胁?

 

1927年,伊尔莎位于旺多姆广场21号的店铺“Schiap Shop”正式开业。

 

当时的巴黎正处在 Chanel 独领风骚的阶段,而伊尔莎的店铺就开在香奈儿隔壁。

 

Schiaparelli的流行,让两位时尚界大佬设计师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竞争。

 

香奈儿推崇简洁、优雅,而Schiaparelli则走独特、夸张风格。两人的生意场竞争愈加激烈,在剑拔弩张时,香奈儿曾嘲讽伊尔莎,不过就是个“会做衣服的画家”,而伊尔莎也怒怼香奈儿为“做帽子的商人”。

 

然而,没过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伊尔莎和香奈儿纷纷关店,离开避难。

 

等到战后回到巴黎,那里早已不再是她们的天下。崛起的新品牌Christian Dior,Balenciaga等等已经迅速占领市场。

 

香奈儿靠着花呢套装,再现了CHANEL的辉煌。

 

 

可伊尔莎却不那么幸运。她盛极一时,却因二战后人们对简洁优雅的追求,慢慢陨落了。

 

1954年,伊尔莎关闭了自己创立了27年的品牌Schiaparelli,并写下了名为《Shocking Life》的自传。

 

 

直到直到2019年,Schiaparelli换了新设计总监Daniel Roseberry,这才让这个曾经的王者再次回到大家视线。

 

Daniel的第一场大秀,就用上了伊尔莎的招牌颜色Shocking Pink。

 

 

之后,Schiaparelli也东山再起,活跃在了各大名人身上。

 

Lady Gaga在美国总统拜登就职仪式上,就穿着胸前有金色和平鸽的Schiaparelli献唱。

 

 

在欧美圈叱咤风云的金·卡戴珊也穿上了Schiaparelli的“金刚芭比”服。

 

 

毫无疑问,Schiaparelli再次登顶了时装舞台。

 

但伊尔莎已经无缘再见她的亲手创办的品牌在今日的辉煌。1973年11月13日,83岁的伊尔莎在巴黎逝世。

 

可她奇异、追求自由的风格却被人们记住。

 

这位离经叛道又天赋异禀的超现实主义女设计师,用作品彰显着她独特的诙谐幽默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就像她自己说所的:

 

“最完美且永远不会过时的礼服只有一个,那就是充满自由的礼服。”


 


你听说过Schiaparelli吗?











自由万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氢商业”(ID:Qingshangye666)。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