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城更新计划 国庆非遗之旅 | “中国榆林·非遗之城大展”
2022年国庆,榆林市榆阳区委、区政府与CBC建筑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榆林·非遗之城大展”已在榆林古城圆满落幕,凌霄公园的更新改造也于同期正式亮相榆林古城。
本次非遗之城大展邀请了来自全国和榆林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和创意品牌入驻榆林古城,同时,在古城大街举行了文艺演出、戏曲巡游等国庆七天乐主题活动,给期待新生的榆林古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01
与大师同行
以文化引领古城更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动力。在“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新时代背景下,榆林市榆阳区委、区政府与CBC建筑中心(都市更新(北京)控股集团)共同发起“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榆林古城更新计划,都市更新集团董事长、CBC建筑中心主任彭礼孝,担任此次榆林古城更新计划大师工作营总策划。
榆林古城更新计划大师工作营总策划:彭礼孝
都市更新(北京)控股集团董事长
CBC建筑中心主任
CBC提出以文化引领榆林古城更新,以“人”为核心,以优先保护历史、彰显特色、创新产业发展为原则,通过大师工作营的全过程操盘模式,邀请多领域大师团队“面对面”协同工作,遵循策划先行、运营前置、规划引领、设计定制和持续熬制二十字工作方针,对古城开展保护与更新,活化植入非遗与设计,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激活城市功能业态,助力榆林发展为具有文化旅游影响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实现能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
▲古城改造后生活街景 ©CBC
02
“中国榆林·非遗之城大展”
以大事件树立城市品牌
依托古城更新计划,CBC策划主办“中国榆林·非遗之城大展”,特别邀请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曾辉作为总策展人。CBC以非遗大展为触媒,通过高能级大事件的推动,践行“以展代招、以展代建”的运营模式,汇聚来自全国乃至国际的文化艺术创意资源,全面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打响“榆林非遗之城”城市品牌。
“中国榆林·非遗之城大展”总策展人:曾 辉
设计学者、艺术策展人
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总监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主题设计展总策展人
作为榆林古城更新计划的重要一环,非遗之城大展旨在引领非遗走进当代生活,深度挖掘和转译榆林非遗的文化传统,呈现出源于当地文化的理想生活场景,不断引进全国以及榆林当地的非遗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和创意品牌入驻,让榆林古城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非遗之城的集散中心,构成更加丰富、多样化、“和而不同”的非遗生态系统。
▲非遗大展-游客服务中心 ©CBC
榆林古城是一个充满着非物质文化力量、非物质文化精神的城市,历史上就是一个“非遗之城”,在古城人民的生活方式中,处处融合着这些文化和历史的厚重积淀,构成了一种独有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美学。此次“非遗之城”的品牌概念,是由CBC联合曾辉老师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希望让各种非遗品类,都能够重新在榆林古城被植入并活化起来,与当代生活交织构成美妙的乐章。特别是能够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爱上非遗,从而逐渐了解喜爱榆林古城,愿意回到榆林生活、工作、旅游、驻留,让古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非遗大展游客体验 ©CBC
03
榆林古城十 · 一记录
非遗闪耀之旅
“中国榆林·非遗之城大展”从榆林古城的南门出发,向北走过两千多米长的老街,沿街走进各个非遗与艺术设计融合的展示空间,最后以位于榆林工业学校旧址的“陕北记忆展”为终点,其目的在于汇聚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非遗及传统工艺,并进行现代的设计转化和文化转译。
▲“非遗之城大展”活动地图 ©CBC
▲由南门瓮城进入大展 ©CBC
咖啡·书展×榆林古城游客服务中心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City Expo
榆林古城游客服务中心是“非遗之城大展”的第一站,同时也是古城更新计划公产改造的重要节点。这里原来是榆林古城中的工贸院,建筑师将其改造成了更具有时尚感和现代风格的美学空间。
在非遗之城大展期间,许多游客和居民都被它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吸引,来到这里,在芨芨草花植艺术装置的簇拥下,悠悠然小憩片刻,逐渐成为了榆林大街上亮眼的“打卡点”。其中既有着香气浓郁的“哈如咖啡”,也有香甜不腻的红丝绒蛋糕,还有口味香甜清爽但又“旋转地球”的Lazy Bar特色鸡尾酒。在朝向窗外的吧台桌上,摆着静静等待有缘人翻阅的书籍,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纷繁的书中世界。
这里将作为榆林文化旅游的服务窗口,继续提供展示古城文化和体验古城生活的品质空间。在未来,榆林古城游客服务中心将成为每年度非遗之城大展或全国非遗大会的重要展出和接待场所,“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榆林古城更新计划成果展后续也将落位于此。
非遗店铺×古城大街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City Expo
随着离开榆林古城工贸院,缓缓进入古城大街,“中国榆林·非遗之城大展”也随之展开。从“白玉金边素瓷胎”的别具匠心,到“绣成安向春园里”的生动景象,从“浅堂新宋瓷”的优雅气质,到“徽州文房漆器”的精致典范,无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创新的魅力。
在古城大街上也悬挂起了五颜六色的符号图标,街道两旁设置着橙红菊黄的花植,与榆树一起丰富着古城大街的风景,也是非遗之城大展的导向形象,指引着游客前行直至非遗之城大展的终点。到了夜晚时分,古城大街两旁洒下点点金沙般的柔光,文昌阁、钟楼上也披上了冷暖交织的虚幻光影,尽显古城雄伟气象,勾起往昔的“小北京”记忆。
非遗之城大展以榆林古城大街上经过更新改造的13家沿街店铺为示范空间选点,分别展览来自国内外的不同非遗与传统工艺设计内容,包括徽州文房漆器展、德化“中国白”瓷艺展、景德镇浅堂新宋瓷设计展、“成盐漆作”漆艺展、印度佳布尔地毯艺术展、天佑银作展、山东手造展、子荷漆艺展、榆阳柳编展、陕北石雕展、成都嘉鹿西烘培与插画艺展等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融合创新的系列专题展。
▲非遗走进生活 ©CBC
通过“以展代建,以展代招”的方式,创新和培育文化创意业态。让非遗的文化气息融入到氤氲着烟火气的榆林古城大街之中,使文化的经线与古城的纬线相互编织,将古城大街打造成为 “一条街的非遗博物馆”。
陕北记忆展×榆林工业学校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 City Expo
▲“故乡明月” 诗词坡道 ©CBC
陕北记忆展以“故乡明月”为主题,展区落位于古城更新计划中公产改造的一处重要节点——榆林工业学校旧址。在国庆七天中,榆林工业学校里被时间遗忘的老窑洞和教学楼成为了非遗之城大展的核心展区,而在不远的未来,它们将逐渐成为集生活、文化、创意为一体的榆林文青部落,焕发新的文化生机与青春活力。
沿着悬挂彩色纱缦的“彩虹巷道”前行,穿过牌楼上巷,就是本次非遗之城大展的主题展区——陕北记忆展。陕北记忆展集中展示了榆林所在的陕北农耕文明的生活状态,以及非遗在这样的时空中给人们带来的生活之美。
展览利用荒废的窑洞宿舍、锅炉房、大礼堂、教学楼与小操场等空间,沉浸式地复刻了一个个不同时代的“陕北记忆、故乡明月”,从农耕文明到古城风情,又从黄土高原到明月情思,一步步让人置身其中,唤起老榆林人的共同记忆和生活情感。
这些五六十年代的老建筑,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霜,铭刻着过往的生活痕迹,经过老旧空间的景观创意和设计更新,让历史感与时尚感结合起来,乡村窑洞、打谷场等陕北农耕文明场景再现,还有用芨芨草大扫帚为孩子设计的“扫帚迷宫”,以及让茅房变花房的“花房厕所”,鲜花从房顶陶缸中倾泄而下,铺满了公共卫生间建筑,通过创意的花植设计让厕所也变得春意盎然,浪漫起来。
▲花房厕所 ©CBC
在草坪上放上圆形镜面装置,在阳光反射上让树木有了光彩。在窑洞群顶部上设置直径5米的月亮灯箱,从彩虹巷道一路走来就可以望见“月亮”。在最高的楼顶放置“故乡明月”般的月球装置,将楼体原有的圆窗改造为“从月牙到满月”的景观,应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陕北记忆主题意象。这些空间的更新改造和美学提升,都会让参观者产生出无穷的想象与感慨。
▲月球装置 ©CBC
陕北记忆展以非遗大讲堂、非遗市集、非遗小舞台、非遗市集、非遗工坊、非遗教室、非遗体验空间等为触媒,连接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诠释非遗承载的生活之美。
窑洞院非遗花园
窑洞院非遗花园是陕北记忆展以及未来榆林文青部落的休闲区域,在窑洞院里将残旧的墙面创意为记忆文化主题的“涂鸦艺术”空间,艺术家和年轻人、孩子们共同创作,让窑洞院景观充满活力和快乐。
汇聚了来自德国的精酿啤酒、冰淇淋和各种时尚饮品,更多的是当地食材小吃等各色美食,以飨来访的游客。还有“兔子花园”、挂满农物的老自行车拍照打卡点,屋顶休闲花园和窑洞咖啡区等,让参观者在游览中感受榆林古城的生活美学氛围。
非遗大讲堂
▲大讲堂现场 ©CBC
非遗大讲堂选择在榆林工业学校旧址中的大礼堂举办,在十一期间,这里成为了传承非遗、热爱非遗、关注非遗的各界人士展开系列“陕北记忆、非遗文化、传统工艺与设计沟通,与艺术对话”的分享场所。非遗传承人、文化学者、设计师、艺术家和收藏家为台下的听众们深入讲解了一项项传统工艺背后深藏着的传承故事与榆林这片土地上深刻着的历史记忆。
▲三代同堂讲述银作工艺 ©CBC
非遗大讲堂邀请演讲者们讲解“非遗之美,生活即道”理念和案例,讲述“三代银作传承、传统工艺创新”的感人故事,讲授国际顶级手工地毯的艺术创作,介绍榆林古城的历史变迁和生活中的非遗。在未来,这里也将成为榆林文青部落中非遗、建筑、设计、美学讲座与艺术演出的“公共文化客厅”。
非遗市集
沿着“故乡明月”的诗词坡道一路向上,在榆林工业学校旧址中的小操场里,展览邀请了包括柳编、唢呐、面花、盘扣、木雕、砖雕、剪纸等榆林当地的非遗传承人和手工匠人,展示其传承的传统技艺。还有弹棉花、纺棉线、爆米花、镰架打谷等现场体验活动。同时开设非遗体验课堂,让孩子们与非遗传承人亲密接触。
特别是让年轻人学习传统工艺的“非遗工坊”,是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重要方式。结合乐队LiveHouse的潮流电音与榆林小曲、陕北说书等演艺的“非遗小舞台”。让观众充分融入展览活动,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唤醒陕北的文化记忆,焕活榆林古城的生活美学。
▲乐队LiveHouse ©CBC
非遗市集的周边,还有“粒粒满仓打谷场”、“石碾石磨与农具展示”、“乡村生活用具展示”、“森林小屋”等景观空间和展示场所,让那些农耕文明和乡村生活场景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小朋友们与“大朋友”们一同观看演出与亲身体验,唤回乡愁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打谷场亲子体验 ©CBC
···
“中国榆林·非遗之城大展”希望通过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激活古城存量空间,与戴兴寺、关帝庙、香云寺景区联动,打造榆林古城首个面向青年群体的集生活、工作、创意为一体的复合型文化创意空间,汇集更多文化创意力量,推动榆林古城更新发展。
“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榆林古城更新计划正在持续进行,通过多维度的城市更新,通过“非遗之城”创意建设,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塑造“宜居、宜业、宜游、主客共享”的榆林古城品牌,培育文化旅游产业,助力榆林经济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关注上方非遗之城公众号,持续了解更多详情!
相关
阅读
▲“一条街的非遗博物馆” |
榆林古城13家非遗店铺营建策划详细解读
▲ 南门外记忆,期待下重生|深度解锁榆林古城更新凌霄公园的蜕变与新生
……
CBC建筑中心,是中国城市更新领域的前沿学术机构,其立足于中国的城市更新发展问题,汇聚国内外城市更新的大师、专家,从城市更新的政策解读、策划规划、金融模式、产业构建、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以国内外城市更新经典案例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城市更新的模式及方法,为推动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都市更新(北京)控股集团,是城市更新全过程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基于国家城市更新行动的标杆项目打造,以“空间价值创造”为理论指导,以大师工作营为整体操盘方法,以设计、文化、艺术为引领,通过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投融资全生命周期的项目操盘,遵循策划先行、运营前置、规划引领、设计定制、持续熬制的“二十字”操盘理念,为城市更新提供有创意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打造城市更新示范标杆项目。
项目合作
杨女士:18600687010
熊女士:18600687326
邮箱:
yangchunhong@chinabuildingcentre.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杏石口路50号中间艺术家工坊三层
如果你愿意投身于城市更新的课题研究与项目实践,请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6105578
景先生:15001055360
邮箱:cbchr@chinabuildingcentre.com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BC建筑中心”(ID:CBC_201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