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被禁,三次翻拍,《西线无战事》带给人怎样的震撼?

原著被禁,三次翻拍,《西线无战事》带给人怎样的震撼?



“战火弄脏了谁的泪光,风在悲鸣,绝望的飞翔”,描述的是2022年版《西线无战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

 

“他于1918年10月的那一天阵亡。那天,整个前线寂静无声,有些反常。但在军队指挥部的战报上,记录也仅有一句,异于往常:西线无战事可忙 —《西线无战事》

 



《西线无战事》已经宣布代表德国角逐2023年的奥斯卡,而在此之前,上映于2019年的《1917》,则获得了奥斯卡十项提名,并拿下了金球奖

 

灰尘已经遮蔽了阳光,恐惧刻在士兵们脸上,麦田也已倒向战车经过的方向,而这恰恰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景象。

 



《西线无战事》中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也是坦克这种钢铁巨兽,在人类历史上的首次亮相登场,被运用在索姆河战役之中。而电影中的则是法军的坦克,并非是英军的MK 1

 

恶夜燃烧着光,刺刀被仇恨擦亮,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在所有人的上方,惨痛就更应该被永不遗忘。《西线无战事》的原著小说,不仅还原了曾经血淋淋的一战战场,更是反映出了曾经的士兵们,是如何天真地走向战场,最后却跌跌撞撞,失去了光,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西线无战事》中的主角,在战场中惊慌失措,漫无目的的奔跑的模样,与游戏《勇敢的心·世界大战》里非常相像

 

数次翻拍,屡次获奖,上周五,《西线无战事》于NETFLIX流媒体上再一次登场,随即便获得了无数人的好评、与褒奖。

 



第一次世界爆发初期,双方都认为这是一场速战速决的战争,却不想陷入旷日持久的战壕拉锯战之中,不仅要面对战壕里的老鼠,还有头上呼啸而过的坦克

 

 

地狱般的景象

《西线无战事》原著小说

描绘出真实的一战战场

01



恶夜燃烛光,天破息战乱,殇歌传千里,家乡平饥荒,这犹如地狱般的景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场

 

纵观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作家与文豪亲临过战场,从塞万提斯痛失臂膀;再到海明威的大难不死、安然无恙。《西线无战事》的作者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同样也经历过一战时的战场,并在战斗中五次负伤,逐渐看清了战争的模样。

 



图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吉内特·海明威,全身上下一共有237块弹片,但所幸安然无恙,也是通过这场战争,让他的世界迎来了幻灭

 

战后由于对教师的工作,日渐感到失望,同时当时的德国,不仅经济萧条、通货膨胀,人民更是普遍看不到希望;因此雷马克一边拿着手提箱,四处游历闯荡,一边在为报刊和杂志,撰写一些评论和文章,甚至于还兼职做过一段时间的石匠。

 



《西线无战事》的原著作者,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曾经也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战争中一共负过五次伤

 

就同很多伟大的作家一样,生活与经历赋予了雷马克创作的力量,再加上一直以来的构思和酝酿,仅仅只利用了六个星期的晚上,雷马克就用一本《西线无战事》,还原出了战争原本的模样,并让所有人看清了真相。

 

 
















































根据《西线无战事》改编而成的漫画,不仅完整再现了原著中的情节,同时还表现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于人性的泯灭

 

只可惜由于披露战争的真相,再加上书中对于“反战思想”的宣扬,雷马克不得已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了他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地方,哪怕是在1967年,联邦德国对他进行了表彰,并授予了他大十字勋章,但此时的雷马克,早已被常年的流亡摧毁了健康,并于三年后病逝于瑞士的龙科港。

 


《西线无战事》原著完成于1927年,但随后就因为纳粹的封禁和迫害,雷马克不得不背井离乡,辗转于瑞士和美国,直至去世

 

 

他们走向了战场

但这场战争,却没有获胜的一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多荒唐?

02



1898年,广东人谢缵泰绘制了著名的《时局全图》,就已经把当时列强的野心,描绘的淋漓至尽,果然就在不到二十年后,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也受到了战火的波及和摧残

 

1914年6月28日,随着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无数的青年背井离乡,纷纷拿起武器走向战场。他们不仅怀揣着保家卫国的梦想,甚至还抱有着一丝幻想:在圣诞节的前夕,就能够荣归自己的家乡。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英、法、俄为首,组成协约国,与德意志帝国为首的同盟国,所展开的一场为期四年的世界大战

 

只可惜死亡与绝望,彻底粉碎了他们的幻想。而《西线无战事》中的主角,也是这样:怀揣着憧憬与梦想,走上前线修嵌战壕,听着耳边连绵不绝的枪响,来把自己的战友装进饭盒里埋葬;并逐渐麻木不仁,变得和行尸走肉一模一样。




仅仅是因为统治者的野心与痴心妄想,就让无数人在莫名其妙的情况下,前仆后继的走向了战场,而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绝望

 

而这一切,则更凸显出一战的残酷与荒唐。无数人放下了书本,离开了牧场,全都出现在了战场。来不及悲伤,没有任何的希望,随着号令的枪响,前仆后继的轮番上场,拿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换取贵族之间的利益争抢。

 



从兴高采烈的幻想,再到生命结束前的一秒;战争让主角从从希望、迷茫、再到癫狂,如同失去了灵魂的行尸走肉一样

 

直到1918年同盟国宣布投降,约有超过7000余万人,走上了战场,更有数不尽的人,被迫背井离乡,告别了自己曾经生活的土壤。只是为了满足上层贵族们的痴心妄想,以及对于领土扩张的幻想,就让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出现在了血肉横飞的战场,所谓的“和平”,更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和平”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每个人更是找寻不到回家的方向,唯有握紧手中的枪,战死沙场

 

 

绞肉机般的“凡尔登战场”

《西线无战事》里

血肉横飞的德法战场

03



图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军队的经典口号“They shall not pass”的海报,也就是这句口号,让他们在“凡尔登战役”之中,一举挫败了德国人的野心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以法国为主战场;德法双方的士兵你来我往,对于每一寸土地都拼命的争抢,不惜为之战死沙场,而历史上著名的“凡尔登战役”,更是在这片土地上打响。

 



威廉二世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是“义和团运动”发起的主要诱因之一,它甚至还参与设计了著名的“黄祸图”(图一),以及八国联军的徽章(图二)

 

由于没有实现快速的把法国灭亡,反而与法国胶着于西线的战场,因此德国在1916年时,决定跨过遍地的铁丝网,与法军在绵延数百英里的边境线上,来决定最终战争的走向。

 



凡尔登战役最终决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走向,同时也是欧洲战争历史上著名的“绞肉机”、与“屠宰场”

 

于是“凡尔登战役”的枪声,就在这里被打响。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最为至关重要的战场,德法双方无数的士兵,在这里战死沙场,魂归故乡,任凭自己的鲜血,浸透了这片土壤,而这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最为残酷与惨烈的战场。

 



历史上的“凡尔登战役”残酷而血腥,超过三百天的战斗,让这里变成了人间炼狱,更是成为了很多游戏场景里的经典战役

 

“绞肉机”、“屠宰场”,历时十个月,上百万人长眠于凡尔登的战场。虽然这场战役,加速了德国的败亡,但死神仿佛就潜伏在每一个士兵的背上,镰刀挥舞的猝不及防,甚至让所有人都来不及悲伤,因为麻木和杀戮,早就已经成为了日常。

 


“死神就在每个人的背上,就像是翅膀” Soldat und Tod (Soldier and Death), painting by Hans Larwin 

 

 

珠玉在前

《西线无战事》

经典重现于2022年

04



《西线无战事》一共被翻拍过三次,最早的一版是由俄裔美国籍导演刘易斯·迈尔斯通,在1930年时所拍摄,而最近一版就是这部由德国人自己拍摄的版本

 

1930年拍摄的《西线无战事》,在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可谓是风头无两:不仅一举斩获了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两项大奖,更是获得了市场和影迷的认可与褒奖。

 



在1930版的《西线无战事》中,主角看见蝴蝶触景生情,却被狙击手锁定的一幕,成为了影史上永恒的经典,后续有不少的影片都对其模仿致敬过

 

只可惜就如同《西线无战事》的原作一样,本片在当时,也被纳粹德国视为“不可原谅”,不仅限制发行数量,后来更是销毁、禁播,绝迹于当时德国的大街小巷,哪怕本片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反战思想与拍摄质量。

 



1979年拍摄的《西线无战事》,同样也因为对原著的还原,以及对战场的良好再现,获得不少的好评与赞扬

 

而后来拍摄于1979年的《西线无战事》,则也拥有相当高的质量。除了完整的再现了,当时一战战场真实的模样,在对于剧情的还原上,也受到了书迷和评论家们的一致赞扬,可以说是完美贯彻了,原著作品里的反战主张与思想。

 



从一个极具张力的开场,再到最后结局的绝望,首尾呼应,2022版的《西线无战事》,也贯彻了原著之中的,反战与和平的思想

 

至于本次的《西线无战事》,不仅又重新回到了德国的“主场”,同时还给予了所有人,一个颇为震撼的“开场”。虽然对于原著的改编,多少有些勉强,但是完整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血腥与肮脏,让人不禁的会对“和平”,心生向往。

 


《They Shall Not Grow Old》,出自英国诗人劳伦斯·比尼恩《谨献给阵亡将士》中的名句:“They shall grow not old”

 

 

END


止战之殇

和平的光, 散落在何方



怀揣着对于战争的幻想,无数的年轻人走向了战场,他们丝毫意识不到,接下来要面对怎样的战场

 

当慢慢习惯,放弃了抵抗,眼睛里没有了悲伤,也不知道希望是什么模样,《西线无战事》就深刻的诠释出了:什么叫做绝望。

 



原著以及电影《西线无战事》中,都详尽的描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让所有看后,都会对战争感到由衷的厌恶

 

任何一种战争,都不应当被当做“英雄主义”拿来宣扬;也没有任何一个个人、以及国家,有权利把人民推上战场;就像是《西线无战事》里一战的战场,最终也不过是被时间所静静遗弃的剧场,所有人都在座位上,止战之殇,传唱着那不堪的伤。

 


他于2018年10月的那一天阵亡,但当天报告上却毫无异常:西线无战事可忙





LEVI'S®? RRL? 跌落“神坛”的侃爷,曾经最爱哪些品牌?


为什么美国人对西部和牛仔有种热爱与执着?看看这款发售于四年前今天的《荒野大镖客2》


李宁被骂“大佐”, 不如先看看二战时各国的军服再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33oz复古文化”作者:33oz小喇叭(ID:CN-33OZ)。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