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误读 (下)

元宇宙的误读 (下)

阅读提示

在概念炒作的场域里,元宇宙似乎飘渺不可及,充满了误读;而在开发者眼中,它是所有新兴技术实现后的结果,它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



“去中心化”成为必然

进入2022年,元宇宙依旧热度不减。7月,美国《时代》周刊发布最新一期封面文章《元宇宙将重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确保元宇宙变得更好》。文章指出,在2022年的前六个月,“元宇宙”这个词已经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文件中出现了1100多次,而在2021年仅有260次。

如今提及元宇宙,难以将其与 Web3.0 切割开来。仿佛只有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元宇宙的丰富性才能够真正实现。因为人们发现,基于目前的互联网体系建构元宇宙,会有很多掣肘。最主要的限制来源于数据的不互通。

那么,元宇宙与 Web3.0 又是何种关系呢?元宇宙是上层建筑,Web3.0 是基础设施。Web3.0 是技术发展方向的未来,元宇宙是应用场景和生活方式的未来,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一体两面的依存关系。


图|一个非常著名的NFT项目,其创作创作者宣布任何人都可以无需署名地随意使用,包括商用或者二次创作该头像,这就特别能体现 Web3.0 的精神。

在 Web3.0 时代到来前,目前人类经历的 Web2.0,最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数据高度中心化。最典型的例子如今我们每个互联网或者智能手机用户都在体验:每次使用新软件,或者登录新平台,要注册一个新账号,而不同平台间通常账号无法互通。在此基础上,还要默认同意开发者的用户数据协议。如果不在“同意授权”那一栏打钩,似乎就没法使用这些平台和产品。

这不仅让用户觉得手续繁琐,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平台以几乎零成本的手段获取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有些被用作提升产品体验,但利用这些数据榨取商业价值,已经越来越常规。否则,你也不会对每次和身边的朋友讨论一件商品,转头打开手机购物平台,发现上面已经布满了刚刚提及的那件商品的链接。

目前人类所经历的 Web2.0 时代的数据中心化,其实在互联网诞生初期就有所表现。几年前在传播学界,有一本讨论互联网的热门书籍——《互联网的误读》。这本书作者之一是英国著名的传播学者詹姆斯·库兰(James Curran),他在书中指出,“开放”是互联网创始时的传统之一,但这种“开放”是专家之间的披露与检索,而不是将互联网开放让大众消费。“这种排他性的传统,是早期互联网的特征。”

另外,用户或者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产品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给平台免费“打工”,为其创造价值。比如现在各社交媒体上的网红,除了部分头部知名主播外能够流量变现,大部分腰部及以下的内容创作者,往往不能获得任何收益,作为一个整体收益远远比不上网红们为平台带来的价值。

关于这种现象,其理论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传播政治经济学的开辟者达拉斯·斯麦兹(Dallas W·Smythe)就提出了著名的“受众商品论”。斯麦兹指出——受众就是大众传媒最主要的商品。在他看来,这种商品被源源不断地卖给媒介卖给广告商,正如今天用户的数据被平台免费收集,再创造更大的价值。

近年来,用户数据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一点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上到政府,下到民众,都开始意识到需要对用户数据有所保护。在很多国家,这种自上而下的保护是通过建设法律法规进行的。比如就在2021年,中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更早之前,欧盟出台了《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互联网巨头从用户手中得到数据,可他们并没有把用户在互联网上创造出来的数据商业价值返还。巨头们拿去给自己用,作为自己的商业变现的一种方式,或者在中间寻租。每个人只是单个用户,无法改变现状,更不能与平台抗衡。”张元杰告诉记者。

2021年,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高奇琦在《区块链在智能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意义》一文中指出:具有垄断地位的公司拥有很强的定价权,可以利用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

在高奇琦看来,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垄断就意味着定义价值的能力。因此,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其实都是平台型公司,典型代表就是苹果公司。一旦平台处于垄断地位,往往可以利用这样的地位实现价格的垄断。

上述提及元宇宙的颠覆性经济形态,关键在于每个人在元宇宙中都有主动性,且每个人都真正拥有数据。而从上述论断不难看出,这在 Web2.0 时代显然行不通。所以,元宇宙必须要求数据的去中心化,区块链技术呼之欲出。

区块链上有无数的节点,特别是公有链。每个节点都维护了一模一样的账本,每个人都可以去同步一个节点,下载节点里的数据,访问用户的脱敏数据。这些用户数据,在区块链的数据库上呈现开放状态,所有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都可以基于这些用户数据去为用户提供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区块链为 Web3.0 提供了底层的技术支撑。

张元杰说:“当任何互联网创业者都可以去为用户提供服务,而不是付出高昂代价从互联网巨头获取数据接口授权时,用户的数据才真正属于自己。因为大家都会竞争,要竞争就要把好处还给用户,最后竞争的极限就是用户利益最大化。用户利益最大化,用户能够从自己创造的数据中获得商业价值,这就是 Web3.0 真谛,也是区块链的技术范式得到发展后的天然结果。与之相对的,Web2.0 的商业模式继续发展的结果就是互联网巨头的数据垄断,愈发昂贵的流量成本,和一个利益集中、创新停滞的互联网环境。”



我们离元宇宙还有多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虽然目前人类离理想中的元宇宙经济形态还有不少距离,但不妨碍有人已经尝试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尽可能地实现元宇宙。

或许未来进入元宇宙后,人们可以驾驭自己的形象,从一个游戏穿行到另一个世界中。这种形象可以是原先已经存在的游戏人物,也可以由每个人自主决定。有人希望自己是动漫二次元,也会有人想要化作猫猫狗狗这样的小动物。

当然,无论是怎样的形象进入元宇宙,首先还是要让元宇宙落地。这离不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上述可以看出,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对于 Web3.0 和元宇宙的实现都非常重要。而围绕区块链的应用不会凭空而来,同样需要有人不断去开发。

专业人士表示,当前国内区块链应用开发,通常需要产品经理、UI设计师、前端工程师、后端工程师、区块链工程师等。这意味着有一定周期和难度。而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我们是否能像开发网站一样,去开发区块链的应用?

人们今天对于网站已经习以为常,但经历过 Web1.0 到 Web2.0 的人会知道,网站也是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如今多样化的过程。萧告说:“这背后是无数代码工程师与程序员努力的结果。对于新兴的元宇宙也一样,在它真正落地成熟前,必须有无数人的付出,才能让它看起来毫不费力。”

在概念炒作的场域里,元宇宙似乎飘渺不可及,充满了误读;而在开发者眼中,它是所有新兴技术实现后的结果,它是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

来源《新民周刊》第 1199 期

记者:王仲昀





-END-







        
        

         
         

          
          
来源Conflux中文社区(ID:Conflux_Network)
声明丨部分内容除注明外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元宇宙建筑”(ID:metxrch)。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