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拍摄者个人的角度讲,所有的照片都有用。这就像是自己的每一个孩子,虽各有特点,您仍会疼爱自己不同的孩子们。所以,您辛苦拍出来的照片,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们,怎么看都好。
但是当孩子们进入学校,是别人怎么看待您的孩子。如老师、家长和同学们会有一些相应的不同标准,或是学习好且有礼貌、或是学习好且自私,或是学习差且有礼貌,或是学习差且顽劣等等。这就像是摄影圈看照片,有一定的局限性。
当孩子们步入社会,各种考验相对更复杂了,要适合且有能力适应不同行业的考核与要求,可以做得更好,也可以做得称职,那些相对跟不上大家工作节奏的员工,可能就会被淘汰。
社会各个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做得更出色、优秀、普通,以及不适合。总之,要做个对社会或对家庭、或对自己有用的人。
摄影也是如此呀!不能满足于只在自己的摄影圈子里被认可,而是需要进入艺术领域和大众视野,接受他们的各种评论。
此外,还要知道摄影有不同的类别,如社会纪实摄影、风景摄影、人像摄影、现代艺术摄影、当代艺术摄影等。如下图:
社会纪实摄影
风景摄影
现代摄影
当代摄影
上面这些不是比较哪一个更重要,才是什么艺术作品。而是无论您选择拍什么,只要选对轨道找准目标,对于不同类别风格的作品,都要根据作品水平的实际视觉呈现结果,确定各自的用途。
近两年我一直建议,尽量拍摄当今正在发生的社会题材的系列作品。
也有人说:报道摄影、社会纪实摄影已成颓势。事实确如所言。因为欧美日韩等国家,一是几十年社会文化等都没什么变化,没必要拍摄重复的社会题材内容。二是互联网更加广泛普及传播,使得社会纪实摄影的影响力确实今非昔比。
但是!我们国内这三年由于疫情等诸多原因,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其他国家不同。我们国家的政策多,变化快,使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变化。
再看我们几十年来拍出的纪实摄影作品,更多的或是记录作品沙龙化,或是成为宣传作品,而记录反应人性和社会文化角度的作品,无论是弘扬还是揭露批评 ,都甚少。所以,空白就多。
因此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社会纪实摄影作品在我们国内,还有较多方面的空白可以拍摄。重要的是,我们遇到了社会经济文化正在不断发生变化的时期。
此外,相关社会纪实摄影系列作品的编辑,不能按照摄影作品的思路,而要根据系列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编辑和设计。这对于许多摄影人,是另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话题。
作者简介:独立策展人、影像评论人、高级编辑。曾先后在中国的摄影纸媒、北京798艺术区创建画廊出任艺术总监。十余年前出版专著《图片编辑与版面设计》成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摄影系教科书;数年前出版专著《认知摄影》。百余次在全国性摄影大赛担任评委,近十年先后在美国洛杉矶艺博会、纽约双年展、纽约联合国总部和法国卢浮宫、多尔尼艺术博物馆,以及北京798艺术区、中国各摄影艺术节和台北等地,为王庆松、荣荣•映里、何崇岳、张晋、木格、赵依依、刘大地等数十位摄影艺术家独立策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雨歧看影像”(ID:xieyuqi3phot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