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总怕落伍,但老夫我要高喊“时代走时代的,我走我的”

有人总怕落伍,但老夫我要高喊“时代走时代的,我走我的”

说到传承与创新。我在想书法是有师传,但我想问一问最早的老师是谁?是王羲之,王羲之的老师是卫夫人,卫夫人的老师是锺繇,锺繇的老师是谁呢?锺繇的老师的老师又是谁呢?仍然是大自然。我们楚人的艺术来自哪里?来自水与火!楚人生活在水边,崇拜需要“火”。


艺术越简单越单纯,指向越明确越难!


艺术单纯而又丰富更难,我首先苦苦让复杂变成简单的线,然后又变简单的线丰富多彩,包容万物!如:大气、刚柔、张力、黑白、急缓、从容……


有人说,艺术有大道,有小道,小道艺术仅悦人耳目;大道艺术令人感动。给人震撼!

我不是改革者标榜的喜新厌旧派,我是喜新不厌旧。可以说我的每一款语言都是从旧武库中提取。我要做的只是让它适合自己,真实传达自己的意思。让我的表达出于善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最新的科技既能服务于人,也能成为骗人的工具。

在改革的浪潮中,有人害怕别人说自己落后了。我从不管这一套,我会高唱:“时代走时代的,我走我的。”

我以为艺术是情感的产物。不是其他一些什么概念观念。因为人念旧才有了感情。文化得以沉淀。中国艺术的每一次复古运动,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我不是改革者标榜的喜新厌旧派,我是喜新不厌旧。可以说我的每一款语言都是从旧武库中提取。我要做的只是让它适合自己,真实传达自己的意思。让我的表达出于善意。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最新的科技既能服务于人,也能成为骗人的工具。

今天画友给我打电话,说我最近进步很快。说我有一种难得的天真,真实,这个很多人没有,齐白石有,凡高有。然后无论画什么都得都本真。

延伸阅读

欣赏中国画,要以气韵为第一

作者:刘新华 

小王,你好!你来信问我怎样欣赏中国画。我仅就我所懂的同你交流。

我认为,看一幅画,要看它生不生“气”。画家的绘画技巧到后来都差不多,但能得“气”的人,无几。中国画,以气韵为第一要义。

如果我们承认画有供人把玩欣赏的一面,不妨拿画和人做个比较。一个人,不论外表高大还是娇小,只要他(她)内秀,他(她)就美,就有一种隽永的魅力,就能不自觉地吸引人的目光。这恐怕就是一股文静气的作用吧。

绘画有繁简。还是拿人物打比方吧,绘画的好坏,不在画面的华丽繁密。就好比一个女人外表漂亮,又有秀逸清雅之气,皮肤白白净净,她穿的越多就越掩其美,衣服越精致也就越掩其真。除了显其豪华、互争芬芳外,别无作用。但随便披挂一件粗旧之衣,反而美得很。当年那些农村题材的电影中,女演员们虽然穿着旧式的破旧衣服,但因为气质高雅内秀,仍然难掩其美。《牧马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的丛珊、沈丹萍都给人带来这种感觉。这种美,美得清新、质朴。正所谓大朴不雕也。作画就要找这种美。

记得有位大评论家说过,“画要静,诗要孤,文要鸣。”我深以为然。道家说,“静”就是万物生长中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人静,也能生气息,生真气。这就是一种境界。所以元代画家王蒙的技巧再全面多样,也高不过倪瓒的那么几笔。倪瓒终其一生,只用一种技巧,而且还只画一水两坡三四树,但他的画却被文人雅士争相收藏。这就是因为他的画,画出了高逸之气。

不过,得“气”不易。像黄宾虹、傅抱石等,早年都是搞美术理论的,画起画来比画家好。因为,若想真正懂得中国文人画,读书很重要。倪瓒饱读诗书,家中有一座三层藏书楼,他长年浸淫于此,养得高逸脱俗气。只有这样,他们的境界才会更高,修养更全面。而只重技巧的人,眼光在脚尖。

当然,画画也需要技巧,不是完全不要。若是谈技巧,有种说法是“思想要全面,学技要专精”。有专家研究发现,实际上,齐白石、黄宾虹、八大山人、倪瓒等,最后就专攻几种技巧。这种人,越老画得越好,越老“刀法”越精。有人说,三四十岁的人学技巧最容易成功;而要学“精”,那只有越老越妙了。清“四王”不是一生都在学技巧吗?到头来,他们的画仍了无“生气”,成了技巧的堆砌。

境界很重要,靠修为而来。八大山人名满神州,而石涛名不过扬州,就是因为八大山人简笔而重境界,其画有着放逸之气。大道至简,直接有力。齐白石之所以是大师,也是因为他的画中有清秀气。正所谓,得“气”者得天下,大文人有文气,大英雄有英雄气。气韵,正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前面提到的“画要静,诗要孤,文要鸣”,我也想打个比方:“文要似勇士,诗要像大侠,画要似深闺。”文要似刀,要勇气、要呐喊,才能唤起时代的共鸣;诗要有孤傲之气,才能鹤立鸡群;画要似大家闺秀,要有深闺端丽之气,那样才美。

拉杂浅谈,聊作一文,望你见谅。

                                             敬祝顺安!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1版)




绘画作者刘新华简介


刘新华,画家,号刘意、刘焱。居北京,主任编辑,在大学学艺七年。高更和凡高这两有“高”字的高人说他看见“光里有灵魂”,我说我知白守黑,看见“黑白有魂魄”。看黑的有象、看白的有气。万物一体,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

画风解衣磅礴,朴厚大方,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其形式背后是认知和文学的支撑。出生于书香世家,五岁随父学画,后广拜名师,曾得到著名画家李世南、程大利、聂干因、李津、武艺、曾翔指导,现随中国画学研究会、 湖社画会的早期成员吴镜汀弟子中国国家画院著名画家刘牧习画,终成自家面。


艺术观点:


我的绘画是热烈和阳刚派,我以为如果艺术没有像太阳一样照耀和温暖着人类的精神,给人类精神以自由的生发和成长,哪还要艺术干什么?我的绘画,正是要表达岀自由的阳刚的生命的力量。我的绘画是生长的,是开放的,进取的,是精神层面的表达。我不再是古贤的小学生,也不会去简单地再现生活。我要从自由精神的层面升华和強化今人的绘画,展示人类审美进程里今天的面貌。我会率性地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深刻自我,強健自我,成为自我,做自己时代的艺术家。


人生观点:


看一个年轻人未来有没有成就,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有没有激情,什么是激情就是做梦的能力和追梦的勇气,五十岁后成就才会跟着你走。一个人知识很重要,但是经历更是很重要的财富。有了知识、经历、悟性,人生就只欠一样东西,那就是激情。我深信不疑!!!


创作很辛苦,看完请你点赞和留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意今语绘”作者:刘浪xh(ID:liuyi20220906w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