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24h管控…还好深圳核酸码体验有进步

又24h管控…还好深圳核酸码体验有进步

自从我搬到罗湖区后,可能是因为距离香港比较近的原因,24小时核酸码变成了常态。

不论是地铁、办公楼、商场、甚至回家……基本上到哪儿都要查码。


刚开始是三天两头为查码而烦恼,但是现在对生活的影响慢慢减弱了。

一方面是我自己习惯了,另一方面,是核酸码的用户体验确实得到了提升。

今天就来分享一下,我在深圳感受到的,核酸码体验设计:

场所码


我们都知道,如果有人核酸检测不幸阳了,那么除了隔离之外,还会把人叫过来询问近期行程,以便寻找密切接触者。


但是患者可能记错,甚至可能撒谎,这样的口述行程肯定是不准确的。


所以才会出现场所码这个东西,给每个公共场所一个独立的二维码,你扫了之后,一方面云端能记录你来过这个场所,另一方面手机上会显示你的核酸检测状态:






其实场所码一开始是没有在公共场所强制推广的,进地铁只要看核酸码。地铁里虽然会有保安举着牌子劝大家扫码,但是这样基本没几个人愿意扫码的,场所码形同虚设。
深圳疫情严重了一段时间后,场所码就变成了进入公共场所的标配了。



上图来源: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6/09/content_24285798.htm


虽然不方便,但记录行程确实更精准了。


这里要吐槽一下,场所码现在只有持身份证的人能用,外籍人士凭护照无法使用。深圳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这点事情还是应该尽早解决一下。






地铁乘车码


前面说了,现在进入公共场所一律需要扫场所码,那么问题就来了,有的地方网速不好,现场扫码可能要等半天都加载不出来。




上图来源: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6/09/content_24285798.htm


iPhone+联通卡+人挤人,我经常等个好几分钟都扫不出码,有时甚至重启手机都没有用。






而且扫完场所码,还有立即开乘车码过闸机,一来一回别耽搁时间。





关键是两个码都是在微信小程序上,如果中途来个重要信息,我回复完还得重新开码!

近期我发现深圳地铁 app 提供的乘车码居然跟场所码绑在一起了,也即是说,场所打卡+查核酸+地铁闸机,只需要一个页面了。

而且这不是微信小程序,而是独立的 app,开码也不影响微信聊天了!

用过之后,我就再也不在地铁扫场所码了,不愧是我曾经写文夸过的深圳地铁 app:以为纽约地铁APP设计完胜深圳,不想…
24小时判定


前不久我家楼下装了一个闸机,必须要扫24小时核酸码才能放人进去。


类似这种,但不完全一样:



上图来源:https://www.sohu.com/a/517424981_120983248
加入我第一天6点测的核酸,第二天加班晚9点才回来测核酸,那么回家的时候,核酸码就变成48小时了,于是就过不了闸机了……
可这种情况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无法避免,总不可能每天测两次核酸,要不要上班了?
于是这个闸机形同虚设,到了晚上保安还得一个个手动开门,总不能拦住这么多人不让回家吧?
最近我发现,我核酸检测超过几个小时,核酸码上显示的还是24小时。
仔细一看,下图橙色箭头显示上次检测时间是昨天接近凌晨的时候,这显然不是采样时间,而是检测时间。


我昨天是六点采样,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我的核酸检测肯定是48小时阴性。但是如果按照检测时间凌晨来算,我的核酸检测就是24小时阴性了。





虽然用采样时间计算更加精确,但是考虑到大家的生活作息,那样肯定是不现实的。


所以不如按照检测时间来算,这样至少大部分人能回得了家。




总结一下


看似简单的核酸码都有这么多门道,可见用户体验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还是得感谢有关部门和研发团队在这方面的努力。



想要学习或者练习体验/交互设计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体验设计学习社」。



作品集详细点评+答疑+免费训练营&学习打卡等活动,更有各类大厂内推:



如果你只是想要多认识一些同行,也可以加入我们无广告的纯粹体验研讨微信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验进阶”(ID:Advanced_U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