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门”塑造沉浸式空间,纽约Dumpling Lab创意中餐厅

用“光门”塑造沉浸式空间,纽约Dumpling Lab创意中餐厅

Dumpling Lab是一家围绕水饺打造的创意中餐厅,位于纽约曼哈顿东村9街,分为地上与地下两部分。


70年代到80年代的“东村圣地”永远能够激发公众的想象,昔日黄金岁月的文化繁荣虽已大半褪去,如今的东村街头却也留存着朋克、涂鸦、嬉皮、纹身、波西米亚这些代表东村标签的些许印记。这里依然是一个以年轻人为主导的街区,仍然有着最先锋的学校和最躁动的荷尔蒙,以实验派音乐俱乐部、独立剧院和各色世界美食而闻名。

而饺子,作为中餐里最为经典的饮食之一,在看似最简单的皮和馅之中,实则富含微妙且丰富的变化组合。我们的业主和主厨自己研究饺子相关的新菜式和原材料的新应用,对于一道道菜品,好似一次次实验,同时业主也希望在这个水饺店内融入酒吧、小型party等复合功能。“先锋文化的东村圣地”、“实验性地演绎传统风味‘’、“水饺店融合酒吧功能‘’这一系列的关键词成为了我们设计的原点。




业主是一位毕业于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其对设计的敏锐认知和创意想法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关键灵感,我们与业主达成一致:Dumpling Lab需要以一种非传统餐厅的氛围呈现。然而实验性与先锋性往往意味着客群体验感的牺牲,与其强调内容与容器的冲突,我们更希望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达到风味与观感体验的双重刺激,更直白地讲,我们希望餐厅客在一个既简洁又略带迷幻和神秘色彩的空间内体验舒爽饕餮的舌尖沉浸。



光成为我们设计的关键。餐厅地上地下两层共计约153㎡,我们结合“实验室”的定位,用灯光的强弱冷暖创造出多变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游离感的空间。

   
白天,这里提供日常餐饮,晚上,则变换成为酒吧。由外及内再到地下,我们创造出三处“光门”:第一处铺面的落地窗,白墙黑框一整面幻彩玻璃,在迷幻的颜色里反射出东村街景,也隐约透出店里吧台背景的灯光;而吧台则是第二处光门,LED灯条限定出一个四方的界面,界面内侧是由不锈钢钢板围合出的吧台空间,吧台背景的PC板从背面由暖色洗墙灯照亮;第三处光门是地下层由镜面、背光PC板、金属漆墙面和天花水纹板围合出的一个沉浸式蓝冷调空间。







室内大部分采用非直射光源,槽灯、背光灯的应用强调出关键的设计元素,特别是PC板对背后的洗墙灯光进一步柔化形成若干亮点立面。我们采用了大量反射材质,不锈钢、水纹板、镜面、金属漆、岩板反射度各异,进一步丰富了光感的层次。虽然地上地下光感对比强烈,但相对均匀柔和的灯光最大化顾及到就餐舒适度。





诚如开篇所述,我们希望Dumpling Lab可以在植根于鲜活绵延的东村精神的同时为这个世界美食的集散地带来实验性的中国风味。我们通过“光门”塑造出冷暖迥异的空间,逐一增厚的光门形成逐渐增强的吸引力、包裹感,用美味激发味蕾、用灯光淹没感观,可品尝、可微醺、可沉浸、可陶醉、可回到家乡、可穿越到秘境。



项目名称:Dumpling Lab
项目类型:室内设计
设计方:UN-GROUP 未集建筑
项目设计:2020.01
完成年份:2021.10
设计团队:王雨田(主创)、王晓宇(主创)、王超、常浩
项目地址:美国纽约曼哈顿
建筑面积:153㎡
摄影版权:黄凯翔、Yuncheng Dong、UN-GROUP 未集建筑
合作方:Dreamscript Lab
客户:Dumpling Lab
材料:PC板、不锈钢板、水磨石瓷砖、金属漆
品牌:灯具品牌Kreon、Iguzzini, PC板:GALLIN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展馆设计”(ID:zgzgsj)。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