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王佳琪:通过研究“自然的与人造的”探讨如何理解自然在现代科技下的的表达 | OF小酒馆

艺术家王佳琪:通过研究“自然的与人造的”探讨如何理解自然在现代科技下的的表达 | OF小酒馆





王佳琪 | Jiaqi Wang

Instagram:yurica1101


平面设计师,艺术家,就读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致力于平面设计,Artzine,书籍装帧、印刷,观念艺术以及新媒体创作。










欢迎来到OF小酒馆,请先和我们的观众打个招呼吧!



你们好,我是Jiaqi Wang,刚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的Graphic Communication Design专业毕业。现在是全职艺术家、平面设计师与图像创作者。

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一直以来都在探索媒介、材料以及对立的关系、概念的定义和边界。比如城市与乡村,黑与白,自然的与人造的, 有机的和无机的。这是我的个人目标,也是我在art&design中的意图。






从您的早期的作品到现在,您的创作手法以及创作理念都产生了哪些变化?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我们所做的作品应该是由观察主导的。《Ways Of Seeing》,John Berger 关于图像学的理论深深地启发了我。

从创作媒介上来说,早期比较喜欢研究材料为主导的,比如纸本,印刷物等。接触编程与机器深度学习的领域后,形式上逐步向数字影像的方向实践发展。



EXHIBITION

FOUND YET CONSTRUCTED

JIAQI WANG

MID LEVELS GALLERY TOKYO






在您的创作道路中,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曾经给您带来过灵感或启发?



在大二的时候,我选择经历了一个gap year, 独自在蒙古草原深处游牧了一年,几乎没有用电子设备,这样的经历在现在的时代是很珍贵的。后来疫情来了,由于政策限制,我不得不在草原用teams上网课。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真的很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意味,一边是纯粹的自然,一边是高等美术教育,因为科技的发达,这样的条件组合成立了。“ 我们生活在一种和谐的矛盾下”,这句话可以很好地描述我当时的境遇。






这次游牧的经历有没有启发你做哪一件作品?



我在这个项目中邀请观众共同探索人造的和自然的边界。滑动滑杆来见证植物如何从自然走向虚拟,滑杆越向上,人工智能的参与就越多。这些不存在于真实物理世界的花朵是计算机深度算法学习的结果。我们试图模拟造物主,在虚拟世界中构建不存在的植物,创建新的物理法则和生命,这样做并非挑战自然,而是让我们反思人类技术对于自然的影响和人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PLANT PLA[NET] 2022

INTERACTIVE DIGITAL WEB PAGE






您在【雾里看花】系列作品中使用了诗歌驯养算法,生成艺术图像,您的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可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系列的作品吗?



这个系列叫【雾里看花】,是数字艺术绘画,我用Machine learning深度学习,一直训练他,每次都用文字去喂它,这些文字是我平时写的诗。


这个Machine learning会学习和理解我的诗歌文字,然后生成图像,我基于生成的图像并进行二次创作于是有了这一系列的画。用诗去喂它,在概念上就有一种“种花”的自然行为,所以这个系列叫【雾里看花】。



LILY

2021

ART PRINT 90 X 67.5 CM

MP BIRLA MILLENNIUMART GALLERY 4A CASTLETOWN ROAD

LONDON W14 9HE


FLOWERING BUSH

 2021

ART PRINT 90 X 67.5 CM

MP BIRLA MILLENNIUM ART GALLERY 4A CASTLETOWN ROAD, LONDON W14 9HE


MONOTROPASTRUM HUMILE

ART PRINT 90 X 67.5 CM 

MP BIRLA MILLENNIUM ART GALLERY 4A CASTLETOWN ROAD,LONDON W14 9HE






您和古拜切乐队、李大奔、荡失路乐队、查干乐团等音乐人都有过合作,音乐和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您认为设计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音乐对您的创作有着什么样特别的意义?



与音乐人的合作永远是鼓舞人心的。作为设计师,我扮演的角色其实是一个翻译官——将听觉语言翻译成视觉语言。不管是唱片时代或者数字播放器的流行,封面都可能是吸引听众的第一扇门。可能是职业病的原因,当随机听到一首很中意的曲子,再看到它的封面设计,如果这张封面完全不匹配它的曲子,我会由衷地感到惋惜。封面设计会替作品说话,从视觉上吸引人,进而产生联想,人们会好奇——这张封面后会是什么样的音乐?

那什么是“好的设计”呢?我认为,一张封面,单单一个图像,即使做得再抓人眼球、再美丽,如果不能传达出对应音乐的感觉,就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

我的工作是设计与他们作品相契合的唱片封面。音乐是听觉语言而封面设计是视觉语言,它们都会说话,音乐替音乐人发言,而封面替音乐发言,他们相互纠缠,以构成一张专辑的完整。






现在媒介技术手段在不断进步,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地发展,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生成艺术?您认为AI的发展会对艺术创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环境,其影响渗透到每个角落;视觉艺术也不例外。许多活动,如购物和社交,已经被数字化。我们会更多地接触到虚拟体验和数字事件。这是一个轻微但非常重要的趋势:虚拟生活的去污名化- 我们已经对这种数字化的生活方式习以为常。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矛盾中,一个自然和人工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的环境中。

在创作中我认为大忌是被技术和形式”牵着鼻子走“。尤其是看到越来越泛滥的新媒体与数字展览,丰富的视觉效果,华丽的陈述词藻,一味的追求“新”与“好看”,揭开表皮后的作品是空架子一副,这样的作品我和朋友称之为“新媒体快餐”。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人工智能,但一百年以后的艺术家也许会面临一个更新的技术的哲学思辨。我认为虽然技术在一代又一代人之间是不一样的,但人类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始终存在。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直激励着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想象力是一种动力。与其探究“人工智能能否取代艺术家”此类哲学伦理问题,不如单纯的把它视为一种创作媒介,就像创作者面对任何一种媒介一样简单,与媒介对话,有冲突才有对话 ,有碰撞才有火花。






可以透露一下您之后的创作方向和创作计划吗?



目前会继续研究“自然的与人造的”这一主题。我的Core Value 一直都是关于“ Post Nature”,也就是关于我们如何理解自然在现代科技下的的表达。






您当下也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中,对从事艺术创作的后来者有什么建议或者经验之谈吗?



“如果你想画好一棵树,你必须想象你就是那棵从地下长出来的树’’。












《动物凶猛》









《前进》 单曲 

古拜·切乐队












《百万甜心MONEY HONEY》





OF



编辑:Akiko

未经授权 请勿转载


图片来源:王佳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ID:ofcourse_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