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多巴胺 | 看到这些作品的人,DNA都要动一动
突如其来的疫情毫不客气地吞噬了人们的时间,在与病毒斗争的两年间,人们不断升级防疫措施,经历了全民核酸与大规模疫苗,做足了身体上的防御。然而新冠带来的惶恐与不安,却已笼罩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艺术作为人类感情表达的重要媒介之一,一直扮演着拉进人与人之间距离,活跃空间氛围的角色,在后疫情时代,它的疗愈作用愈发明显。
1
Vincent Leroy《Metacloud》
法国著名装置艺术家Vincent Leroy,他钟爱摆弄镜子和材料,比如在威尼斯的运河上悬挂60面珠帘一样的放大镜,或者,在17世纪的教堂里用缓缓旋转的充气装置模拟宇宙空间的失重氛围。
Vincent Leroy的作品总给人似梦似醒、轻盈柔软的感觉。过去几年里,Vincent Leroy的艺术装置到过沙漠、峡谷、教堂、运河、美术馆,他似乎特别善于利用形式和材质与场地形成的强烈反差,装置本身的轻盈感和缓慢匀速的运动,营造超现实的氛围。
最近,Vincent Leroy带着他的新作Metacloud来到东京。试想当你在人声鼎沸的繁华街角看到蓝色云朵状的悬浮物随风摆荡,会不会有熟悉又陌生,清醒地闯入梦境的感觉?
从概念上看,这个系列的装置取名为Metacloud,但艺术家本人明确表示它与最近被大肆宣传的元宇宙没有任何关系,meta作为前缀,有超越、超出现实的意思,而“云”长期以来一直是技术领域的流行词,提取的也是云作为一种几乎时刻笼罩着我们却又经常不被察觉的存在的意向。Metacloud恰恰希望利用云的意向和隐喻,同时把它变成不能忽略、甚至可以触摸到的东西,用这种概念结构来激发我们的感官和心灵。
从形式上看,Metacloud几乎是矛盾的结合体。弯曲竹片编织而成的中空设计让它拥有云朵的轻盈质感,但又因为固定的形态而有着实实在在的局限。它悬停在地面之上,自由移动,却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牵引。从不同角度望过去皆有不同的云纹图案既迷人又令人晕眩。它坐落在东京最繁忙的中心地带,却又毫无顾忌地以自己的独特节奏缓慢运动。
2
ENESS多媒体设计工作室《天空城堡》
白日里,装置就像一簇簇可爱的小蘑菇在繁华的都市,夜间变得更加生动,像被赋予了生命的活力。
天空城堡(SKY CASTLE)
灯光互动装置,深圳市民中心
3
英国建筑工作室《飞跃的万花筒》
英国的建筑工作室Stufish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完成了一个长40米、高6米、宽3米的万花筒的安装,达成了某些人梦想照进现实的小目标。这个装置也刷新了位于纽约州北部Kaatskill万花筒创下的记录,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万花筒。
Stufish的万花筒是由 LED 屏幕和镜面铝箔制成,当你走入其中,LED屏幕会从不同角度投射你的身影,带来全新奇特的沉浸式体验,而镜面铝箔附着在LED屏幕接缝处,能够弥合缝隙,以确保不会对观看者造成视觉干扰。
在万花筒內,不同场景之间的感觉就像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有些可以让你完全沉浸于其中,从稳定的位置移开,有些则让你重新集中注意力,好辨识出空间的边界。实际上,万花筒两端的三角形出入口都经过了特別的布置,以免破坏整个万花筒的视觉效果。
4
盐田千春《Where are we going》
150艘白色纱线勾勒的船只将要带我们飘向什么地方?这是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2017年在乐蓬马歇打造的艺术装置《Where are we going》。
这一创意源自艺术家童年的一次坐船经历:“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全家坐船从大阪到高知度假。我们将在那里过夜。第二天,我们就好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假期和海洋的世界。”
那艘船,将盐田千春带向了充满快乐的假日世界。而她在乐蓬马歇百货打造的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迷一样的空间。
整个装置除了悬挂在中庭的白色船只外,还有一个由白色纱线编织而成的迷宫。艺术家将其形容为一个全白色的深渊,带着观众进入神秘和惊奇的旅程,就好像他们在海底一样。
2022城市艺术季-广州国际公共艺术博览会
2022年12月1日-4日
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
数字艺术
公共艺术/当代雕塑
装置艺术/美陈
建筑与环境艺术
美学空间
五大展区与您再相约
#更多信息也可添加官方联系人微信#
长按识别二维码添加好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艺术季”(ID:uas-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