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爱好者必追的悬疑剧,没有之一!
最近大家被《猎罪图鉴》圈粉了吗?反正小编一口气追了16集……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画像师的原创悬疑探案剧集,在剧情和场面调度中穿插了大量的绘画作品与美术史知识,与剧中案件形成互文关系,这种把绘画艺术和刑侦推理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冷冽严肃的传统探案剧集增添了一丝艺术上的美感,大大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
就连海报都在致敬名画!
马格里特《受威胁的凶手》
小汉斯·荷尔拜因 《大使们》又名“两个外交家”
萨尔瓦多·达利《记忆的永恒》
海量模拟画像、美术史资料
保证剧中画像的专业性与可信度
虽然自爱奇艺迷雾剧场打响国内网播悬疑剧第一枪之后,此类题材的剧集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但是此前的剧作多聚焦于法医、警察,而《猎罪图鉴》开创性地从模拟画像师这个冷门职业入手,因为题材新颖,并没有能直接参考、对标的剧集,这同时也给了美术组极大的创作空间。
“本剧在剧作准备阶段就对故事及人物进行了风格预设,每一个案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案件的过程虽然曲折夸张,但在整体的风格上又尽量做到细节写实。”唐严书恒回答。
《猎罪图鉴》场景致敬经典画作,巴内特·纽曼《英雄的与崇高的人》
就破案过程展示而言,不仅有画面感,还有氛围感,设计的道具和场景也很有艺术气息。
“因为本剧有主人公从一个艺术造诣极高的艺术家转而进入警局成为一名模拟画像师这种极具戏剧性的强设定,为了给观众最佳观剧体验,经过长期的讨论与实践,美术组决定将一些需要训练才能感知的绘画要素简化,尽量找到探案与画作、悬疑与艺术,以及观众接受度这三者之间的微妙平衡,最终选择了以费欣的画风作为主人公的风格;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绘画探案的过程过于枯燥,剧中探案过程的呈现结合了多种艺术创作的手法,同时运用了多种材料来刻画剧中的素描、水彩、油彩、雕塑等,甚至还引入了数位板绘画艺术。剧中出现的大量模拟画像和精美的绘画作品,得益于与川大美术馆的魏震老师及其团队的通力合作,并且借用了他们与国外画廊的关系对部分历史画作进行了深度考证,同时美术组储存了海量模拟画像资料、美术史资料,强而有力地保证了这些画像的专业性与可信度。“唐严书恒分享。
艺术组成员名单
遗憾的是,虽然剧中在第4集有画廊展出的部分,但是因为剧中大量画作为了快速满足拍摄需求,都以混合材料进行创作,所以这些画作并不能像真实画作一样长久保存,无法被二次利用,许多观众希望剧集结束后可以联动推出线下展览打卡,这个愿望怕是要落空了。
《猎罪图鉴》剧照
剧中由艺术工作者代笔的部分画作
画像师自古有之
他们被视为警界“国宝”
剧中画像师的人设技能太强大,让小编都怀疑这个职业是否真有这么神乎?
经过与唐严书恒老师的一番探讨,才发现在我国画像师古已有之,历史悠久,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模拟画像师的功力甚至比剧中主角更胜一筹。
模拟画像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唐宋时期有明确的运用画像捉拿逃犯的记载。当时官府在缉拿罪犯时,会开具“海捕文书”,上面除了写有逃犯的姓名、年龄、籍贯和体貌特征外,最重要的是配上了逃犯的画像,即“画影图形”,这也可视为人们寻画觅迹的开端。
19世纪80年代,在巴黎人类学研究会的主席路易斯·阿道尔·伯尔蒂龙的大力倡导下,模拟画像这种侦查方法正式纳入科学体系。在这之后,有“东方福尔摩斯摇篮”之称的中国刑警学院,在近20年的模拟画像实践中,利用模拟画像技术协助侦破了一大批刑事案件。
虽然在这几十年间,模拟画像技术日臻成熟,模拟画像的专业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是在全国200万公安民警中,只有100多名专业模拟画像技术员,他们被视为警界中大熊猫一般珍稀的存在。这和模拟画像师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有关。一个成熟的模拟画像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绘画造型基础能力,也要懂得刑侦手法和犯罪心理学知识,深谙与目击者的沟通之道,还要有长达数十年的实战经验积累。
绘画造型基础所学习的主要是人物造型、人物素描以及人物速写,就是要通过绘画艺术来表达出人物的造型意识,从而掌握人物的形体信息,这与我国古代把肖像画称为“传神”、东晋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我简单把艺术画像与模拟画像比作一个正向一个反向,艺术画像是从形出发抓住神来进行描绘,而画像师则是从神往形的反推。”
为了使剧作更具观赏性,“我们在画像过程中加入了对象的情绪状态,主角在找寻嫌疑人的过程中以其留下的各种线索,从嫌疑人的心理状态入手,进而推断出嫌疑人的外在形象。将形准但呆板的模拟画像,结合上对象的情绪,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唐严书恒解释。
剧中由艺术工作者代笔的部分画作
可以说,模拟画像虽脱胎于绘画艺术,但在创作手法和应用价值上却与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唐严书恒还提到,“我们在创作之初走访过一些画像师,他们在复原一个人像的时候会收集大量案件细节,包括涉案人员背景资料、犯罪现场留下的脚印深浅、监控拍下的步态特点或嫌疑人使用过的物品细节,结合目击者描述的大概形态及年龄来推断出嫌疑人的样貌。我们起初也觉得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画像师真实的经历。剧中的创作虽有部分夸大成分,但真实的画像师的确能有这种常人无法想象的能力,甚至有高于剧中主角的特点。”
正如美国面貌复原专家加特列夫所说,“对侦查人员来说,当破案的一切努力成为泡影时,模拟画像便是可以利用的最后一张王牌。”
像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公安部首批特聘刑侦专家张欣,根据目击者的模糊记忆,画出的三张“六七分像”的嫌疑人画像,成为了当时警方有关犯罪嫌疑人最直接的线索;山东省公安厅首席模拟画像专家林宇辉提供的画像帮助美国警方进一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并实施了抓捕,“章莹颖案”顺利告破……
2002年,张欣为“白银案”画的三张模拟画像
从远古的壁画到近代的历史画、肖像画,在没有相机的年代,画家一直在历史中充当着再现现场的角色。绘画中的历史、现场,真假混杂,就像主角沈翊在开篇中提到的“马拉之死”三个谎言,画家以一己之力创造了他要呈现的“真相”。
《猎罪图鉴》剧照
“这里的真实分成了视觉真实与绘画真实。前者是客观视觉效果,包含了透视关系、光影关系等等,而后者的真实是一种需要我们去感受、思考、理解的真实,这是一种更高纬度的表达。”唐严书恒分析。
“即使当下像素越来越高清,以快门记录的事件虽然能够清晰还原出所有可被观察到的细节,但却是一种没有深度的平铺,而绘画虽然不如相机的精准,却加入了画师对于事件的个人理解,凭借主观能动性,在绘画作品中加入无法被拍摄到的内容。理解这种真实能让我们用更深层次的视角去看待事件。无论成像介质进化到多么高清的等级,对对象的理解永远都只能停留在表层,而我们想描绘的模拟画像方式却能从更高的纬度去看待对象,触摸并理解其更深的背景。”
《猎罪图鉴》剧照
通过剧集的细致呈现与唐严书恒老师的独到见解,小编更加相信模拟画像这一门古老的技艺,定能穿透时光的重重迷雾,让画卷成为罗盘,与21世纪的高新科技相互碰撞、融合,拨开一路尘冤宿怨,绘猎罪图鉴,溯善恶之源,从而迸发出更加璀璨的人类智慧。
话不多说,小编要去二刷了,你要一起吗?
往期精选
·
·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
·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收藏拍卖杂志”(ID:scpm2004)。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