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打开,生长的木第168篇文章
元宇宙有风险,
可不要轻易跟风哦。
——老韭菜
大家好,
我是乙泽,昆昆老师背后的男人。
前两天看到了一份超火的报告——《Value creation in the metaverse》(在元宇宙中创造价值),这份报告是由巨头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用77页深度讲解了有关于元宇宙的内容。包括:
什么是元宇宙?
为什么都在投资元宇宙?
元宇宙会对公司和消费者的行为和思想有什么改变?
元宇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普通人如何在元宇宙中赚钱?
《Value creation in the metaverse》
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搞到了报告原件,翻译并阅读了这份77页的报告。
今天我将把这份报告整理成一篇文章,结合一些实例用比较容易理解的文字,让各位同学能够明白到底什么是元宇宙,以及我们要为此做些什么。
PS:我本人并不是翻译专业出身,可能会有翻译错误或偏差,还望大家能够指正。
WARING!WARING!
文章涉及大量特有名词,建议配合百度一起阅读
文章内容涉及大量干货,建议配水阅读
Part 0
前言
报告的前言说明了整份报告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元宇宙的前世今生,报告采访了3400名消费者和企业高管,力求能够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阶段为大家展示元宇宙下的世界,并更好的帮助推动元宇宙的可持续发展。
Our survey of more than 3,400 consumers and executives found significant excitement about the potential of the metaverse.
在3400名消费者和高管中的调查发现,元宇宙的潜力令人兴奋
关于元宇宙现状的图表数据表明,元宇宙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消费生活和企业的商业行为中。
在报告的前言中,麦肯锡对元宇宙表达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并预测未来的诸多领域都会受到元宇宙的影响。
Part 1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即使是咨询巨头公司采访了3400个人,也没有得出一个可以定义元宇宙是什么的定义,但业内对元宇宙的概念似乎都达成了一个公示:互联网的下一个革命性的迭代。
Square Enix的CEO松田洋介指出了元宇宙的三个特征:
沉浸式的体验
实时交互的体验
用户代理*
*用户代理:个人理解为数字资产的用户自持。过去你的微博,你的小红书等等,所上传的内容以及平台所获得的数字内容比如积分等等,均属于服务器公司所有。破产的人人网,服务器关停后账号内的任何资料你都无法处置。而元宇宙下所有的数字资产均属于你个人,只要你不销毁他永远在网络之中。任何公司的破产与倒闭都与资产无关。
报告中指出即使是最终形态的元宇宙也只是现实生活的增强,增强我们在现实的体验,直观的譬如购物体验,社交体验。
元宇宙的历史
1978年第一个多人实时虚拟世界MUD1诞生(也算是第一款多人网络游戏)
1999年《黑客帝国》上映,导演的超大脑洞展示了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人类世界
2018年《头号玩家》,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的启蒙电影,展示了一个成熟的虚拟世界。
2021年Facebook改名Meta,开启“元宇宙元年”。
报告虽然没有对元宇宙进行定义,但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了元宇宙不是什么:
元宇宙不是AR/VR(现实增强/虚拟现实)
不可否认AR和VR是用户体验元宇宙的重要载体,VR/AR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许多新奇的体验,比如VR旅游等等。VR/AR只是访问元宇宙的设备载体之一,未来我们可能会经常使用不同的设备访问。
VR(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
元宇宙不仅仅是游戏
很多人还在把元宇宙理解为游戏,正如电影《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不可否认游戏是推动元宇宙发展的重要作用之一,但不能忽略元宇宙的其他使用方式,比如元宇宙购物,元宇宙线上音乐节,元宇宙展览等等。(比如VR Chat中,由国人玩家创作的《中文梗博物馆》就是元宇宙展览的代表。)
VR chat中的《中文梗博物馆》
元宇宙并不是Web3.0*
虽然Web3.0去中心化技术的实现,是元宇宙的重要基石,但不能否认,在元宇宙中的实际使用体验中,依然可以保留Web2.0中的中心化技术。
*Web3.0:Web1.0即初代互联网,从纸媒时代进入到门户网站时代,网页由互联网公司发布内容,用户只能被动接受信息。Web2.0即自媒体时代,微博,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让用户可以主动将内容发布到互联网之中,信息变成了双向流通(受限于平台服务器),在当下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线上虚拟身份(正如很多虚假的网红)。Web3.0即去中心化,过去你的信息资料均掌握于平台之手(比如微博的服务器中。),而3.0时代下数字资产更像现实资产,任何资产的变动都需要你的主观处理。(Web2.0时代的资产,更像是放在银行[数字化的中心],银行被法律或规则约束,使你产生信任。但Web3.0的资产更像是你的现金,你可以对这边钱又绝对的支配权,你可以选择直接交易,也可以选择放在银行,进行交易。)
现在阶段的元宇宙依然是初步的探索阶段,但想要满足元宇宙至少需要三个条件:
硬件运算能力-移动端的兴起伴随着硬件技术的成熟,手机性能越发强劲影响着移动端的发展进程。(当年的大哥大,跑冒烟了也不可能打王者荣耀。)
网路基础设施-我们现在能够愉快的刷抖音,正是因为4G网络的普及。今天正在影响我们的5G网络,一定是元宇宙的初始“公路”。
载体-除了手机电脑外,VR/AR正在实现,而元宇宙的最终载体,大多数人认为一定是XR(扩展现实: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无缝切换)。
Part 2
为什么元宇宙这么火?
去年开始“元宇宙”的搜索量暴增7200%。元宇宙游戏平台Roblox日活用户超过5500万,更别提分分钟“造富”的数字货币交易。Facebook,腾讯,百度,阿里,谷歌等互联网公司全部扎身进入元宇宙。
这些掌握世界80%金钱的资本家们,为什么看好元宇宙?
关键技术正在成熟
元宇宙的概念不是凭空出现,在很多影视或动漫作品中,都有元宇宙的影子。如今突然变成了资本的焦点是因为,能够实现元宇宙的技术正在或是已经被实现出来。(比如区块链,5G,AI等等)
元宇宙的人口红利
网络游戏是使用元宇宙概念的的先驱,而这几年,游戏用户的年龄和性别比例都在扩大。截至2020年,中国游戏玩家占世界总和的48%,美国玩家中41%是女性玩家。来自美国的数据显示,2020年79%的游戏玩家年龄在18岁以上,41%的玩家年龄在35岁以上。这么庞大基数的游戏玩家,未来衔接元宇宙的过程中会非常容易。
一个开发者和无数个创造者
对于元宇宙的社区环境来说,创造者(开发者)只能创作一个基础平台,而真正的以创造者为中心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越来越多的创作者,也在涌入进元宇宙的创作环境中,创作了许多吸引人的内容。
现在这一阶段正如当年移动段兴起的时代,那些没有选择转型移动互联网的公司,也在历史的浪潮中逐渐退出舞台。元宇宙汹涌来袭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公司都不希望自己是错过浪潮的人。
(微软在移动端掉的队,花了几年的时间才重新跟上大环境的节奏,只能说幸亏财大气粗。)
Part 3
元宇宙对公司和用户有哪些改变?
对于用户来说
60%的消费者对元宇宙的到来感到兴奋,从VR眼镜的销量中也不难看出,人们对于元宇宙的到来充满好奇和兴奋。
大多数人依然认为元宇宙并没有跟自己产生练习,其实不然。有高管表示:“其实现在每个人都以某种方式、或形式参与到元宇宙体验中。疫情从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这一过程。”
VR边游戏边健身
现如今越来越多人接受线上社交,工作,学习等方式,甚至是VR健身。
对于企业来说
报告中采访的大多数高管都非常看好元宇宙未来的潜力,95%的高管预计元宇宙将在5-10年对许多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61%的高管认为元宇宙会颠覆整个行业模式。
报告中指出,主动接纳元宇宙并提前布局的企业,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其中89%的企业提升了5%的利润率。这一数字在未来三年中,大概率还会提升。
元宇宙业务板块下高级管理人员最被企业看看重的能力
排在前五的分别是:1.业务模型开发2.开发/编程3.基础硬件/后端工程师4.区块链/商务5.产品设计
针对元宇宙的当下,企业对于元宇宙的高级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也做了相应的排名。
企业高管们看好的元宇宙技术方向
报告采访的大多数高管,对未来元宇宙的发展更好三个方向:加密货币,AI人工智能,web3.0界面。
虽然绝大数企业高管都非常看好元宇宙,但现阶段的元宇宙尚在初期发展阶段,有许多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也在影响更多的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排在前两位的是数据隐私(占比86%)和网络安全(占比85%),其次是道德规范和监督规则(占比60%)、技术限制(53%)、品牌形象(53%)和支付安全(40%)。
Part 4
元宇宙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过去的20年里取得飞快的发展,深深的融入我们的日常,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后,人工智能花了80年的时间才达到今天的程度——相对成熟。元宇宙可能会有些不同,但他现在依然处于初期阶段,距离最终形态还有非常远的路要走。
2030年,元宇宙可能会产生4万亿到5万亿的价值。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元宇宙产品,麦肯锡的报告中考察了5个行业是如何使用元宇宙:
时尚行业
元宇宙让时尚行业深刻的体会到,数字化可以强化客户体验。且由于时尚行业兼具虚拟产品和实体产品的能力,麦肯锡认为时尚行业会成为元宇宙的前沿阵地。现如今已经有大量时尚品牌抓住了推出虚拟服装的机会,去满足消费者创造虚拟身份的欲望。
(LV联名英雄联盟就是典型代表作品)
快消品
现如今快消品使用元宇宙的手段还较为单一,只是单纯的营销工具,这种方式更像是短期过度手段。作为元宇宙的长期使用方式,麦肯锡更看好快消品品牌在内容、体验和社群上的应用。
金融行业
元宇宙汇集了社交媒体、游戏、加密货币以及数字资产,这些内容都与金融行业密不可分,很多金融服务公司已经在与各行各业一起摸索潜藏在元宇宙中的机会。
零售业
近几十年来,传统零售业都在不停的受到技术变革所带了的行业冲击,尤其是在过去两年时间,实体零售完全被线上渠道所挤压。而现今,零售不必再每个城市开设门店,而是再虚拟世界中建立一个门店,并可以根据客人的需求去定制门店的内容和环境。(如同淘宝的千人千面,大数据比你更懂你)
淘宝京东开启的互联网电商,抖音开启的兴趣电商,到如今直播带货
无一不在冲击着传统零售业
科技行业
元宇宙为科技行业提供了巨大机会,无论是现有的还是即将出现的。元宇宙现阶段不论是技术还是模式都处在萌芽阶段,这对于科技行业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空白需要去填补。
关于企业使用元宇宙的案例
通过这份调研,麦肯锡将企业使用元宇宙方式分为了四种:
一个全新渠道
通过新的商业模式和流量渠道,将产品渗入市场,通过线上元宇宙推动线下产品的售卖。
提高生产力和协作力
通过元宇宙下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更高效的沟通协作,以极低的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已经有许多企业在尝试元宇宙线上办公)
营销手段
作为现实世界的”复制“,在元宇宙中搞营销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也有许多品牌,借着NFT的机会大搞营销,线上线下两开花。
麦当劳联合捷克讽刺作家TMBK创作了独特的NFT
升级购物体验
对于全新产品,从展示到下单的一条龙服务。很多奢侈品牌都曾发布过线上虚拟发布会(巴黎世家曾
2021早秋时装秀,时装秀邀请函即是VR眼镜),来展示品牌的新品。
巴黎世家VR时装秀
Part 5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什么?
如果你花时间去研究了元宇宙(看完了整个报告),会慢慢的理解元宇宙未来的潜力。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想要追赶风口就变成了两个问题:你希望你在这场变革中成为什么角色?以及你该如何去准备?*
为迎接元宇宙你该做的准备
找到目标和定位
你想通过元宇宙实现什么目标?一夜暴富的投机者?天马行空的创作者?如何通过元宇宙获得新的收入渠道?
先测试,在学习最后形成商业模式
去尝试不同的元宇宙机会,NFT,沉浸式体验,元宇宙广告等等,通过测试判断盈利情况。并将其逐步形成基础的商业模式。
后期可以通过复制商业模式,招兵买马扩大经营。从个人作坊变为公司运营。
如果你是公司员工或高管
元宇宙会很快改变或影响原有的人力资源模式,运营模式,营销模式。作为企业员工,通过元宇宙去更好的完成工作内容,是现在你必须要去准备的事情。
*这部分报告中描述确实不多,感觉有价值的内容也不多。关于这一部分,我讲一下我的看法。
对于元宇宙,建议大家保持一个接受但不深入的态度即可。现在的元宇宙正如报告中所描述,元宇宙的真正形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你不是为了收割后入场人的韭菜,那么今天你太过于深入的方向,可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伪需求。(大学刚毕业时,正是”互联网+“风头最热的时间,而我的创业项目就是”互联网+翻译“,后来就是被AI翻译所替代,真·一夜之间变成了伪需求。)
Part 6
结论
原报告也有结论,但我觉得归纳的结论并不是很好。所以这段结论是我看完报告后所归纳出的内容。
-
元宇宙到今天为止依然处于萌芽阶段,不论是技术还是模式大家依然处在摸索的阶段。至今为止,甚至不能很好的去定义什么叫做元宇宙。
-
包括麦肯锡在内的大多数人都对元宇宙的未来充满肯定。报告中多出提及了元宇宙下的电子商务,并认为未来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
未来5-10年间,元宇宙会更多的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行业甚至会被颠覆。
-
2030年完全可能会有50%以上的现场活动在元宇宙举行(今年的毕业典礼大多数都已经是线上形式了,未来可能会更多)。80%以上的商业活动可能会受到消费者在元宇宙做的事情所影响(大数据)。
-
报告中并没有很清晰的讲解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元宇宙。不过像这种大型的技术革新 ,不会是一夜之间的事情(比如当年从电脑端转变到移动端时),如果你不是一门心思的想要踩住风口搞钱,完全可以放平心态,跟着时代慢慢适应即可。
-
麦肯锡比较看好的5个方向,元宇宙购物(电子商务)、游戏(沉浸式)、社交、健身、远程教育。
最后,建议各位如果想要深扎进入元宇宙中,踩住风口使劲搞钱,实现阶级跨越,一定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这间屋子里”最聪明“的那个人,如果不是至少不要侥幸觉得自己不是最愚蠢的那个人。
以上就是麦肯锡《Value creation in the metaverse》报告的整合内容了,如果大家对报告原件感兴趣,可以在后台留言”元宇宙报告“获取。
互动话题
作为昆昆背后的男人
第一次写这样的内容也不确定大家是否爱看
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如果大家喜欢这篇内容记得点一下“在看”
给我一个继续更新内容的动力!
(还想看什么有关商业的内容记得留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生长的木”(ID:gh_db7d30e2459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