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宇构建了一个探索山之美,邂逅水之乐的景观框架,建立建筑与景观的相融与和谐。建筑与自然、细致与狂放、对比与和谐之间的平衡,为该项目奠定了基本的理念。
“与如恩的合作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机会,去打造一个由外而内,从自然到景观,从景观到建筑,从建筑到室内,都协同环境,诗性与灵性贯穿的旅程 ” 。一宇景观的负责人林逸峯于采访中说到,这样一个契机与共识,来自于初见场地之美的感动,对中国山水的共鸣。
项目位于壮丽的自然奇观 -峨眉山下。在河流和葱郁的绿色的包围下,该项目对现有的自然条件予以保留,并在山与水中提供丰富的景观体验。从室内到室外,在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的密切合作下诞生了一个与场地和谐相融的精彩项目:景观柔和且强烈,建筑强大而朴质。
掩映在森林与河流中的山中宝藏
以连接自然、放大自然、回响自然作为设计策略,该项目通过连续且融合的景观引导视觉,与周围的绿意紧密相连。穿过树林的小径为不同高度上传递不同视角的景观策划提供机会。对自然的感知通过铺陈和序列轻柔地贯穿整个场地:时而望见被框成画作的山景,时而漫步在林间蜿蜒的小道,时而邂逅岩石边的蝴蝶和野花,时而听见潺潺流动的河流。对自然的想象与感知被再次唤醒。在对比中凝聚自然之美,在自然的和谐体验中重回宁静。
山谷的底部通往水之圣台。作为一个半岛底端的目的地,供人一个与林为友、与水静思、与河同吟的宁静所。所用的巨石皆来自建造过程中的地下石块再利用。
梯田和小径的设计,提供了一层层高度和序列变化,提供不同的视角回望山谷与多层次的体验。
巨石花园。花园中的石材从场地挖掘并回收。隐藏于大地的馈赠被转换成另一种美再现,永恒地庇护场地。
所有场地的现状树甚至野花都被精心保留。建造与自然得以并存。
森林環抱的方石喷泉。一个沉思和共鸣的地方,一个被自然力量包围的静思所。
被保留的野花,成为蝴蝶喜爱来访的地方。
场地保存完好的树林, 画般框出美丽的溪流和竹林。
该项目还利用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创造一个从生态上受益的项目,来回应“和谐”的深层含义。植栽设计采用当地物种的引入,鼓励野生动物重回场地,并小心地避免对现有栖息地的干扰。石墙和巨石花园的建筑材料90%使用了从现场挖掘工作中回收的岩石,将大地的礼物以美丽的形式归还给大地,传递给后代。
设计的另一个想法是预留园区内一片梯田,做为将来的酒厂提供食物的有机农场。规划的有机农场将与当地农民协作,为酒厂餐厅生产蔬菜。从土地上获得的东西将归还给土地,消耗的物品将从场地上生产。一个零浪费自给自足的系统确保对自然的干预最小化,而生态系统也得以独立自主。
怀着对自然崇高的爱与敬意,我们希望此项目能成为一个让人们重新发现自然之美、再次受到自然启迪的地方,并通过旅程重新发现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世界观。
梯田上保留的有机农场,将在未来为酿酒厂的餐厅种植有机蔬菜
草原。自然与工艺交相辉映,坚硬和柔软同时并存
山顶上的草原突出了地标建筑,形成梦境般的地景想象
峨眉山、草原和地标穹顶。建筑与景观之间的和谐构成,微妙且平衡的错置
线性水景成为流线的提示,并将视线引入景观
线性水景细节
水瀑的滴落声形在旅程中唤醒对自然的感知
石园和石墙使用了从挖掘中回收的岩石
石墙的设计为进入穹顶打造出一个具有仪式感的入口体验
石园
林道秘境。通向河流的步道利用高差变化创造景观的不同视角和风景
水阶庭院
水阶庭院
水阶庭院勾勒出峨眉山的景色
林道秘境
入口处水景。与艺术家合作,形塑人工与自然的反照。
入口的橡树似绿色守护神般,这棵树将世世代代陪伴这个场地。
景观设计:一宇设计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8/2021
主创及设计团队:林逸峯/ 孙晶, 田益正, Alex de dios, 黄婉真, 吴丽晶, 刘迪诗
项目地址:四川省峨嵋市
景观面积:13500平方米
建筑面积:7350平方米
摄影版权:YIYU
合作方
建筑设计:如恩设计
体验设计:BRC Imagination Arts
项目管理:毕恩建筑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苏州合展
摄影:陈颢
更多项目点击标题图片查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观周”(ID:Landscape-zho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