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奖作品荐读 | 伞林间——城郊地上站区共享绿用【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银奖作品荐读 | 伞林间——城郊地上站区共享绿用【东南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以“多维的绿·共享的城”为主题,吸引了333所高校、310家设计机构、9668人次参与,共征集到2592项作品(其中,省外作品数量占比首超50%)。经专业评审和社会公示,共产生181项“优秀作品奖”和104项入围奖,省外单位获奖作品占比达36.7%(其中,学生组省外获奖作品占比达63.3%,首次突破60%)。

参赛者聚焦与绿色发展关联的各类空间,创作了一批亮点纷呈、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近期我们将逐步推出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获奖作品解读,期待能为推动“双碳”目标下城乡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美丽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思考启迪。



第八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银奖作品【学生组】


作品编号 | B121-003374

作品名称 | 伞林间——城郊地上站区共享绿用

设计机构 | 东南大学

指导老师 | 戴航 邓浩 张彤

获奖人员 | 陈楠 何琦孜 马圣新 张婷婷 尤晨淳 付晶峰

获奖情况 | 紫金奖银奖、优秀作品奖(学生组)一等奖

◎ 作品视频


◎ 主创人员


主创人员(从左至右):何琦孜 张婷婷 马圣新 陈楠

尤晨淳 付晶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绿色交通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产生活。在一项轨道交通站点发展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站点设施及空间存在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如站内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水平有待提升,周边环境和景观管理不善等。我们以宁马城际铁路(南京地铁S2号线)的雨山路站为设计对象,围绕绿色、共享的主题提出该站点的设计改善策略和路径。



城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环境


设计草图


设计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将树木演化为“伞柱”模块,“伞柱”包括太阳能板、雨水收集、屋顶绿化、渗水灌溉、净化过滤和雨水渗透等集成设计。


树演化出的“伞柱”单元

“伞柱”可置于站台上,为人们遮阳并提供清洁能源;可置于车辆停放区,为新能源车输入电能;也可置于周边绿地,为人群提供一个绿色共享的休憩场所……通过简单的“伞柱”形成“多维的绿”,从而塑造和谐共享的城郊地上站区环境。


设计示意图


设计方案将绿色共享理念融入城郊轨道交通站点的设计之中,使“伞柱”单元兼具视觉美感和功能性,整体推动站点及周边环境品质提升。


方案轴测图

绿色技术创新:高度集成的模块化“伞柱”不仅满足了结构受力的需求,还是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收集转化器。


绿色技术创新

场所体验感提升: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设计提升了站点的服务能力;增设的休憩、车辆充电等功能,有助于塑造更有人情味、更有温度的场所空间。


提升各场所的空间体验


主创团队作品自述


方案为何选址在宁马城际铁路的雨山路站?


尤晨淳

雨山路站是连接南京市与马鞍山市的重要交通枢纽。该站点人流量大、周边环境设施构成复杂,站点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设计团队想通过这一站点的设计思考,为其他类似站点的提升提供技术和路径参考。


能否进一步说明“伞柱”结构如何实现储水功能?


尤晨淳

站点的“伞柱”模块采用“先储后用”的模式进行雨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经处理后,通过“伞柱”内中空的输水线路,集中收集在底部水箱,供循环利用。站点周边的“伞柱”模块采用“先储后渗”的模式:“伞柱”根部储水罐体运用具有渗透性的材料,控制雨水渗入地下的速度。下雨时“伞柱”吸水、蓄水,干燥时“伞柱”将蓄存的水缓慢释放,既可缓解短时强降雨带来的城市内涝问题,也有助于实现雨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伞柱”在站点空间的设置是如何考虑的?


张婷婷

“伞柱”单元布置在站区不同位置,每个位置的设计重点有所区别。位于站台的“伞柱”需重点解决车辆进站时所产生的高强侧向剪力。位于站点周边绿地中的“伞柱”,重点考虑功能复合设计,既可以供行人休憩,也可以通过清洁能源的输送,为行人的手机充电。位于电动车辆停放区的“伞柱”,可为车辆提供充电功能。


“伞柱”展现的空间之美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决赛现场花絮



褚冬竹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建筑师

设计者紧扣大赛主题,将“绿色”与“共享”融合,将“技术”和“社会”联系,将建筑从自然环境“消费者”转换为“生产者”,巧妙分析并顺应站房空间特性和使用需求,将“伞柱”组群植入其中,既解决空间问题,又提升绿色效益。“伞柱”单元的小型化、模数化组织可适用于不同站点场地,也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和质量集成管控。建议并期待设计者进一步聚焦站点集约化研究,探索以更少的土地利用获取必要的功能需求,而不宜间接“鼓励”地面停车蔓延,将公共空间安全舒适地还给老人、孩子及每一位步行者。

(作品内容及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更多获奖作品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附件:《伞林间——城郊地上站区共享绿用》作品图版(点击查看)

— END —

审  核 | 何伶俊  何培根

编  辑 | 姚梓阳  廖静静

校  对 | 邱   蕾


往期推荐:

【作品解读】

作品解读 | 碳路记【苏州园林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万物皆有灵:为小动物而设计

作品解读丨崖壁窑洞映斜阳,朱小地设计团队绘制榆林恢弘图景

作品解读 | 对北荷兰循环农业的可能性进行的深度景观空间探索

作品解读 | “挤”出来的空间【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新园公社——对青年居住模式的探索【昆明理工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微观分形——城中村居住新解【郑州大学】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作品解读丨废弃铁路摇身一变成为绿色走廊!

作品解读丨虚拟与现实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读|城市中绿色生产空间的不同方式-公共空间中央景观

作品解读|Isomatic 异构体-充斥着色彩和虚构人物的混乱游乐场

作品解读|AQUAVILLE 应对水平面上升的建筑策略

作品解读|一个不完整的无边界地图集 An Incomplete Atlas of Non-borders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Blind Park 盲人公园-把无法看见的变成可感知的

作品解读|City Nomads 城市游牧民族-新的变化,新的时代,新的居民

作品解读 | 为了农业土地更好的未来(构建农业景观与农业定居点)

作品解读|伊斯坦布尔防灾中心 Istanbul disaster prevention centre

作品解读 | 为马德里附近的 Tetuán 建立一个新的维修中心

作品解读|生产环境:“鹿特丹自给自足”(城市农业综合体)

作品解读|“kikai Shien Robotto”生态和能源可再生主题公园

作品解读 | 虚拟与现实的住房平台:INTERWOVEN

作品解读|你知道废弃的电子产品去哪了吗?

作品解读丨探讨婚姻与建筑的适配性-致我即将分离的恋人

作品解读丨跨越20年的思念, 致我挚爱的Mircioiu

作品解读 | 人类回归海洋的日子真的不远了吗?

作品解读丨台达杯一等奖竞赛作品解读|积木·乐园

作品解读丨第五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流动制造

作品解读丨崇礼OOW竞赛获奖作品赏析:西坡·归去来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逸境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清园春韵---“新宋潮“特色文旅体验中心设计

作品解读丨崇礼OOW竞赛获奖作品赏析:不止于居

作品解读丨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福建土楼(南靖)保护与活化利用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移动创客营地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赏析:游宋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相见故里

作品解读丨开封竞赛获奖作品:开封时间 TIME ON/OFF

作品解读丨渭南竞赛获奖作品赏析:银色田茂 情动预愈--全龄友好的村落式银发小镇再塑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二等奖深度解读——衍聚-倚巷折坊

作品解读丨UIA-霍普杯 2020 国际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深度解读——迷宫城市

【项目解析】

项目解析 | 林河陌影——仙市古镇文化综合体设计方案

项目解析丨码头重生,从画卷中走出的原生态自然空间

项目解析丨建筑师自宅 | 看卒姆托、贝聿铭如何打造自己的家?

项目解析丨诺贝尔科技文化中心,杭州|CROX闊合

项目解析丨文化建筑系列--宽窄合院(下)

项目解析丨4大主题元素打造不一样的皇家植物园儿童花园

项目解析丨如何用最诗意的手法,重塑即将倒塌的夯土建筑?

项目解析丨苏州城建博物馆正式开馆

项目解析丨脑洞大开“首尔环路”,建筑浮于天空,进行人工光合作用

项目解析丨PC&P击败扎哈和同济院、OMA赢得宜宾高铁枢纽门户区城市设计

项目解析丨建筑师的田园梦:回到乡村,造一所漂亮的房子!

项目解析丨在·野:云南建筑传统研究展-FIELDS OF BEING: TRADITIONS OF YUNNAN ARCHITECTURE

项目解析丨昆山南站区域城市设计丨Aedas、筑境设计、日本设计PK,你中意哪个?

项目解析丨阜南县妇幼保健院淮畔世家托育中心,阜阳|张晓光建筑设计

项目解析丨文化建筑系列--宽窄合院(中)

项目解析丨睡眠研究所·Arch,北京|多么工作室Atelier d’More

项目解析丨同济院&MAD|超级工程全景揭秘——嘉兴火车站区域提升改造项目

项目解析丨文化建筑系列--宽窄合院(上)

项目解析丨雷山云屋——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中心设计方案

项目解析丨ZEN正象设计 | “POTENTIAL SPACE”:重庆长嘉汇改造

项目解析丨不止是可持续,还有尊重:日本村镇的一间小屋,上胜町小镇公馆

项目解析丨诺曼·福斯特新作:纳博维亚博物馆

项目解析丨看完这座嘉陵江畔的艺术独栋,解锁“诗意人居”的终极涵义

项目解析丨传统与现代的对望:经典乡村改造案例二则

项目解析丨澜湾城市客厅:让建筑成为生活舞台的载体

项目解析丨游山吟,山与山对望 | 西安雅居乐富春山居

项目解析丨澜湾城市客厅:让建筑成为生活舞台的载体

项目解析丨曲面幕墙设计:每块玻璃均不同,从概念到落地

项目解析丨树与生活共栖的房子

项目解析丨一键重启沉睡的市区:罗杰斯市铁路公园的活力再生

项目解析丨上海太原邸公寓/肃画建筑ADWANGStudio

项目解析丨露香园·缘起:交互影像下的“园”中传奇“顾事”

项目解析丨这个村子社交不靠互联网,靠的竟是一张爬网!

项目解析丨弥勒太平环酒店概念设计

项目解析丨露香园·缘起:交互影像下的“园”中传奇“顾事”

项目解析丨从一粒种子开始,构建生生不息的完整IP——阿飞森林主题乐园

项目解析丨数字意匠之“意匠制作”正式上线!

项目解析丨 RAC STUDIO杭州中心

项目解析丨再造乌有园:一座隐匿于地表之下的乌有之园

项目解析丨LowLowLand文艺空间

项目解析丨颂扬体育精神——UNStudio与足球场设计

项目解析丨LAB | 分歧下的场所精神设计

项目解析丨森林Park+,共享垂直校区 | 重庆柏溪校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方案

项目解析丨SPARK中标苏州青苔中日工业设计村,再度打造滨水新地标

项目解析丨SIDW·筑作 | 零境设计马新梅新作:自在熙和

项目解析丨Diller Scofidio + Renfro:“最不可思议”的建筑

项目解析丨几何与建筑的探讨:为老年人而设计

项目解析丨一面墙贯穿始终的激进极简住宅

项目解析丨台州:这座低调海滨小城的设计故事

项目解析丨DA!作品《引力的影子》落天长江文化艺术周,以艺术之名 “还重庆以蓝天”

项目解析丨贩卖健康:理疗中心设计

项目解析丨留住城市“蜂鸟”——快递员共享社区空间设计

项目解析丨也似建筑:锁不起来的艺术社区-深圳梅林中学设计方案

项目解析丨她们用花的力量来诠释关于女权运动的故事

项目解析丨四世同城:文化纽带下的城市重生计划

项目解析丨这3个珠宝店设计,都包含这个工作室对爱情不同的解读

项目解析丨景观引导的乡村振兴规划设计研究

项目解析丨2021英国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新作问世 |  即BIG,隈研吾之后再塑温哥华天际线

项目解析丨重见·永新 | 中国首个非遗设计周落地永新古城

项目解析丨GWP 新作 | 汤湖宋园温泉度假区·生活的诗意栖居

项目解析丨南京乡下废弃农舍打造民宿,海归建筑师的朴素田园牧歌

项目解析丨GWP 新作 | “放飞梦想,快乐成长”— 杭州临安·风之谷户外自然学校

项目解析丨宁波中交未来城•未来塔概念方案竞赛正式启动!

项目解析丨矛盾之“间”|The ‘room’ between of contradictions

项目解析丨方案揭晓丨八位建筑大师集群设计重塑岭南传统古村

项目解析丨大美至简,传统与现代的交互演绎 | 杭州融创城示范区

项目解析丨DA!田坝村即兴创作实践作品《青榭竹里》——设计文本篇

项目解析丨浮光之间,桃源之境 | 无锡融创·敔山桃源

项目解析丨以传统集市为原型的现代商业空间 | 临港新城配套公建

项目解析丨临界的日常——三院宅

项目解析丨初生牛犊不怕虎?看新锐设计师如何在Benoy新作上讲海豚故事

项目解析丨100张图告诉你中国首座【建筑模型博物馆】里到底有什么?

项目解析丨Masdar城市入口设计,对自然的敬畏,对古典美学精神的追求和对技术革新的认同

项目解析丨让人欲罢不能的迷人混蛋:超现实虚拟建筑

项目解析丨驻场建筑师谈“一专一村”如何打造农村夯土农宅更新

项目解析丨不只是帐篷板房——建筑师的灾后安置思考

项目解析丨BIG 给丰田设计了一座城,未来的小区就长这样?

项目解析丨寻美杭州8大地产项目,探索极致美学空间【环球建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niDesignLab”(ID:UniDesign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