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授权设计思考(下)

应用授权设计思考(下)


设计授权的重要挑战在于iOS只给一次请求权限的机会,如果用户拒绝,就要付出更大的成本驱动用户深入操作系统设置以重新打开权限。因此,如何向用户请求权限,产品设计上就需要非常有创造性。

请求授权的设计原则
重新审视这个课题,溯源到Material Design中,有专门的章节Request types重点阐述了授权的设计原则,摘取核心观点如下:
“Your permissions strategy depends on the clar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permission type you’re requesting.Critical permissions should be requested up-front.Secondary permissions can be requested in context.

简单可以理解成:把授权分为两个维度,重要性及明确度,重要的权限可以优先或直接询问获取,非重要权限尽量结合用户使用场景去申请。这是区别于上篇设计形式来探讨授权更为科学的视角,转译上图的四个象限,整理如下:

归纳四种不同的授权设计原则:即刻请求授权/教育后再请求授权/场景中请求授权/场景中先教育再请求授权。这虽然是Android的参考规则,但从授权策略和用户接受程度上,对iOS同样有参考意义,这里我们展开讨论下。

01-即刻请求授权

通识意义上,对于用户来说重要且明确的授权,可以即刻请求。比如Uber的LBS位置请求,打车这件事,需要用户确认位置是共识的第一步,第一时间询问用户开启LBS位置许可,无可厚非。


02-教育后再请求授权

HeyDay在开屏宣导阶段,就会向用户解释相册授权后应用将会提供“自动为你提前规划旅游路线”及“记录沿途美好时光”等更好的服务,这类功能是产品非常有特色的功能,但在初期用户可能不太清楚其重要性。此时先给予其足够的教育,再弹窗授权,会好接受的多。


03-场景中请求授权

在通讯录授权这个事情上,直接告诉用户授权后,可以减少用户手动输入或者添加好友更加方便,远没有戳到用户痛点。Cluster添加用户的策略,是在用户尚未授权的情况下,输入朋友名字后显示空空的虚无状态。当他们没有看到朋友名字出现在搜索结果时,下方会出现“显示来自 iPhone 联系人的结果”的按钮入口。通常情况下,用户在这个添加好友的强倾向性场景,大概率都会点击按钮,触发授权。


04-场景中先教育再请求授权

Cluster旨在与朋友建立小型私人空间,在用户首次设置空间并邀请朋友加入时,一个很合乎逻辑的问题是:如果邀请的朋友成功加入了,你是否希望收到通知。点击“通知我”后,则会弹出标准的iOS授权对话框,反之,则不做处理。测试后发现,点击通知我的用户,授权环节的通过率为100%。由此可见,在权限请求与产品核心功能没有直接关联,并且短时间内用户很难明白其重要性的情况下,透过小场景中的互动和链接来教育用户,效果好得多。

每个应用都有差异性,如何在兼顾用户预期和不干扰用户自然行为的前提下,寻找到最佳的请求时机,综合上述案例,细化场景的差异化授权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但面对当前应用的高频迭代和用户的喜新厌旧,显然很难给产品设计师这么丰富且稳定的探索空间,于是“Pre-permission预授权”被广泛使用。


预授权Pre-permission的来源和应用
设计来源
在iOS 8之前,用户一旦拒绝了应用的主动授权请求,想再次开启只能手动去“设置”操作,至少经过如下4步,成功率极低。

为避免难得一次的机会被浪费,应用会通过预授权方式,自定义前置请求询问用户意向,给可能存在的直接拒绝留有余地。

尽管从iOS 8开始,app已经可以在自己的界面中提供deep-link将用户直接带去系统设置界面,但预授权仍被应用保留至今。


应用场景及原则

预授权非系统官方要求,请求时机和设计形式完全可以自定义,所以可以看到在各产品类型中差异很大。结合过往的案例测试,简单总结设计原则:

01-预授权遵循非必须不使用的原则
对于地理位置、通讯录等用户隐私相关权限,预授权是有效的方法。但对于用户能够直接明白的请求,比如拍照需要开启相机权限,电台录音需要开启麦克风权限,这类如果使用预授权就显得多此一举。
02-全屏优于半屏或模态弹窗。
相比之下全屏有更大的品牌化、定制化的空间,会让用户避免对广告的联想,而对产品更为信赖。全屏同样降低了多余元素带来的信息噪音,让用户聚焦当前任务。

03-授权动作尽量与系统规则保持一致。
从布局的角度,按钮左右分布并且“同意”居右,沿袭系统长期培养的操作习惯,避免了用户在看到特殊布局后产生顾虑,从而在不思考状态下完成连续点击。

04-利他的角度强化加入的价值
用户会有意识地评估授权的利弊。与用户此刻可以进行的其他行动相比,授权行动和所需步骤必须对用户更有利,才能博得用户青睐。举例来说,如果用户得知授权后,他们收到的随机非个性化广告会减少,极有可能同意。
在一定程度来说,预授权可以让用户更充分的理解授权理由,进而降低被直接拒绝的概率,但累计两次的重复询问依然会给用户带来干扰,所以差异化对待和保持克制依然是体验的基线。

结合上下篇总结
回顾全篇文章,看到在不同的平台,对于功能权限的产品定义和系统规则是有差异的,设计形式也存在千差万别。但回归到最终的设计策略上,还是应该回到用户场景,定义当前功能的重要程度,拆解诉求和实施过程,寻找最佳时机。结合预授权,在最用户干扰最小化的前提下,帮助用户实现授权。


附参考文献链接:
https://techcrunch.com/2014/04/04/the-right-way-to-ask-users-for-ios-permissions/
https://medium.com/product-breakdown/5-ways-to-ask-users-for-ios-permissions-a8e199cc83ad
https://youappi.com/your-guide-to-pre-permission-idfa-opt-in/
https://www.adjust.com/zh/blog/getting-the-opt-in/
------------------------------------------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推荐阅读
1-“设计约束”应用拆解
2-“默认设定”体验再思考
3-“安慰剂”体验探究

4-“逆向导航”体验探究
5-金融的场景化体验四步曲
6-设计等待的多维度考量
------------------------------------------

“任一点击,都是莫大的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鲁设计思考”(ID:yehloo-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