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四种不同的授权设计原则:即刻请求授权/教育后再请求授权/场景中请求授权/场景中先教育再请求授权。这虽然是Android的参考规则,但从授权策略和用户接受程度上,对iOS同样有参考意义,这里我们展开讨论下。
01-即刻请求授权
通识意义上,对于用户来说重要且明确的授权,可以即刻请求。比如Uber的LBS位置请求,打车这件事,需要用户确认位置是共识的第一步,第一时间询问用户开启LBS位置许可,无可厚非。
02-教育后再请求授权
HeyDay在开屏宣导阶段,就会向用户解释相册授权后应用将会提供“自动为你提前规划旅游路线”及“记录沿途美好时光”等更好的服务,这类功能是产品非常有特色的功能,但在初期用户可能不太清楚其重要性。此时先给予其足够的教育,再弹窗授权,会好接受的多。
03-场景中请求授权
在通讯录授权这个事情上,直接告诉用户授权后,可以减少用户手动输入或者添加好友更加方便,远没有戳到用户痛点。Cluster添加用户的策略,是在用户尚未授权的情况下,输入朋友名字后显示空空的虚无状态。当他们没有看到朋友名字出现在搜索结果时,下方会出现“显示来自 iPhone 联系人的结果”的按钮入口。通常情况下,用户在这个添加好友的强倾向性场景,大概率都会点击按钮,触发授权。
04-场景中先教育再请求授权
每个应用都有差异性,如何在兼顾用户预期和不干扰用户自然行为的前提下,寻找到最佳的请求时机,综合上述案例,细化场景的差异化授权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但面对当前应用的高频迭代和用户的喜新厌旧,显然很难给产品设计师这么丰富且稳定的探索空间,于是“Pre-permission预授权”被广泛使用。
尽管从iOS 8开始,app已经可以在自己的界面中提供deep-link将用户直接带去系统设置界面,但预授权仍被应用保留至今。
预授权非系统官方要求,请求时机和设计形式完全可以自定义,所以可以看到在各产品类型中差异很大。结合过往的案例测试,简单总结设计原则:
“任一点击,都是莫大的支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叶鲁设计思考”(ID:yehloo-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