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如何应对悲伤?他们会去厨房泡一杯茶

英国人如何应对悲伤?他们会去厨房泡一杯茶

进入我的主页,右上角进去添加星标

以及多互动(点赞、在看、收藏、转发)

这样新的推送才不会被时间线淹没哦🥰



在今年上海lockdown期间,看到任何人祸导致的生老病死离别,我总会想起一档类似“英国人言行手册”纪录片里开过的一个玩笑,想象换成是我我做不做得到:英国人如何应对天大的悲伤?他们会去厨房泡一杯茶,然后看着窗外的雨默默地把那一杯茶喝完。

苏格兰还真下起了雨,不知道Balmoral Castle内的画面是不是这样。或许只有Meghan Markle失态,毕竟美国人又聒噪又爱大惊小怪。别小看在悲伤时泡茶这个动作。英国人泡茶讲究得像一场仪式:水烧几度、先倒牛奶还是先倒热水、停留时长、茶勺转动圈数、茶包要不要拿出来扔掉……如此集中注意力,便无法全神贯注地去悲伤。


宣布女王离世后,白金汉宫外挂起两道彩虹




伦敦是全世界最时髦的城市,没有之一。也没有人比女王更能代表英国时尚。我不想重复写一样的“女王穿搭盘点”,Icon能提供的应该是灵感,而不是图片素材包。

我想起Erdem的创意总监Erdem Moralioglu,用了2018春夏一整季致敬女王。在Royal Collection的高级策展人Caroline de Guitaut的引导下,他深入探索了温莎城堡,并发现了女王一段鲜有人知的历史——

原来年轻时的女王中意爵士乐。在她登基5年后的1958年,还在利兹看过黑人爵士钢琴家Duke Ellington的演奏会。



只见女王身穿一件奶白色的礼服,来自其御用裁缝Norman Hartnell。她头戴皇冠,搭配了白色手套。这张照片开启了他对1950年代的女王的探索,发现了一个现在许多人不再记得或不曾了解的女王。

Erdem Moralioglu展开想象:假设现在是1950年代,女王要去Cotton Club(纽约的传奇夜店)观赏当时那些绝世名伶、或者她们要去白金汉宫拜访女王时,这些女性们会怎么穿?

秀在爵士乐背景音中开始。


落落大方的A字外套,铺开了像块大面积窗帘布,但绝妙的剪裁让其行走中又能凸显身形。外套上面有细腻反复的花卉刺绣。





在以上基础,又延伸出Prince of Wales威尔士亲王格子。




在那个年代,皇室偏爱将缎带结修饰在胸前。但Erdem Moralioglu做了更大胆的尝试,变得摩登且性感。







而这三条刺绣了花卉的裙子,灵感则是来自1953年女王加冕时的造型。亮点在将蝴蝶结打在吊带上,看完就知道下次蝴蝶结打哪里了。







将针织开衫别成披风斜挂在半个身体,则像是Erdem Moralioglu开的玩笑,想象的女王搞怪性感的一面。





还有气球一样的礼服,在30~40年代曾很流行。那也是Cotton Club鼎盛时期女伶们爱穿的裙子。




手套上亦镶满了女王钟爱的珍珠。





至于耳环、项链和胸针,灵感也都是来自女王的私人配饰。这是一个完整的、动人的系列。




最后要说的是这个系列的工艺了,Erdem以印花和重工闻名,看看这些独立设计师的成衣细节,一些奢侈品所谓的高定还好意思吗?



















时尚曾经是每年为英国贡献2800亿英镑的重要产业,在英国的独立设计师品牌如Mary Katrantzou、Sophia Webster和Nicholas Kirkwood等等等等,都曾在过去的英国首相如David Cameron和Theresa May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登上世界舞台。


David Cameron的妻子Samantha Cameron是设计师、曾任英国时装协会主席,Theresa May是从不为自己热爱时尚感到抱歉的英国第二位女首相,她的名言是把她流放荒岛,她要带去的是《Vogue》。


最近几年因为脱欧(Brexit)导致的成本上涨以及新冠大流行导致的人们穿衣居家化,英国独立设计师品牌因此大大受创。我甚至都向上苍祈祷LVMH或者开云把我喜欢的Christopher Kane、Richard Quinn等等都收了算了。今年上半年Burberry选择在时装周外走秀,直接导致那一季的伦敦时装周无人问津,事后都不知道原来还发生过。


女王参加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秀,给了Richard Quinn


可明明英国诞生了不计其数的超模、主编、设计师、摄影师和创意agency;英国有Harrods有Selfridge有Liberty,随便拎一个都是碾压全球其它城市的百货;过去哪怕口袋里没多少钱,也能去牛津街的Topshop搭出时髦去炸Soho的Look。

生活在英国,好像和英国皇室都不用六度空间。两度、或者三度。我在Tinder上约会过女王的PR(Google能搜到的)、也在工作中做过尤金公主老公的尽职调查(他当时在瑞士一家资管做基金经理)、很好的朋友做中英关系会直接和女王的人对接(媒体和政府关系上)……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但又好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买根葱走进Waitrose,也是女王认证过的超市。



所以很俗气地说end of an era是没错。女王离世,苏格兰很快就会发起独立公投,英联邦国家一个个也会宣布退出Commonwealth(已经嚷嚷了很久,看着女王的面子)……这个世界一定还会变得更差,今年夏天的全球无一幸免的极端灾害只是一个新的开始。

及时行乐是对的。




我猜在面对丈夫菲利普亲王离世时,女王也是镇定的。至少在人前。回看她的一生,再结合真假难辨但大方向应该大差不差的《王冠》,她几乎没有做过错的决定。

不不不,我不是在表扬她在50周年登基庆典时拒绝登上伦敦眼,“我又不是一名游客”;也不是在夸她配合James Bond出现在伦敦奥运会开场,还小小地客串了自己。做过首相的John Major爵士曾说,你可以和女王讨论任何不方便和别人聊的事,我甚至希望她就是内阁成员。我是在夸她选择了牺牲自己、而放弃了对外展示自己情绪的权利,即使是面对终身伴侣过世,也不允许自己在人前失仪。“Never complain, never explain”的准则,她比Johnny Depp和Kate Moss执行得更久。



在白金汉宫宣布99岁的菲利普亲王离世时,想起更早的新闻是六天前他还在复活节时出席教堂活动。参考《王冠》第三季第七集《Moondust》,有理由猜测是信仰让他和自己和解。那么女王的信仰我想是:伊丽莎白是一个人,我不是。我是一国之君,我的责任是凝聚我的人民。

这就又要引用《王冠》了。“If only”,台词说到这里就停了。我琢磨着,用张爱玲来翻译就是“好像我做得了主似的”、用王朔来翻译就是“我不相信一个人能同时有两个以上的选择”。做决定的是女王,她必须这样做。


她是世上第二长效力于国家的君王,受全球54个国家的敬仰。只是啊,看到美丽的Erdem,想到不知道回不回得去的伦敦。想到女王也曾是一名年轻女子,头戴沉重皇冠站在白金汉宫阳台上挥手的是她,穿上华服去听爵士演奏会见偶像的也是她。

后来她获得了尊重,那是因为她曾尊重人民。


END

more

Kate Moss:不响之美

章小蕙买破产算什么,一个英国男人买到入狱、发疯,人们却说他是时装领袖
通过James Tissot看130年前巴黎和伦敦的潮流
那个全世界最多人穿Trench风衣的城市
白金汉宫里的时装精|一个女王,一个Gay Icon,一个败家娘们儿
爱时尚让我自豪,不剁手,也不会抱歉
在Shaun Leane的小宇宙,看到Alexander McQueen的大世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冷冷冷大侠”(ID:daxiale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