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亢奋且狂热的艺术运动 | 如何穿越到未来派的宇宙

一轮亢奋且狂热的艺术运动 | 如何穿越到未来派的宇宙


引言

未来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历史事件,几乎对后来所有先锋性运动都有影响。它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之后的艺术史、建筑史和设计史,也对现实生活形态有着深远影响。

“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近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本期就来探索未来主义者如何重新创造未来主义的多元宇宙。



今年适逢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于9月13日迎来特展“未来派的宇宙: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收藏”展览开幕式。意大利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迪罗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展览策展人苏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岸瑛先后致辞。开幕式播放了意大利马西莫和索尼娅·奇鲁利基金会和意方策展人杰弗里·施耐普的视频寄语。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副馆长李哲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嘉宾合影


迪罗仁表示:“未来主义是意大利文化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一文化运动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领域,同时也对广告和大众传播的崛起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有效地伴随意大利进入现代化。展览展出的艺术作品完整地展示了未来主义对20世纪意大利文化的影响,包括‘意大利制造’概念的诞生,这一概念高度代表了意大利在当今世界的形象。”




展览现场


陈岸瑛在致辞中说道:“百年前,鲁迅先生曾批评未来派只破坏、不建设,积累了百年现代化经验的我们,完全可以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未来派和机器美学的建设性意义。本次展览,侧重于展现未来派与现代设计的关联,无论从展览内容还是展陈形式上,都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的契机。”策展人杰弗里·施耐普在视频中讲到:“它不像传统的未来主义展览,以时间线作为展览顺序,而是利用收藏作品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成功讲述了一个略微不同的故事。探索了未来主义作为一场运动的深度和边缘,这场运动改变了20世纪上半叶的文化。”





展览现场



何为未来主义

未来主义是20世纪首个前卫运动。1909年2月20日,法兰克意大利语诗人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于巴黎《费加罗报》头版发表宣言,并以意大利米兰为中心,在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和建筑设计等各个当代文化领域进行革命。在宣言发表后的35年中,未来主义试图通过一系列狂热的活动宣传一种具有实验性和战斗性的文化实践模式,同时秉持与工业革命一致的价值观——速度、效率,以及永不停步的科学和技术发展。


《尼刻,天空中的胜利女神》 翁贝特·波丘尼 

纸板绿色色粉画  46.5×31.8cm  1913年


由于其创始人不懈地努力和广泛的全球关系网,未来主义运动很快就传遍了欧洲;时至20世纪20年代,运动已遍及全球。在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埃及以及日本各地,都出现了未来主义运动或深受未来主义启发的运动;在未来主义运动结束之后,又出现了许多全球性的前卫艺术运动——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到激浪派和即兴艺术,再到网络艺术——这些艺术运动重塑了现当代文化史。


《猕猴》 福图纳托·德佩罗

嵌花织物  57×55.5cm  1923年


未来主义以宣言、杂志和评论等全球化的传播方式与中国建立了某种间接联系。无论这种联系是否直接,未来主义都为实验艺术和构建文化交流模式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这些模式在当今的平面设计和广告等领域影响十分普遍。


《不被理解的诗人》 布鲁诺·穆纳里

纸本综合媒材  27.8×21.8cm  1933年


《光的神圣》 路易吉·鲁索洛

布面油画  56×87cm  1910 c.



最早的欧洲先锋派之一

“未来派的宇宙”展览集中呈现了未来主义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1909-1939年)艺术家创作的250余件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平面设计、摄影、拼贴画、素描、书籍和工业设计等。展览由“征服天空”“未来主义宣言”“能源”“领域渗透:艺术与工业+几何纹织物”“意大利鸡尾酒与食品”“运动中的身体”“排版革命”“安东尼奥·圣埃利亚”“布鲁诺·穆纳里”“安东·朱利奥·布拉加利亚”“维吉里奥·马奇”“建成环境”12个主题单元组成,探索未来主义创作的丰富本质,以及未来主义者如何重新创造未来主义的多元宇宙。汇集了翁贝特·波丘尼、贾科莫·巴拉、福图纳托·德佩罗、安东尼奥·圣埃利亚、路易吉·鲁索洛、塔亚特、布鲁诺·穆纳里、维吉里奥·马奇等代表人物的作品。


《自由的言语》 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

29×23cm  1915年

未来主义者的灵感多来自于技术驱动与现代化生活的新鲜活力,他们通过一系列“宣言”倡导一种新的文化和习俗。未来主义者探索各种表现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文学(诗歌)、戏剧、音乐、建筑、舞蹈、摄影、电影甚至美食。


未来主义是意大利20世纪初一场全方位的社会、文化和艺术运动,它也是最早的欧洲先锋派之一。



《事件》 贾科莫·巴拉

纸本彩色平板印刷 40×30cm 1916年

在“领域渗透:艺术与工业+几何纹织物”版块中,我们了解到,“领域渗透”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了《未来主义绘画技术宣言》中,最初被阐释为空间和物体之间视觉化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很快引发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渗透,波及艺术领域、工业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社会生产领域等。未来主义不仅革新了工业时代意大利人的审美和生活体验,也推动了一场感官革命。



《苦味金巴利酒广告》 莱昂托·卡皮耶洛

纸本彩色平版印刷  198.1×139.2cm  1921年

在“二战”后的艺术界和设计圈崭露头角之前,年轻的布鲁诺·穆纳里就已经成为20世纪30年代的未来主义运动中最多产、最不拘一格并颇负创造力的人物之一。对穆纳里而言,这是一个分裂和妥协的时期:一方面,他尝试绘画、雕塑、书籍设计、制图和陶瓷等艺术创作,另一方面,他的大部分时间在R+M平面设计工作室(与里卡多·卡斯塔内迪共同负责)从事商业图形设计工作。与安东尼奥·圣埃利亚一样,维吉里奥·马奇同样是位举足轻重的未来派建筑师,同时亦是一名优秀的布景设计师、建筑理论家以及辩论家(“二战”之后作为剧作家而颇负盛名)。



《rRrR》(飞机的噪音)布鲁诺·穆纳里

彩色纸、墨水拼贴画 40×30cm 1927 c.


《和飞行救生员一起体验跳伞特技》 布鲁诺·穆纳里

复古明胶银印  15×21cm  1930 c.


2022年是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中意两国人民传统友谊深厚绵长。七百多年前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沿古老丝绸之路抵达中国,为促进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中意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2022年重启中意文化和旅游年。本次“未来派的宇宙”特展作为2022年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系列活动之一,也将推动中意两国的文化交往与艺术交流。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4日。


茶壶 罗曼蒂陶瓷公司

施釉陶瓷  15×20cm  1930 c.


《塑形元素,电力供应》 维吉里奥·马奇

布面油画  99.5×80cm  1919年





▼点击下图订阅2022年《美术报》





 
 编丨厉亦平 施涵予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广告、商业合作等联系小编微信号:L215337 
往期专题 (点击标题直达)
诉说那百年间的璀璨光辉丨57件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珍藏佳作勾勒现代艺术100年
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揭晓,浙江喜摘两朵“山花”
美术与书法正式升级为一级学科
俞樾与吴昌硕的师生谊
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丨“中原画风·河南省优秀美术作品(浙江)巡展”今日开启
马一浮自处“白头翁汤”


由于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

不想错过精彩内容常点“赞”和“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美术报”(ID:meishuba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