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所知至深,所感至柔。
他27岁拿起画笔,揭露了本我中的孤僻和忧郁,描绘出“现实”世界的真相。
他10年画了近2000幅艺术作品,写了650多封书信,信里提得最多的字是“钱”;
他性格怪异,众叛亲离,冲动之下自残割腕、割掉耳垂,37岁离世前一直被叫做“疯子”;
他是享誉世界的大艺术家——文森特·梵高。
红色的动荡
1853年,荷兰艺术家想重拾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开创的17世纪黄金岁月,开始尝试从新古典主义转变,深耕风景画,但是这个领域早已有约翰·康斯坦布尔和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两位英国风景画大师拔得头筹,正风光无限,荷兰艺术画派难以出头。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图\视觉中国
这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了。
虽然他的父亲是牧师,但是在这个家族里受欢迎的职业是艺术品商人,只因当时正值艺术界更迭动荡的时期,画商们走街串巷,赚得盆满钵满。
1857年,法国艺术流派崛起,让·弗朗索瓦·米勒一幅《拾穗者》炸响了整个欧洲对现实主义的热捧,荷兰画派继续转型,摸索着巴比松画派的门道,发展出了荷兰现实主义风俗画和风景画流派。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被称为“农民画家”。这是他的代表作《拾穗者》。图\视觉中国
这年5月1日,梵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了。
兄弟俩挤在同一间卧室里相伴着长大的时候,荷兰艺术始终被法国和英国艺术画派压了一头的现状,也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翻身只待时机。
这是梵高为弟弟提奥画的唯一一幅画像。图\网络
1874年,新兴的现实主义茁壮成长,巴比松画派生出了“叛逆”的印象派,它粗放的笔法和不加修饰的构图,在一片嘲讽和骂声中走上了一条“黑红艺术路”;
同样深陷迷茫的还有梵高,他正坐在古皮尔总公司的工位上,思考自己做画商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代表作品莫奈的《日出·印象》。图\视觉中国
这跌跌撞撞的10年职场生涯让梵高不断地陷入自我怀疑,随着对上帝和神性的失望,他放下了手里的《圣经》,拿起了画笔。
1880年,梵高决定成为一名画家,这年他27岁。
唯一支持他的是弟弟提奥,他给梵高提供了基本的物质生活,两人一直互通书信。
在未来十年间,他们二人也将成为搅动欧洲艺术界的一份子,那究竟是会卷起巨大的风浪,还是淹没于艺术时代的洪流中呢?
棕色的平静
人们普遍认为,自1848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写实主义是第一场现代艺术运动,当时的画家们选择去描绘自己眼中所见的世界,放弃了老牌艺术学院长期以来秉承的理想主义。
这幅画《重返羊圈》就是典型的写实主义画作。这位画家是安东尼·鲁道夫·莫夫是荷兰海牙画派的领袖之一。他还是梵高的表兄,曾在梵高刚刚接触绘画时指点过他。图\视觉中国
“写实主义”这个词是由法国小说家香弗勒里(Champfleury) 创造的,在写实主义艺术家眼里,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过于夸张和矫揉造作,他们认为绘画应该客观,所以,写实主义多以描绘那些普通的工人阶级或是忠实地描摹自然风景为主。
身处于写实主义飞速发展时期的新人画家梵高,毫无疑问的迷恋上了优秀的现实主义大师让·弗朗索瓦·米勒。
让·弗朗索瓦·米勒
米勒属于巴比松画派的画家,因对农民生活的刻画入木三分,深刻传神,所以被称为“农民画家”,因为喜欢所以模仿,梵高把米勒视为父亲一般的存在,还把他奉为——
“年轻的艺术家在各个方面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让·弗朗索瓦·米勒《午休》1866 年。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有这份崇拜在里面,米勒对梵高艺术创作上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梵高从艺术商人保罗·迪朗·吕埃尔(Paul Durand-Ruel)那里买了米勒画作的复制品,开始临摹学习。
梵高《午休(临摹自米勒)》。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但是梵高把现实主义发挥到极致的作品,还得是《吃土豆的人》,这算是他在写实主义绘画作品中的巅峰之作了。
梵高《吃土豆的人》1885年,这幅画被公认为是梵高的第一幅杰作。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1885年正在画《吃土豆的人》的梵高,在信里对提奥说:“我已经把它画在一幅很大的画布上,而从现在的草图来看,我相信这幅画是有生命的。”
初入艺术界的梵高,也平静过,虽然经历了几段恋情的失意,但是绘画技术确实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提高。
梵高这段相对安宁的生活并没有持续下去,以1885年3月30日这天为界,梵高的“癫狂”后半生也以此拉开序幕。
这一天是梵高32岁的生日,也是他父亲提奥多鲁斯的忌日。
在葬礼上,其他的哀悼者都在恸哭,而梵高却表现出奇怪的漠然。家人对梵高的忍耐到了极限,他的妹妹甚至说是他害死了自己的父亲,梵高至此彻底众叛亲离,他离开了家,直到去世也没有再回来。
梵高《静物:打开的圣经》1885年。离开阿姆斯特丹七年之后,梵高画下了父亲的《圣经》。画中还出现了他的一本埃米尔·左拉的小说《生之欢乐》(La Joie de Vivre),以及一支蜡烛。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父亲离世,家人厌恶,梵高只能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绘画创作中以求解脱,他进入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学画,和印象派的画家们交友聊画,办画展,也和提奥一起在巴黎的蒙马特区住过一段时间,可是这些都没办法让梵高快乐起来。
直到1888年,梵高搬进了黄房子,开始肆意挥霍“色彩”的他,宛若重生。
黄色的疯狂
1886年,梵高在一次印象派的画展上,被莫奈和雷诺阿画作中的色彩、粗笔触以及光线深深着迷了。
《黄房子》这是梵高在阿尔勒的家,位于拉马丁广场2号。工作室和厨房在一楼,二楼有两间卧室,左边就是维尼萨酒店。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1888年2月,梵高来到了阿尔勒,把在印象派画作中受到的启发,运用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他开始创作与光、色彩有关的作品,著名的《向日葵系列》画作就诞生在这个地方。
《向日葵》以静物花卉画而言,可算是大尺幅的画面中开满了团花,梵高甚至用厚涂肌理,反复重叠出圆花的厚度与细密的层次,虬张曲折的花朵则用硬直的笔触刻画鲜明的剪影,桌面与陶瓶却用平坦的颜料涂刷。
高更搬到阿尔勒与梵高同住在黄房子里,那一天的日光都异常闪耀。梵高兴冲冲地给黄房子装饰了一番,买了一个五斗橱和一些厨房用具,并且开始做饭。
梵高《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 1888 年。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高更也确实教会了梵高很多艺术常识,比如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现有的画布,或是使用他自己找到的更便宜的粗麻布。两人或是一起外出写生,或是一起在室内作画,梵高的生活和向日葵绚烂温暖的颜色一样变得好起来了。
高更自画像,1885年
但是这种欢乐的生活,在短时间内就被梵高自己打破了。
无论是10年的职场生涯,还是投身艺术后的磨炼,都没有让梵高在人际交往上有任何进步,在朋友阿奇博尔德·斯坦迪什·哈里克(Archibald Standish Hartrick) 眼里,梵高的样子并不讨人喜欢:
梵高自画像。这可能是梵高认为,自己的样子是这样的。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红头发,留着山羊胡——很粗硬的小胡子,头骨棱角分明,目光锐利,嘴唇很薄,他中等身量,精瘦结实,充满活力,步伐总是很急促,他永远离不开烟斗、画布、木刻版画或速写,他用不寻常的方式滔滔不绝地说着荷兰语、英语和法语,并斜着眼看人,牙缝里挤出嘘声。”
拉塞尔《梵高》,这幅画才是别人眼里梵高的样子。图\网络
面对这样的梵高,并没有多少人可以忍受,包括高更,加上两人对艺术理念有不同的理解,就比如高更作画喜欢依靠想象,而梵高更愿意依靠直接观察。
这些画里的人物都是阿尔勒小镇上的人,也是梵高喜欢观察的证明。
从左到右依次是:《摇篮曲:奥古斯蒂娜·鲁林夫人摇着摇篮》《欧仁·博什肖像》《邮差约瑟夫·鲁林肖像》《唐吉老爹》
两人的争吵逐渐升级,从艺术到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摩擦消磨着高更的耐心,根据高更后来的描述,有一次晚饭之后,高更外出散步,就看见梵高拿着一把打开的剃刀冲向了他,这件事让高更坚定了离开的决心。
梵高《夜间的咖啡馆》1888年,到处都有红和绿的碰撞和冲突,它们是差异最大的两种颜色。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但在梵高眼里,高更成了一个“背叛者”,他辜负了自己这段时间的情感和付出,梵高精神上的那根弦,在这一刻彻底崩坏了。
人们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梵高一个人回到了黄房子,内心焦虑,疾病缠身,可能还喝醉了,他在绝望中用剃刀割下了左耳,同时割破了动脉,他试着对头部进行了包扎,将割下的耳朵用一张报纸裹起来,然后来到当地的一家妓院,把耳朵给了一位名叫蕾切尔(Rachel)的妓女。
然后,他跌跌撞撞地回到黄房子,昏了过去。
被救助之后的梵高,在邻居们的联名投诉下,又被送到了保罗精神病院。
梵高《圣雷米的圣-保罗医院》1889 年,这是梵高在休养期间的画作,这段时期已经出现了略显扭曲的线条。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高更的离开,病情的恶化,生活的孤独感,让梵高总会出现幻听,焦虑和悲伤以百倍千倍的程度重新侵蚀他的精神。
于是,梵高的画,卷着卷着就“转”起来了。《星夜》转起来了,麦田转起来了,连丝柏树也转起来了。
从上到下依次是:《星夜》《麦田里的丝柏树》《麦田群鸦》
梵高在医院接受治疗短短的一年时间就画了近150幅作品,不知是不是癫狂的精神状态让他总是处于亢奋状态,只能通过创作来发泄。
几乎是从死去的那一刻开始,梵高的知名度就上升了。
梵高《麦田里的收割者》1889年。图\《纸上美术馆-梵高》
自他离世后,全世界的艺术家和公众一直受到他那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的感染与激励,他所留下的素描和油画作品始终证明了艺术的力量与普遍价值。
“他出生,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这个喜欢黄色,把一生最热烈的情感奉献给绘画的梵高虽然离开了,但是在这本“纸上美术馆”系列的《梵高·苍穹之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更多精美画作。
这本书中收录了梵高60余幅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性的画作,这些作品体现出他非凡的人生经历和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动人心弦的肖像画到漩涡形笔触描绘的变形风景画,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这位震撼人心的艺术家的创作轨迹,从阴暗的色调变为喷薄的色彩,令全世界的人为之动容。
当年,梵高这些色彩缤纷、极富表现力的画无人问津;而今天,他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追捧和迷恋。
“纸上美术馆”系列之《梵高·苍穹之色》向你展现出一个更真实、更多面的梵高,给你一个读懂梵高的机会,然后轻轻地说一声:
你好啊,梵高,生日快乐。
“纸上美术馆”系列限时特惠中
券后4本到手155元,全套3.8折到手
↓↓↓复制口令&打开淘宝APP
即可购买
28¥dPZ52fH6PvF¥ https://m.tb.cn/h.fNVze1d
【文末彩蛋】
想了解更多,
著名艺术家们精彩纷呈的传奇生活?
梵高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真面目”?
艺术家要经历多少,
才能创作出享誉世界的作品?
这一切的答案,
都藏在这套全新的艺术类书籍——
《大艺术家系列》4月即将上线
敬请期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国家地理BOOK”(ID:cngbook36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