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年前没有展出的展览

一个十年前没有展出的展览


“语言即行动”,是吴奇飞在2012年组织的一个展览,当时没有落地展出。十年了,今天他想在线上重现一下展览,坏蛋店也想借此开始征集那些“过去的展览”,欢迎前辈提供展览信息。


语言即行动
去除功能性可能不是判断艺术的唯一标准,但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如果一定要从量化的角度来评价艺术,它肯定违背了生活中赖以运转的现实基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当我们抛弃一切功能行为后,还能干些什么。
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本身就是功能性的,艺术中的“语言”与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它们本质都是关于交流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语言首先是一种活动”。他剔除了语言是现实的反映这一粗鄙的说法,将语言归为一个过程,将其生动化。
艺术中的“语言”更多是关于形式的,它探讨的是“说”之外的交流可能性,更加接近于语言的本质。“说”还是隔着一层转译,但行动就更加贴切。当我们抛弃掉繁文缛节的各种“语言”修饰后,语言才显示了它本真的相貌,也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个确实的世界。
吴奇飞 2012/7
 何迟 眼泪系列

《暗恋》



《游行》



《赴约》



《简历》
方案描述:
这是《眼泪》系列其中的四件行为作品:《简历》做于2003年,《赴约》做于2009年,《游行》做于2010年,《暗恋》做于2011年。
 李明、林科、杨俊岭  6月1日
时间:2006年6月1日下午 地点:杭州 钱塘江 人物:李明 林科 杨俊岭

时间:2007年6月1日下午 地点:杭州 人物:李明 林科 杨俊岭



时间:2008年6月1日下午 地点:杭州 人物:李明 林科 杨俊岭

时间:2009年6月1日下午 地点:杭州 人物:李明 林科 杨俊岭

时间:2010年6月1日下午 地点:北戴河 人物:李明 林科 杨俊岭
方案描述(时间:2006至今)
李明:《6月1日》的原则是,1,时间必须是6月1日下午,不许提前拍摄也不许拖后拍摄。2,拍摄前不能做任何关于6月1日下午的规划,必须是临时即兴产生的。3,拍摄后有纰漏也不能补拍。4,如果6月1日当天未能聚齐三个人,另外至少需要两个人才可拍摄。6月1日的关键词是:三个人的节日。
林科:六月一日下午,最早是李明要拍个课堂作业,他大概是有个模糊剧本,就叫了我和杨俊岭,说我们要干嘛干嘛,我们三个人就这样来到了钱塘江边,江边的风很大,很凉快,下江堤是很危险的事情,但是我们还是下去了,那个地方就像一个城市的尽头,对于久居街道房屋里的人很容易心情舒畅,于是就有了第一个美好的下午。
我们大概有一种模式,是发起人李明说我们今年去哪里,我们干嘛,参与者我和杨俊岭带着身体和一点点好玩的小道具,然后到一个地方,当我们可以得到某个触发点,就开始一种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地演出一个六一下午,如果觉得没有感觉了就结束了,如果有人还没有发泄完,那就继续,总之要自己觉得好玩,始终有在那股微妙的气之中的感脚。
后来一年年的素材被剪辑出短片,也就成了一个像我们三个人的节日一样的活动。
后来我们就都毕业了,杨俊岭去了遥远的北京,我和李明继续留在温润养人的江南的这条河边,初次的六一下午我们到达的那条江,就是现在我们每日可以观望到的江水,她看起来偶尔变化个皮肤,变化个潮汐,但是他们都说江水像极了时间。
以后还是三个人不管何时何地想方设法团聚到一起在每年的六月一日,这就是简单的六一约定。
杨俊岭:六月一日下午,这个词俨然成为从开始的那一年至将来永远抹不去的一个特定日子。
已持续7年的“六月一日下午”,在别人眼中看似普通的“聚会”或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更像现实中的舞台剧。在这个剧幕中,时间是唯一被永久定格的,“六月一日下午”,不问阴晴,总会上演。
“六月一日下午”有发生的场所,然而场所也是不确定的,江边,江对岸,动物园,茶山,室内,海边,展览现场……在这些场所我们不强调身份,因为时间把我们带入这些场景,这些场景便有了非正常目的来此的“外人”。六月一日下午有时间顺序的,但又是并列的时间,发生时没有排练、偶然的、即兴的。
六月一日下午有不变的三个人物。然而这看似同样的3个人,因时间的改造,使容颜、体型、视角、思维、在三个人身上产生了不被轻易察觉的变化。只有当你对比这组用7年的时间记录的片子时,才能辨别出时间在一个人身上的琢痕。
六月一日下午”,在约定的时间,3个人一起以自己的方式度过,然而又没有庆祝的对象,几年的下午有假设的情境,有无意识的游荡,有荒唐的缠绵……
记录。唯有记录。用时间的延展记录,胜过任何描述、任何情节。
六月一日下午未完待续。




 刘成瑞  地标
地标-2008年


地标-2009年终


方案描述:
刮子从出生至今没到过天安门广场,2006年8月到北京后有意不去至今。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决定不去。从2008年元旦0时起,每次进出门 都要摸一下挂在门旁边的天安门照片,把每天摸的次数和进出门的时间记录在日历上,并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去不去天安门都无所谓的时候,去趟天安门广场,作品 结束。
间:2008年至今
 刘成瑞  可能48天
可能48天-1


可能48天-日常行走-北京




方案描述:
在日常行走中只走直线,拐弯呈直角或180度,并纪录拐弯和长时间停留的具体时间。直到习惯这种走路方式后,再像以前那样去走路。
细则:
1,长时间停留时在所纪录时间后面标注:△。在走长距离的很难实现拐弯直角时在所纪录时间后标注以上符号,方可重新选择行走方向;
2,乘坐交通工具时不用走直线,包括马车、自行车、公交车、滑板、火车、飞机等。进入或者上交通工具的具体时间后面标注:◎。
3,此作品中每一天的时间规范为:起床始,夜眠终。并非00:00-00:00; 上床时标注符号:□。
4,请了解这个项目的读者记住我的相貌及体型特征,以便遇到本人时,在你愿意的前提下进行监督。
(注:此作品共实施77天。)
 南山绘画小组  在树上

南山绘画小组《在树上》现场 

南山绘画小组《在树上》现场
方案描述:
2011年10月16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机场辅路五环内100米处路边的一棵树上,南山绘画小组举办了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展览活动。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这是一个没有“作品”的展览事件,整个事件是个关于观看的作品。展览,是作者引导观看的行为方式。“在树上”是一个指示,一个引导。它把每个人都引向发现者的地位,现场并没有自以为是的创作者。
南山绘画小组是由宁浩翔、胡柳、何迟于2011年成立的艺术小组,主要致力于绘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
 王思顺  不确定资本

不确定资本5#

不确定资本7#
方案描述:
定量钱币熔化并铸造成钢锭。卖掉,用卖来的钱全部兑成硬币再熔铸成钢锭。再卖掉,再熔铸……循环不止……
时间:2009开始
 王思顺  多巴胺之巅


方案描述:

2009年8月,在工作室梦见距离工作室东北方向两公里有一仙女。展览开幕时邀大家一起去看梦见有仙女的地方。
 文皆  寄居计划

2009-在临汾寄居
2010-在杭州和黄晨琳以及她的几个同学
方案描述:

这是一个基于人际关系的行为项目,该计划从2009年2月15日到2010年5月15日为期455天,主要是通过网络来寻找同城或者异地愿意提供寄居的陌生人,力争每一天都跟陌生人生活在一起。这是一个动态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最初是从身边的人开始的,逐步延伸到陌生人群。不会前往没有寄居的地方,只要有人愿意提供寄居就会考虑过去,不管是否去过这个地方或者对这个地方是否感兴趣。
 吴奇飞、文皆  艺术外卖,一次购买未知艺术品的尝试
这是皮包公司发起的第一个艺术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公众可以通过外卖点餐的形式选择艺术品,所有作品为艺术家即兴创作,这是一个将艺术家和公众联系起来的全新活动模式。 
艺术外卖项目可以让人们重新审视艺术行业各个环节之间的产业关系,改变常识上大众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认识,在输出艺术消费理念的同时,将公众也拉入到项目的创作实施中来。 

2011《共产党员之家》
使用铁锤偷偷撬下了一户人家大门上的荣誉铁牌。

一束光 收集现场  
这一束光是用夜光砂在天安门城楼下收集的灯光,用密封不透光的铁盒包装。采集时间是从21:50到广场开始至10:30广场熄灯。
注:因为夜光沙需要不断吸收光,才能发光,所以最终在物理上也没能实现把一束光留住的愿望。但我想这一束光是一个时间的片段,在时空感受上我永远把它保存在了盒子里。
项目说明:
1.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项目中来。
2.在交易完成后才能知道买到的艺术品究竟是何物,在此之前,一切都是未知而神秘的。作品形式丰富多样,价格从1-10000000RMB不等。
3.买到的艺术不一定是以实物的形式出现的,也可能是任何形式的非物质服务。
4.可以通过电话、邮件、QQ等方式联系皮包公司,选择相应的价位完成付款,艺术家再根据价位的多少即兴创作作品并提供给购买者。

成交记录
2011-06-08 23:45:32 哎哟亲。既然是这样1000000的那个绝逼不划算,你们公司没有大牌艺术家
2011-06-08 23:46:20 这个就好照搬日本百货公司每年的福袋的未知礼物袋有哪样区别嘛。亲。。
2011-06-13 16:54:42 有病哟,交易完成后才能知道买到的究竟是何物。
2011-06-13 17:49:23 像艺术品这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东西,我觉得完全不应该采用这种营销策略。举个例子,有的艺术品在某些人眼里可能价值连城让人爱不释手,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可能狗屎不如。
2011-07-02 20:17:29 我可以尝试。
2011-07-03 16:20:32 可以让看看你们的神秘卖品之外的作品吗?起码对水准和类型有个概念。
2011-07-05 07:25:25 其实就是买家给钱,你为买家准备个礼物。是不?亲,一块钱的包邮么?
2011-07-05 13:00:27 我赌你搞不下去。
2011-07-05 14:28:32 我觉得挺好玩的。
2011-06-10 16:39:54 我想来个10块钱儿的,又有点儿艺术范儿的,具体怎么操作吧?
以上文字是“艺术外卖”项目部分回馈信息
 吴奇飞  210X297

《210×297》作品图片


作品描述:从黑桥出发,按线路行走,沿途发放“白纸”。
1)时间:
2011年11月15日8:00-18:00
2011年11月16日8:00-18:00
2011年11月17日12:04-18:00
2011年11月18日10:13-16:00(补)
(连续四日总计32小时09分钟,徒步150公里)
2)在整个作品过程中,按照线路行走,中途不能折回。
3)按照每天的行走起止时间,一天结束后即在附近寻找居住地点,第二天继续作品,四天时间都按此操作,直至完成。
4)发放过程中不用语言交流,可用肢体及文字交流。
 辛鑫  吾与浮冰

取冰



融冰



作品图片
时间:2010年06月08至30日

方案描述:我们一行七人驾车从所在地成都出发到达长江的源头(青海与西藏交界处的姜古迪如冰川)取一块冰,将冰保存在便携式冷冻设备里以最快的速度驱车将这块冰送到位于上海的长江出海口,让冰漂于东海之上慢慢融化。
 朱殿琼  等待

开幕

现场

雨后
离开
实施时间:2011年4月8日开始,艺术家一直住在这个村庄,5月1日终于下了一场小雨,作品前后共持续了24天。
方案描述:艺术家从北京出发,前往甘肃省秦安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那里等待一场春雨,直到雨下完之后,艺术家才离开。该村地处中国西部,常年干旱少雨,因没有其它的水源,老百姓靠雨水为生,吃的用的都是雨水。全村共13户人家,经济收入颇低。
 那个时候艺术家的简历
何迟,1978年生于甘肃。200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成立并加入“雄黄社”,2011年成立并加入“南山绘画小组”,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胡柳,1982年生于河南信阳,200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现居北京。
李明,1986年出生于湖南省沅江市,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2008年加入双飞艺术中心/Double Fly Art Center ,现居北京。
林科,1984年生于温州,2008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现居杭州。
杨俊岭,1983年出生于天津,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2008年至今,从事钞券设计工作。
刘成瑞(刮子),1983生于青海 ,2005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 ,2005-2006年青海湖畔刚察县支教 ,2006年发起实施“十年”艺术计划,现居北京 。
宁浩翔,1981年出生于湖南,2011年成立K参加南山绘画小组,现居北京 。
王思顺,1979年生于武汉,2005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200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工居北京。
文俊杰(文皆),1980年生于湖南永州,2009年至2011年发起实施“寄居计划”,现居北京。
吴奇飞,1982年生于浙江安吉,2005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 ,2008年发起“山寨艺术”,2010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部,2011年策划并参与实施“皮包公司”系列活动 ,现居北京。
幸鑫,1981年生于重庆市渝中区 ,毕业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 ,现居成都。
朱殿琼,1981年生于甘肃临夏,现居北京。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绘画艺术坏蛋店II”(ID:dixiaowei32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