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系|深埋地下千年,惊艳现身的唐三彩可没那么简单!

颜色系|深埋地下千年,惊艳现身的唐三彩可没那么简单!

唐三彩

唐三彩是指中国唐代陶器上的釉色,后来也用来泛称唐代彩陶。唐代彩陶的釉色有很多种,但主要以黄、绿、白(或绿、赭、蓝)三色为主,所以称之为“三彩”


提起唐三彩大家多少有些概念,

比如知道有胖妞、骆驼、战马等造型。

实际上它是被遗忘的瑰宝,

深埋地下1000多年,

被今人熟知仅有100多年,

从拂去尘土到闻名世界,历经波折

......

唐三彩里的胖妞

史料中关于唐三彩的记载非常少,
人们对它的认知起源于一场意外的发现。
20世纪初,陇海铁路的修建工程开启;
当时工程队在洛阳邙山施工时,
挖出了一批古代墓葬,
出土了许多姿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釉陶器。



这批器物运往北京后,
引起了多位研究专家的高度重视。
后经认定,这些器物是唐代墓葬中随葬的冥器,
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专家根据其特征,将其命名为“唐三彩”

“三彩”其实是“多彩”

不只是只有三种颜色

唐三彩——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
是一种多色彩的低温釉陶器。
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
是在形容瀑布非常高一样,
“三彩”中的“三”,也是多的意思,
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在同一器物上,黄、绿、白
或黄、绿、蓝、赭、黑等
基本釉色同时交错使用,
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

因为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

所以也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

在唐代,洛阳、长安是东西两京,

达官显贵多聚居于此。


唐三彩不只是陪葬使用

而是广泛运用于生活中



盛唐时期,社会稳定,

经济繁荣,奢靡之风渐盛。

再加上唐代的厚葬风俗,

人们纷纷以喜爱的三彩器随葬。

唐代三彩为适应厚葬之风,
大批烧造马、骆驼、男女俑、文武官俑,

以及亭台楼阁、假山水榭模型等等器物。

但其实,唐三彩不只是陪葬使用,

而是广泛应用于日用品、生活用具、

陈设装饰品、建筑材料等各个方面。


唐代日用青瓷和白瓷已经大批生产,

釉陶的实用价值不如瓷器,

所以釉陶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不如瓷器,

在当时成为全社会追求的风气,

也体现了当时意识形态的需要。



唐三彩种类多样

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唐三彩的种类计有俑类、器物、

建筑和生产工具模型、琉璃瓦和瓦当等。

俑类又可分为人和动物两类,

属于人类形象的有天王、武官、文吏、

贵妇、女侍,牵马牵骆驼的胡人、乐舞、

杂技以及介乎人兽之间的镇墓兽(魌〔qi欺〕头)




动物形象有马、骆驼、牛、羊、麒麟等;

器物有盛器樽、壶、瓶、罐、碗、盘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三彩内容

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左 唐代三彩釉陶碗

右 唐代三彩釉四系陶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更多精彩



●美极了!明清官窑瓷器,有一件都是百万富豪起步!

●钧窑一点红,万世吃不穷!钧瓷“红紫”为何这么贵?

●「 域鉴秋拍 」行走的每一步,都是一场精致的遇见!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域鉴APP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