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陈耀杰
图文未经授权不得擅用
导言
由于展览呈现了众多大体量的装置和影像类作品,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感更强;展览还大幅增加了AR、VR、人机交互、3D打印、影像互动等科技应用作品的数量,大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性。观众来到美术馆不仅需要调动自己的视觉,身体的各个感知部分都可以参与其中,在这里感受和了解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的前沿以及未来可能的方向。比如艺术家田晓磊的作品《神话》,十几块LED大屏中,跳舞的维纳斯、南极仙翁、宇航员......呈现了艺术家对当下社会众多议题的思考;埃利希新作《教室》,沉浸式体验儿时的上学场景。
策展人:策展团队 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新疆美术馆
本届双年展在总主题“和美共生”下设置了5个分单元:“文明与交融:国际单元”“共生与对话:中亚单元”“生态与家园:生态单元”3个主展,以及“写生新疆:20世纪以来新疆主题作品研究展”“天地之间:中国当代水墨的传统与再现”的2个特展构成。从新疆写生表现新疆之美,以及到中亚单元表现中亚之美,再到国际单元呈现全球的艺术新思潮,体现出一种空间上的层层递进。同时本届双年展还创造性的以独立的水墨单元,呈现出今天中国画对传统的继承和再创造。这是一个从过去到现在在指向未来的时间维度。由此本次双年展时空交错出一个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这里是视觉的呈现,是思想的交流。
策展人:策展团队 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
流行歌曲、美发厅、民营小企业、火车站台、周日的动物园、在城市空间中游走的cosplayer(角色扮演者)、改革开放前的某些萌动、世纪之初中国都市生活急促不安的变化…… 策展人带领着观众再次寻找记忆深处的“广州印象”;当然也可以看到当代艺术的材料多元性;科技与艺术的交融,以及“中国性”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引领者观众思考,一个以“变”为特征的时代究竟意味着什么?艺术又将何为?
- END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雅昌艺术网”(ID:A80480080)。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