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1月10日,清晨我早早起床,急急地去见一个十分想见的人,心中满是兴奋,此时我眼里还没完全醒来的城市变成了半醒还睡的美人。听身边的人说今天很冷,我是没感觉到的。
坐城铁到了李世南老师家,一眼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老师,李老师在我眼里可比一位美女有魅力多了,是我的偶像、梦中“情人”。真实的李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个“大男孩”,亲切、温和,声音也年轻,我觉得他就是个年轻人。坐定后见李老师眉清目秀,面泛光泽,目若点漆,精神好。
难怪李老师越画越抒情,和诗般姿意.画放达而秀润。放而秀,而不是放而野,毫无野狐气。是文人画的正脉,我抬眼看老师身后的四开屏,正是这种感觉,是温情脉脉地放纵着,抒写胸中之逸气,细看李老师的的画,表面的放肆挥洒,实则笔墨精妙的很,点点滴都露着秀逸,李老师对纸墨很是讲究的。我把他的画和古人作了个比较,有时觉得比较能说明问题,那种笔墨有他同乡青藤老人(徐渭)的放,但更精致,那种笔墨的细润优雅就是女人也难敌的,可见老师心思细敏。但是,你看,没有雕琢气,很自然,好像就是这么来着,就像田间的菜苗自然生长着。放而秀是很难的,本是矛盾的事,要结合得好就要能力本事,靠一个人的综合整合能力,中国人就认为中庸之道厉害。
李老师的画,我觉得是逸品画,记得评论界有人说他的老师石鲁的画是逸品,我觉得李老师更秀逸,石鲁是雄逸(个人观点,不一定准确)。李老师的画干净,没有烟火气。
见了李老师其人更能理解其画,李老师有骨气,画有放达的一面;清秀的面容又是秀逸的一面,李老师气色很好,他的画面气很足,满满的。画中气是很重要的东西,有气则活则精神。标本是没气的,因此没生命,哪来的气呢。李老师的画有更多对生命的体悟和关照,抒写生命,大自然的本质就是生命,这也与他的经历和思考有关,使他有更深的体悟,因此直击了艺术的本质,有种直击生命的力量。在大家都在画点小情调风花雪月时,他显得更珍贵,更真诚。因此他的画有深度,不浅薄。是真艺术家。他的画像粒子大爆炸般怒放着,放得很姿意,他的竹在傲霜斗雪中成长,生命何其伟大。他的画保持精神的纯正性,画高僧名士也是在招唤精神,让他们的精神复活,在招魂。这些是我对他最深切的认识。
李老师一口气和我谈了很多中国画的话题,我本准了几个问题,现在不用问了,全都解了,使我茅塞顿开,心中畅快。这个过程不短,真是很受益。
我带了百十幅画和图片,请老师指点,老师一一认真看过,每幅都作详细讲解。那幅好,好在什么地方,都一一娓娓道来。开始我拿给他看,后来老师就一张张自己拿着看。此时真是感觉到了父辈的温暖。难怪他女儿萌萌总是爹爹长爹爹短的。这个中的感情不是别人能理解的。老师说我的作品笔性好,放得开,造型大胆。他拿起那种水分足,水墨淋漓酣畅的作品新鲜自我,夸奖说:这种有大师味,无拘无束,气足,可以保持这种感觉!同时又指出我的作品就像野马,画时可以把吴昌硕的作品放旁边镇一镇。在放中有几个关键地方要讲究些,以点带面抓重点,有胆又要有识,不是全部讲究,那样又拘谨古板了。要相辅相成。那种水分足的画最后可以加点干墨,要研墨,在水很少的砚台上干蹭的渴墨,点下醒。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李世南老师的一番话增强了我的自信。我知道这是老师对晚辈的鼓励和希望,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时名家对后人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影响终身。把一个人的精气神提起来了!!!
李老师还说中国画要重视线,这句话让我很惊讶,我以为李老师是泼墨画,还在乎线?李老师说泼墨中也要有线,线是中国画的魂。精气神都在里面,他说我的老师石鲁后期画了很多线的作品,这些作品发表的少,一般人不知道。石鲁老师后期琢磨着以线为主来研究中国画。
他还细细地给我讲了纸、墨、色的问题和今后怎样学习和发展,我将终生受益,十分难得的。在我的心中,李老师从此是我的良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是他坚定的粉丝和追随者。
认识李老师是我的福缘,从此有了归属感,有了目标和方向,不再目标散漫。
窗外的寒意正浓,而我的心温暖满满。
李老师的画在向时间空间突破,所以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视觉诗人,一个抒情的诗人,他的特殊经历使他成为一个有些悲怆感的诗人,我一直想找个诗人与他比较,王维、陶源明、李白、杜甫,好像都不完全是,我想可能更接近屈原,同有悲怆、有抒情、有浪漫、有神秘 ,有诡异的手法。空间也开阔。我注意到了他手头放着本易经注解。
李老师这个阶段的画很多人已经看不懂了,我想多读读老子、屈子的著作会有助于理解的。李老师说他现在画画已不考虑具体的物象,只是借它们比如兰或竹来抒发自已了。向内心观照,至于别人怎么看不去关心了。这是个大胆的选择,有挑战性。我们的古人先哲老子比我们现在更天马行空,时空转换。
我们谈到了泼墨的问题,我本人很喜欢泼墨画,但一直苦于无法从古人那里找到参考和学习的方法,几千年的绘画史也只有我的老老乡米芾和梁楷、法常、青藤、八大几位而已,作品甚少,这就给后人学习带来很多难题,潘天寿就说过墨法难于笔法,李老师也说墨法很难。特别在开始练习时它的难控制性和未知性让人望而却步,那是要废纸三千的。我以为李老师的泼墨独树一帜,有开拓性,我很佩服这个。
李老师说画家有两类:一类一辈子只画一二十个题材,比如齐白石;一类是现代性的,讲过程,不断创造,打碎,他愿意走这条路。我知道这是需要勇气的。李老师的心态平和,不争名利,一个博友说过:“如果他是那种人也会是某某博导、某某官员、某某大师了”。李老师的心和思想很年轻,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比如对街舞比他女儿都懂行。
之后,李老师送我很多书,昨晚我一口气读了近半,真好,能学不少东西。
听说李老师曾经大病一场,我欣慰地看到他目前的状态很好,心里很是高兴,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艺术青春常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意今语绘”作者:刘浪xh(ID:liuyi20220906w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