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 直达购刊
《将作能钩大匠沉——朱启钤营造之学及其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学术薪传》一文,较深入地探讨了朱启钤的身世背景,他对“中国营造之学”的学术研究框架之建立,他通过创办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建筑史研究与保护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包括其前身“文整会”“文研所”)与营造学社和朱启钤之间的密切关系等一系列中国建筑史学史的重要议题。
3 何日观成,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薪火之传
从文整会后继者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目前收藏来看,存有中国营造学社中、外文图书估计一万余册。除此外,尚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朱启钤及学社手稿、测稿、图纸、印本、模型等学术资料。从资料记录分析,可能部分是直接交付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部分是都市计划委员会和历史博物馆代存后期陆续交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收藏。这些资料近年彰明显著者如朱启钤为中国营造学社成立题写的对联,陶本仿宋重刊《营造法式》底本(边长尺寸是刊印本2倍),样式雷家谱及朱启钤样式雷考手稿,数10种匠作则例(圆明园及陵寝等)等。长期以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图书馆对中国营造学社学术资料开展了持续、系统、专业的基础性整理工作,为各方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
永昕群,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建筑遗产保护规划、设计与研究工作以及中国建筑史研究。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建筑史学刊》2022年第3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永昕群. 将作能钩大匠沉——朱启钤营造之学及其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学术薪传[J]//建筑史学刊,2022,3(3):51-6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史学刊”(ID:archhistory-journal)。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