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中国营造学社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古建筑调查成果的基础之上,《西南崖墓建筑史学研究价值再认识》一文对西南崖墓建筑研究的学术史进行了梳理,分别讨论了早期西方、日本学者,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学者(尤其是营造学社、“史语所”“中博院”)对西南崖墓的研究,并结合迄今为止的新研究进展,指出西南崖墓对于研究中国汉代建筑史以及石仿木构建筑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西南崖墓建筑史学研究价值再认识
f)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绵阳郪江松林嘴墓群1号墓室
图17 崖墓仿木构信息对比
冯棣,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康纤星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陈晓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文物考古研究。
公众号图文有删节,完整阅读请参见《建筑史学刊》2022年第3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标准引文格式如下,欢迎参考引用:
冯棣,康纤星晨,陈晓宁. 西南崖墓建筑史学研究价值再认识[J]//建筑史学刊,2022,3(3):154-16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建筑史学刊”(ID:archhistory-journal)。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