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美术馆双展齐开,艺术跨年盛宴已就绪

X美术馆双展齐开,艺术跨年盛宴已就绪




2021年12月19日至2022年3月20日,X美术馆特别策划了“安东尼奥·奥巴:寓言”与“无尽的服装”两大展览,为大众带来了一场特别的跨年礼物。



2021年12月18日,X美术馆全新展览“安东尼奥·奥巴:寓言”与“无尽的服装”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巴西艺术家安东尼奥·奥巴在亚洲的首次个展,“寓言”通过包括布面油画、纸本绘画及装置在内的二十余件作品,探究艺术家对殖民主义和身份认同的长期关注。该展览由X美术馆公共项目主管饶魁桢策划。“无尽的服装”在X美术馆的1-4和9号展厅展出,这是一个持续进行中的,关于亚洲时尚生产的研究型展览项目。本次展览为该项目的第二篇章。展览涵盖了摄影、影像、服装、时尚物品以及装置等多种媒介。该展览是策展人与来自全球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和作家等多样身份的创作者之间数年研究与合作的成果。展览由X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吴冬雪与耶培·乌尔维共同策划。


开幕现场&策展人导览

“身体”的诗意与“亚洲性”



在媒体发布会上,因疫情原因未能到场的艺术家安东尼奥·奥巴与“无尽的服装”联合策展人耶培·乌尔维以视频留言的形式,对展览的顺利开幕致以了衷心的祝福与感谢。安东尼奥·奥巴谈到,“我希望可以通过这次展览,将我个人的内在观感以及作为巴西人的记忆和理解带给观众并与之进行交流。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幅作品都可谓是个人微观记忆的一种重塑,同时也是在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意义上对个人身体含义的二次释义,并最终获得一副具有故事性的,富含诗意和自体生命的躯体。”

安东尼奥·奥巴远程留言
耶培·乌尔维表示:“‘无尽的服装’这个项目有一股力量,让我们所处的社会网络、我们的亲密关系、合作模式,跨越了我们所处的空间和地理位置的局限。”同时,正如他所说,“关于时尚在亚洲地区的故事、实践与思考,以及全球传播与美学体系下的时尚叙事,都将以出版物的形式延续”,展览“无尽的服装”的研究主题构成了最新一期时尚评论杂志《Viscose》的基础,该杂志由X美术馆和挪威奥斯陆的国际研究图书馆共同出版。杂志将于2022年春季在全球发行,并可在X美术馆购买。

“无尽的服装”联合策展人耶培·乌尔维远程留言





X美术馆公共项目主管、策展人饶魁桢(左)、
X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吴冬雪(右)致辞
媒体问答环节中,当问及艺术家安东尼奥·奥巴为何以及如何通过“身体”这一意象体现自己对殖民与霸权历史的抵抗时,策展人饶魁桢回应道:“首先,身体是奥巴创作的主要对象之一,而我们展出的这些绘画也呈现了很多黑人身体在历史中被刻画的样子——奥巴希望通过身体来表达自己对于殖民主义如何对黑人身体进行抹去、剥削与利用的反思。这也与他成长的家庭氛围息息相关:奥巴的父母都是手工业劳动者,因此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体有着很敏感的感知,也时常去思考如何用身体进行一种诗意的表达,或是一些文字和视觉无法呈现的东西。“

展览现场
”第二个原因我想大家也能感受到,殖民主义最直接的剥削对象就是身体。黑人身体被作为商品在殖民历史中进行交易,不被看作是人或是有灵魂的存在,包括殖民主义中也有很多对于身体的色情化、野蛮化处理,例如过去黑人男性常被描绘为野兽的形象。正因如此,奥巴认为身体是一个非常强烈且有张力的直接表达方式。“

X美术馆公共项目主管、策展人饶魁桢(左)、
X美术馆首席策展人吴冬雪(右)记者问
针对”无尽的服装“对亚洲时尚生产这一主题的聚焦,策展人吴冬雪指出,只有跳出我们所处的亚洲这一地域环境,才能真正理解所谓的”亚洲性“。”例如有时候我们可能对于自己身上所携带的某些特性、某些中国性并不自知,只有身处外面时我们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的记忆、家庭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等都会通过我们的身体、服装、购买习惯等各种细节来体现,而这些细节在亚洲范围之外往往会被无限地放大,到那一刻你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亚洲性’有多重,以及别人对你的误读有多深。“在本次展览中,艺术家们亦通过物品和图像,对亚洲时尚生产和亚洲时尚性在欧洲、英国和美国社会中所处于的——既迷恋又贬低的矛盾地位提出质疑。此外,吴冬雪谈到,从第一部分的研究站到第二部分的总结性展览,”无尽的服装“更多像是在建立一个关于亚洲时尚生产的社群,像滚雪球一般;而通过持续的交流和相互的刺激,艺术家们也在不停地勾勒出关于亚洲时尚生产的未来图景。

媒体发布会现场


东尼奥·奥巴:用“身体”抵抗


安东尼奥·奥巴的作品研究了巴西文化建构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矛盾。他的近期实践以种族偏见、宗教信仰、家庭记忆为线索,对巴西历史与文化中极具殖民意味的标志性事件进行回溯与反思,试图讨论历史与社会因素如何建构并解构个人身份,以及微观叙事同宏观意识形态如何超脱时空、种族,从而相互渗透、发展、衍变。在奥巴的新系列作品中,西方犹太基督教传统中的象征主义意象与在南美因黑奴历史而孕育的同步宗教元素得以糅合,使殖民者形象与非裔离散文化虚实交错地合为一体。藉由这些纷繁的符号引用与超现实的意象重组,奥巴将复杂沉重的殖民历史转译为直观明了的视觉陈述,以揭示西方殖民主义的共有弊病:权力的不平等与政治的不透明。


身体作为艺术家探索殖民主义与个人身份的主要对象,贯穿了安东尼奥·奥巴的创作实践。从布面油画到纸本水墨,从装置到表演,奥巴视身体为一种坚持存在的抵抗方式,将或具象或升华的身体证据,在神性与禁忌、历史与传统所勾勒的叙事中铺陈开来。奥巴关注跨种族的、黑人的身体——被殖民主义利用且抹去的身体。这些在殖民历史中不自由的劳动商品,在其进入并根植于南美大陆的过程中,成为了身份辑合和文化离散的承载者。奥巴的创作试图展现肉身的转瞬即逝如何被书写成为霸权主义的历史,以及人的存在如何超越人类身体、记忆和历史的界限,一旦被触发便无法隐匿。


安东尼奥·奥巴的创作通过对过去与回忆的重访,以唤醒身体中回荡的、超越时间性的语言。展览标题“寓言”象征着艺术家对自我梳理与书写过程的一次总结:“寓言”中的每件作品都喻示着一种关乎道德的诉说和思考;在这其中,历史成为了一种寓言式的现实。奥巴将自我民族志的强调作为对霸权主义的抵抗,它诗意地揭开了不同主体性的矛盾,缝合起过去与当下,通过启动一场对话的、织构的故事讲述,来回应什么是被殖民的身体、什么是错杂的黑人身体。展览中的作品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重现着殖民过往中的人和事,在对身份起源的探寻之中,带给人们如同寓言般超验的、象征性的道德感知与情感共鸣。


关于艺术家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 Mendes Wood DM 画廊
摄影:迭戈·布雷萨尼 




安东尼奥·奥巴(生于1983年,塞兰蒂亚),现生活并工作于巴西利亚。


安东尼奥·奥巴的作品研究了巴西文化建构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存在的矛盾,并由此引发对民族身份的抵抗和反思。奥巴将巴西文化中的象征符号作为种族和政治身份的影射,通过雕塑、绘画、装置和表演等媒介反思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和宗教主题。


安东尼奥·奥巴的近期个展举办于Mendes Wood DM 画廊(布鲁塞尔,2021;圣保罗,2019;纽约,2018)。他的作品参加过诸多大型机构的群展、双年展,包括巴黎皮诺收藏博物馆(巴黎,2021);蒙彼利埃当代艺术博物馆(蒙彼利埃,2020);第三十六届巴西艺术全景展(圣保罗,2019);圣保罗艺术博物馆(圣保罗,2018);大竹富江艺术中心(圣保罗,2018);里约艺术博物馆(里约热内卢,2018);PIPA当代艺术奖(里约热内卢,2017)等。


部分参展作品




安魂曲 Réquiem 2019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1900 x 1900 mm



唱诗歌手 Cantor de coral 2020 
木板油画 Oil on wood 290 x 235 mm



家庭作业 Lição de casa 2015 
布面热印 Hot branding on canvas 1300 x 610 mm



其它贸易:对鱼的渴望 Outros ofícios A sede do peixe 2020 纸上胡桃提取物,金箔与金 色中国水墨 walnut extract, golden temper and golden china ink on paper 480 x 320 mm



有影子的母亲形象(莫拉内 塔) Figura materna com sombra (Moraneta) 2012-2021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900 x 900 mm



Desdobramentos sobre sankofa 桑科法的拆解 2021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900 x 800 mm



Figura votiva - cabeça com cigarro de palha 
还愿人像-吸草烟的人 2021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500 x 500 mm



Paisagem com criança e cisnes 孩童与天鹅 2021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500 x 500 mm



Banhistas nº 3 – Espreita 泳客三号-偷窥者 2020 
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2665 x 1895 mm




“无尽的服装”:新一代时尚生产者的实践


“无尽的服装”关注中国南海沿岸的地区和国家,项目汇集了来自大中华地区、东南亚及上述地域的全球散居群体,这些当代文化生产者将研究和探讨“亚洲”时尚的相关文化叙事,以及它如何被代表并且建立成一个体系。展览探讨了在时尚的全球供应链中,从街头、工厂、工坊到印刷出版和零售等不同地点发生的自我时尚化和社群时尚化。跨越领域、地域、学科和系统,“无尽的服装”勾勒出新一代时尚生产者的实践,他们将时尚看作为一个文化、社会和经济体系,身处其中并且批判性地进行回应。

展览的第二篇章从“无尽的服装:研究站”(2021年3月至5月)中所展开的多条线索出发,通过一系列艺术作品和装置,其中包括五个新的委任项目,深入探讨“亚洲”时尚生产的异质性内涵。展览聚焦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易的时刻:从古老的泰国靛蓝染色技术到纽约坚尼街的山寨手提包商贩。展览中的艺术家将我们从葡萄牙的家庭服装店带到开曼群岛的茅草编织工坊,这些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时尚商品和生产场所往往携带着关乎于移民、文化、社群和亲眷关系的历史。研究亚洲服装制造史即等同于研究全球化世界的基础网络:从前殖民时期在亚洲进行的纺织品贸易到20世纪末的中国南方被渲染为“世界工厂”,大量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线索通过时尚将东南亚和中国与欧洲、西非和北美联系起来。这些众多的交叉点一直延伸到现在:以互联网为先的风格实践和侨民网络持续在“亚洲”与非“亚洲”的定义之间流转,为时尚生产增添新的分布模式。而这些模式则成为具有争议性的模糊概念,无论是在香港的商场中、马尼拉的纺织厂内、还是鹿特丹的网购平台上,这些模式都侵蚀于全球消费文化的狂热商品链中。


展览的核心是对“中国性”以及“亚洲性”的探究,不论对于本土还是海外从业者而言,此种“中国性”和“亚洲性”在他们的作品中都表现为一种美学符号。展览中的艺术家与传统的、甚至陈腐的亚洲形象相抗衡,以复杂而具有批判性的方式来处理我们与“遗产”风格化之间的关系。此外,展览中的作品探讨了无论是作为起源地还是灵感起点的“亚洲”时尚化,如何在家乡与异乡、现实与幻想、图像与产品之间循环往复。在西方,中国性和亚洲性往往被扁平化为一个“外来”的整体意象,而展览中的艺术家通过作品对此种文化同质化进行干预。他们通过物品和图像,对亚洲时尚生产和亚洲时尚性在欧洲、英国和美国社会中所处于的——既迷恋又贬低的矛盾地位提出质疑。


这些主题也构成了最新一期时尚评论杂志《Viscose》的基础,该杂志由X美术馆和挪威奥斯陆的国际研究图书馆共同出版。在“亚洲”这一开放性主题下,从个人到跨国,本期杂志考察了以前未曾探索过的亚洲时尚历史,探索在主流时尚话语中成为盲点的亚洲时尚。本期杂志由Jeppe Ugelvig和Cheuk NG共同编辑,收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写作者(包括数位参展艺术家)的15个全新委任的文本和项目。


参展艺术家



A Maior
A Sai Ta
Korakrit Arunanondchai 寇拉克里·阿让诺度才
CFGNY(Daniel Chew 赵立豪,Ten Izu 伊豆小青,Tin Nguyen 阮天,Kirsten Kilponen 克斯汀·可普婻)
Carl Jan Cruz 卡尔·让·科鲁兹
feyfey WORLDWIDE 全世界飞飞
Hu Yinping 胡尹萍
Philip Huang 菲利普·黄
Ma Hailun 马海伦
Hanna Moon 汉娜·穆恩
Joyce NG 伍载诗
PZtoday 今天PZ
SAMUEL GUÌ YANG
Shanzhai Lyric 山寨歌词
Sung Tieu 萧崇
Troi Oi(Nhu Duong 如杨,Sung Tieu 萧崇)
Evelyn Taocheng Wang 王伊芙苓韬程


部分参展作品




马海伦,《哈萨克新娘》,2019,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高台当代艺术中心



萧崇,《旅行支票》,2021,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伦敦Emalin画廊


(左)伍载诗,《数码之源》,2015,图片致谢艺术家
(右)A Sai Ta,2021,图片致谢艺术家



王伊芙苓韬程,《传播优雅》,2019,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阿姆斯特丹Galerie Fons Welters画廊


(左)卡尔·让·克鲁兹,2021,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Renzo Navarro
(右)CFGNY,《人造合成物V》,2020,图片致谢艺术家



CFGNY,《人造合成物V》影像截帧,2020,
图片致谢艺术家













周迅出道前,为他做人体模特!一幅画184万...





展览回顾:“中国工笔画学会青年艺委会学术邀请展”




参展规模历届之最,ART021双十一沪上线下购买热






寒山美术馆开辟国内首个美术馆级元宇宙探索之路





“半脑生长”单飞个展即将登陆深圳无际空间










长按二维码快速关注,来了就留下来吧~



 我就知道你 “在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术地球art”(ID:TheWorldFor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