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楚生 年年有余
【仰韶文化鱼纹彩陶盆 】
宋
宋代磁州窑
对鱼藻纹的诠释极为精准
陶瓷艺术品上也少不了鱼,早在宋代磁州窑对鱼纹的诠释就极为精准,水藻飘动好似水的流动,鱼儿浮游使人感到鱼逆流而上,这就诞生了中国瓷器上著名的流派——鱼藻纹。
元
通常鱼藻纹为四条或两条鱼
一条鱼则多为鳜鱼
元代以后青花盛行,青花料添釉烧制后有浓淡烟散的效果,如水墨画一般,所以鱼藻纹在瓷器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自此,鱼藻纹的创意便流传开来,直至今日。
通常是盘或罐中心绘有鱼、水藻、浮萍、莲花等图案装饰企元青花器物。
青花料描绘有吸水性的瓷器坯胎上,覆盖透明釉后经过高温烧成,青花色彩有浓淡烟散的变化,形成了许多与中国水墨画相同的审美价值。
青花鱼藻纹盘局部(元代)
青花鱼藻纹盘细节(元代)
主体纹样装饰图案是鱼藻纹,以其气势恢宏而著称,大有“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情画意。
鱼体态肥大,动感强烈,其表现形式为在鱼的下方或居中方向画一丛水草,以衬托出鱼的生命力。
青花鱼藻纹罐(元代)
明
明代早期鱼藻纹不多见
以宣德青花为代表
【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
明代的鱼纹绘画体现静态,不追求真实性,装饰性强,以鲤鱼为主。
明代宣德蓝釉堆白鱼藻纹盘,以晶莹艳丽的宝石蓝色釉托起洁白如玉的鱼藻,清丽动人。
明代嘉靖时的“鱼藻纹”有在器形高大雄厚的盖罐上装饰青花红彩和五彩两个典型品种。
晚明时期,仍有鱼藻纹器物烧造,精品不多,尤以万历时期时有出现,绘画方式沿袭明代早中期,但绘画水平不及前朝,难以达到明早期水平,逐渐走向衰弱。
明代万历 五彩鱼藻纹蒜头瓶
清
清代鱼藻纹绘画细腻,早期鱼藻纹疏朗不多,多继承明代绘画技法。
仿明宣德款 蓝地白花鱼藻纹盘(清 雍正)
到了清中期的乾隆时代,粉彩瓷描绘的“鱼藻图”颇有新意,一般均采用中国画式的构图,吸收了工笔的笔墨形式,这些器物上的鱼藻图装饰充满画意,已不适宜称为“鱼藻纹”,却有清代宫廷画的气派。
粉彩鱼藻纹碗(清 乾隆)
敦厚堂制款 粉彩鱼藻纹马蹄杯一对(清 道光)
然后来说说“鱼乐图”。鱼乐,典出《庄子》,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濠梁)游玩。于是引出一番关于“鱼知乐否”的辩论,被称为“濠梁之辩"。
这个故事为历代文人津津乐道,并以“鱼乐”喻悠然自得,逍遥游乐。
而鱼作为传统吉祥象征符号,“连年有余”“吉庆有余”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人们对鱼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艺术创作中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王师子治艺谨严,花、鸟、鱼、虫皆精,其中画鲤鱼颇有特色,就连张大千看了他的鲤鱼也不由赞叹一番:春日濠梁上,静观欣所遇,生机自然足,响沫何足语。
宋末 周东卿《鱼乐图》
明代 缪辅《鱼藻图》 故宫博物馆藏
齐白石 长年图
齐白石 年年有余图
吴昌硕 年年得利
清代 马文麟《画鱼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_恽寿平_燕喜鱼乐轴
吴青霞 鱼乐图
唐云 鱼乐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