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北京名胜及三海风景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北京名胜及三海风景


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随团画家眼中的乾隆胜景,一经出版,即震撼西方,引起来华热潮的中国风俗画卷,它就是《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珍藏版)》。
18世纪的中国,GDP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记载当时繁华盛景的资料却很有限,更不说图像资料,此时访华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随团画家却给我们留下数千张中国风俗画卷。
一、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画师笔下的帝国掠影
威廉·亚历山大(William Alexander,176 7—1816)生于英国肯特郡,17 8 4年进入皇家美术学院绘画专业学习。1792年作为制图员、马戛尔尼使团随团画家托马斯·希基的助手访问了中国,存世的中国主题画作有3000多幅。
从乾隆皇帝到官员及秘书,还有各行各业,尤其底层的渔民、农妇等,以及刑罚、风俗、建筑等等,这也是西方画家第一次如此详尽地观察和描绘中国的风土人情,也是将中国描绘得如此充满神奇浪漫色彩和异国情调的最后一个时期。

一队士兵在哨所前整齐地列队 
塔楼上的一名士兵敲锣向使团致敬

在公共场合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亲昵动作的官员秘书

小憩的犯人和看守

清代特种兵——虎衣兵
二、一经出版,即震撼西方,引起来华热潮的中国风俗画卷
乔治·亨利·梅森(George Henry Mason)是英军第102团的少校,其生平国内外皆不可考以至有人怀疑这名字只是一个假托。原稿作者广州外销画匠“蒲呱”(Pu Qua)生平也不可考,应该是当时广州外销画最常见的署名之一,曾于1769—1771年在英国逗留。

卖杂货的小贩
梅森最著名的作品除了《中国刑罚》(收在《西洋镜:清代风俗人物图鉴》),便是这部《中国服饰》。其所绘版画由于经常被后人引用,也就成为了西方汉学及艺术史上的永恒经典。

平衡表演

编篮子
三、著名宫廷画师描绘的中国服饰图稿
《中华服制考略》首版于1932年,收录中国历代服饰手工绘画24幅,有武将、文官、和尚、闺秀等。每一幅画,在细节和颜色上都真实可信、符合实际,在精确度和上色程度上都令人惊叹不已。

清朝皇后的官服
本书中的24幅插图是珍贵的手工绘画,创作这些画作的艺术家都是来自晚清王朝的一个著名的宫廷画师家族,他们的官职代代相传,随着王朝的终结而终结。

清朝官服——蟒袍

穿礼服的汉族女性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珍藏版)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西洋镜:北京名胜及三海风景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西洋镜:北京名胜及三海风景》!“战俘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开创了中国人体摄影的先河,还有50张北京三海风景,都在下方等着你!


一、“战俘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
1917年8月14日,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此时在中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士兵沦为战俘。你能想象吗?这些战俘不但拥有人身自由,还能外出游玩,钓鱼,摄影。
以至于一名战俘后来回忆道:“我相信,这段时光必定令人终身难忘。每每回想起来,总会不由得感叹——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

正在钓鱼的战俘
德国摄影师佩克哈默便是这些战俘中的一员,1914年刚加入奥地利海军一年的他便被派到中国,有意思的是他十多年的旅居生活竟有1/4是在监狱度过的。

西苑俘虏收容所的所有俘虏正在点名
生于德国一个经营照相馆的家庭,耳濡目染,佩克哈默长大以后也始终是照相机不离手,走到哪儿拍到哪儿。在北京做战俘期间,他有许多四处游玩的机会,拍摄出大量的作品,与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赶骆驼的孩子
这段时间也成为佩克哈默北京摄影生涯的黄金年代。他很少待在万寿寺内,而是走遍了北京主要的寺庙,如雍和宫、潭柘寺、戒台寺、碧云寺等,拍摄寺内的建筑、寺中僧侣的生活,以及烧香拜佛的香客,他甚至还记录下了黑寺内举行的法事。
当然,万寿寺也屡屡出现在他的镜头下。可以猜想,佩克哈默的中国情缘或许正是在这时生根发芽。

 万寿寺罗汉像
192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获释的佩克哈默选择留在了中国。也许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段血与火的经历,使得佩克哈默对生命之宝贵有着独特的体悟,而战争期间的战俘经历,更使得他日后将镜头对准生命、赞美生命。
二、他的作品诗意、朦胧,堪称画意摄影的佳作

 朝阳门
在佩克哈默镜头下,琼华岛、地安门大街等北京古老的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选景与构图非常自然、规整。
佩克哈默对线条的把握为照片增添了一种美感,这些建筑在他的镜头中自成一格,处处彰显着德国人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趣和严谨风格。

 热闹的街头
他善于捕捉瞬间,镜头中的京城各色人物个个都富有故事性。在一组京城驼户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驼户牵引着驼队从玉泉山取水、悉心喂骆驼的真实生活画面。
从牵引骆驼的孩子到耄耋老人,都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直接感受到旧京骆户的淳朴和粗豪性情。

驼队
三、开创了中国人体摄影的先河——《百美影》
在公共空间中展示女性的身体,进而欣赏和认可这一行为,在20世纪二三十时代的中国实现的难度太大。
首要寻找合适的模特就费尽周折,最终佩克哈默在澳门的妓院拍下了这部独特的作品——《百美影》。
每完成一些照片,佩克哈默就会想办法将它们偷运回德国,小心翼翼地保护好。这些照片后来刊登在法国的一家杂志上,1928 年在柏林集结出版。
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5 0张2 0世纪2 0年代,同生照相馆(19 0 8年在上海开业,老板为谭景棠)制作的三海的珍稀照片。

西洋镜:中国衣冠举止图解(珍藏版)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西洋镜:北京名胜及三海风景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










新书推荐丨“历代墨迹精选”系列第一辑10种上市!
首次集结!范景中、陆蓓容选编稀见书画文献,内府、私家藏目珍本
金石传拓:只此黑白丨虎嗅蔷薇:万物皆诗,不止黑白
"绘冠南天 — 粤藏宋元书画特展"同名图录
溪山清远 : 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
 贺西林 著《读图观史:考古发现与汉唐视觉文化研究》
《上海博物馆藏碑帖珍本丛刊》三四辑限量首发!
辽博藏中国古代书画名品鉴赏
钱塘自古繁华处 《两宋流韵传千古》
克拉克艺术史文集
最美中国画▕ 史上超大开本中国艺术珍藏画册(5折)
剔彩流变:宋代漆器艺术
吴趣:沈周绘画与文官鉴藏
170件套原版浮世绘美得惊心动魄!辽博浮世绘大赏图录来了!
据几曾看 | 千金难求一孤本







 七零后水墨 

关注优秀青年艺术家15年

丨 聯 絡 我 們 丨

微信留言(请加微信号 zhulizhi5201)

E-mail:yishubuluo@126.com

圖書出版丨裝幀設計丨展覽策劃丨藝術品銷售

长艺文化传媒

微信:qi ling hou shui mo

长按二维码关注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若喜欢,请点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七零后水墨”(ID:qilinghoushuim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