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席·艺术文献NO.1艺评|刘力国 现实的荒诞与戏剧性

西席·艺术文献NO.1艺评|刘力国 现实的荒诞与戏剧性

关注我们,加入聚落


现实的荒诞与戏剧性


文/程小雨




《维纳斯和中国鞋子》

2006

130×32×45cm



艺术家刘力国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一种剧场般戏剧化的色彩,以看似并不紧密关联的事物的聚合重构出另一种我们熟悉但又被陌生化的世界,碎片化的图像和元素之间以某种离奇的节奏感构建着夸张的、激越的同时具备混杂感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既诞生自我们身处社会文化语境的现实又远超越于此。



《经辨》

树脂与人造皮毛/2008-2016

87x90x70cm





他曾说,艺术是被凝缩的现实。


我们无论从他早期持续十年之久的当代艳俗陶瓷作品创作还是不同系列的巨幅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这里被凝缩的现实被表述为一种同时充盈着特定历史、文化语义和附着鲜明个体态度与立场的图像和景观。

《花儿》系列

陶瓷/2004

刘力国以荒诞的甚至是离奇的演绎手法表征他个人精神与文化认知中的被无限拼合、重组的“现实”,这种现实在被创造和阅读之后似乎以一种更为强大和几近演化为“实体”的介入力量与它的存在“原型”所相对,仿佛他所置身的万般交错驳杂的社会丛林在艺术中以一种更为光怪陆离、万象纵横的方式,于个体精神焦虑和文化关怀的粼粼波光上折射出一个无比广袤,具有多重读解性的世界。




《经典》系列

《经典》系列

陶瓷/2004

在以绵密的持续的创作节奏和步调浸淫于和见证中国当代艺术进程三十多年的今天,他依然以他的艺术一贯地保持着对现实的当下性发声甚至是同时裹挟着文化危机意识和寻求精神归宿感的某种未来预言。


应该说这种意识和态度即使他在早期的当代陶瓷创作阶段也早已显露,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戏谑式的反叛。

《观音与玛利亚的初吻》

树脂/2008-2016

68x42x35cm





在系列作品《经典》、《满汉全席》、《行走的足迹》中,我们看到的是处于特定历史时代下的艺术家对中国正在发生巨变的消费主义倾向与文化交杂及撕裂状态所作出某种反应,其高度符号化的语言,仿佛成为微缩现实的棱镜,凝化来自躁动社会的杂音。




《花儿》系列

陶瓷/2004

尤以《经典》系列陶瓷作品中那看似被无限堆砌的万花装饰与“屁股”元素的某种莫名的逻辑关联而煅筑着笼罩于特有文化和审美语境之下的某种经典性意义,这种经典性在于作品内部语义的指向性正是以具有相互背离性的事物间的冲撞和撕扯完成意义建构的,后者之于前者正如基于繁华喧闹的人世抛之以一个凌然的冷眼,但又不仅限于此,刘力国作品中的普遍符号意义还在于波及更广阔的含混的、暧昧的、意味杂陈的边界,提供给观者返回文化语境和同时基于当下延展的思考可能性。




《诺亚的方舟》系列

布面油画

300x150cm

《诺亚的方舟》系列

布面油画

300x150cm





在刘力国的陶瓷创作中,我们看到他作为一个当代有影响的艳俗艺术家所发出的那种显著的“尖音”。


在此,贯穿在现当代陶艺创作中精致的“审美”性是被削弱甚至并不在创作的考量范畴之中,其更大的直接的意义在于从陶瓷材料千年涵蓄的表述方式和语言中选择一个当代艺术家基于他的观念所需要的路径完成他对现实的强力介入,完成他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家更具他个体身份与立场的一次郑重表达。



《诺亚的方舟》系列

布面油画

300x150cm











  艺术家刘力国工作室  




—— 相关链接 ——

三宝蓬美术馆|2022年度公益文化项目之一「西席·艺术文献」正式开启

西席·艺术文献NO.1采访|刘力国 我们与世界时间是一样的,但是活在一个迥异的空间中




三宝蓬美术馆当前展览



1号&2号展厅正在展出:

【绽放】——菲·主流 青年女性瓷画联展


3号展厅正在展出:

《百卷青绿》—瓷画复刻当代呈设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ID:sanbaope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