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芬兰导坛的重量级人物,是当代北欧著名的导演、作家和制片人,是各大电影节的夺奖专业户。他的个性就在于——他不像其他有些大导演,想办法从技术或题材上实现突破和对艺术生命的延续——而是恰恰相反,把对自己已有风格的坚持作为“突破”和“延续”本身。
他站在全人类命运的角度,深具自我的见解和思考,常常打破时空与国家界线,突破意识形态的藩篱,时怀慈悲之心,对准某个难民或者一个公民,进行深度的阐释。
可以说是非同寻常又讲究艺术品味,我们亲切地称他为“阿基”。但他的个性是倔犟的,其外显气质,好像跟他温润的电影风格相左,这正是阿基的神秘与独特之处。
喜爱这位芬兰导演的观众,首先一定是“阿基美学”的拥趸:以胶片为载体的明暗和色彩,极简布景,不苟言笑的人物,和舞台剧效果的对白,还有动听醉人的摇滚乐。
........................................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Markku Toikka
豆瓣 7.1 IMDb 7.1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名著曾多次搬上银幕,本版把它搬到当今的赫尔辛基。它逼真地再现了原作的压抑和阴郁,人物刻画很少感情色彩,很多细枝末节被舍弃,只留下主要人物的眼神和动作,堪称简约主义风格之作。
可以说,考里斯马基的处女作对人与社会异化关系的探讨以及对陀氏原著的次文本拿捏很成功,叙事干脆直接,并无苏联版的冗长。
利用人物眼神的正反打镜头与美国黑色电影式的表现主义布光营造针锋相对的紧张心理,“芬兰化“极为成功!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蒂莫·埃伦克
豆瓣 7.7 IMDb 7.0
卡拉马利联盟是一个寓言的电影,讲述了寻找一个叫Eira的理想国的故事。阿基大叔在阴沉的《罪与罚》之后的这部《卡拉马利联盟》是对前者基调的一次逃离。
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像阿基大叔之前的电影一样受到芬兰电影基金会的资金支持——甚至根本没有申请过资金支持,因为阿基曾豪言:“这是一部太细腻敏感的电影,谁都不能用商业来污染它!”电影在拍摄过程中甚至没有一份成型的剧本,许多场景都是即兴而为。
以至于当时有许多评论家把这部作品看作阿基大叔的团队、他的御用演员以及出现在电影中的一班著名的摇滚明星之间的一个内部笑话在电影圈里流传。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马蒂·佩龙帕
豆瓣 8.2 IMDb 7.5
本片获1987年芬兰电影尤西奖最佳影片奖。是导演“无产阶级三部曲”的第一部,从这一部就可以大抵看出阿基作品风格的几个要素:简洁明了的剪辑,不失温度的冷色调镜头,相得益彰的配乐,荒诞诙谐的对白,极简却饱和酣畅的故事情节。
芬兰是很富庶的国家,但是阿基总是在拍社会边缘人物抱团取暖的温馨故事,色调冷峻,构图精巧时不时的冷幽默。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皮尔卡-佩卡·彼得柳斯
豆瓣 7.1 IMDb 6.9
黑白的影像和冷竣的色调透着北欧寒冷,死亡和背叛的主题在当代演义。故事的脉络依旧延续着莎士比亚的阴郁,郭利斯马基版的这部影片是黑色风格的,充满了后现代式的讥讽和批判。
影片采用了倾斜的构图来表现事务状态和人物心绪的的多变性,使得观众不由自主进入了一种强烈不安的情绪里。
这个版本的哈姆雷特比较张扬,有着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冷漠和跋扈,有着当代的人性更加残酷的一面。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图罗·帕亚拉
豆瓣 8.2 IMDb 7.4
这是一部探讨人生希望和失望的黑色喜剧,新锐派导演考里斯马基颇有吉姆·贾木许的味道,手法冷静而简洁有力!本片获1989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1991年全美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
本片属先冷后暖的模式,在冷幽默中总夹杂着淡淡的忧伤令人回味,片中的越狱情节应是影史上最淡定的吧!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马蒂·佩龙帕
豆瓣 8.4 IMDb 7.0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作为阿基最好的电影,酷到极点又浪漫到无可救药的魔幻主义。
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在这个面瘫冷幽默风格的荒诞故事种融入了对流行文化、政治和文化歧视等等世界现象的讥讽、调侃。
作为一个在89年这个巨变时期拍摄,名字中带着列宁格勒,又很明显地出现了斧头镰刀旗、民主主义、服从和剥削元素的电影,你不可能绕开政治隐喻去看它。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让-皮埃尔·利奥德
豆瓣 7.7 IMDb 7.2
这部电影作为考里斯马基的代表作,具有他一贯冷峻、感伤的美学风格。缓慢幽默的步调,红与蓝的色彩对比,推、摇镜头的熟稔运用,讲述了一个侨居英国的法籍男人在失业之后,雇佣杀手来完成自杀,却在酒吧中邂逅爱情后改变了自杀的念头,最终杀手与自杀的人命运颠倒的故事。
在萧条的资本主义社会环境下,用灰冷的色调讲述悲凉的故事,幽默的手法表现跌宕的情节,丰富的色彩展现希望与现实的冲击,是他最不可忽视的一部电影!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Uppe Ali
这部电影堪称阿基·考里斯马基式残酷幽默的高峰示范作,将悲情、惊悚、残忍、喜剧共冶一炉。是其触及芬兰社会现实的“赫尔辛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
该片以低沉死寂的氛围来营造这个孤独恐怖的故事,用赫尔辛基的荒芜凄冷来衬托现代社会中不断疏冷的人心。在片中,导演还利用电视新闻的片段来反衬少女内心的孤寂,以及她亲情、爱情的流失,一股冰冷的绝望感渗透于整部电影之中。
很难相信故事原来是安徒生的纯真童话,这落到怪杰导演手中即成为由怜悯而起、却以心狠手辣而又荒诞绝伦的奇情告终。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马蒂·佩龙帕
豆瓣 8.3 IMDb 7.1
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的小说,讲述19世纪3个波希米亚画家在巴黎种种艰辛的生活,用黑白画面将这三个艺术家各自的友谊、爱情、工作、生活细致地刻画出来。
导演又一次将视角对准了生活中的失败者,影片的三个男主角是三个穷困潦倒的落魄文艺男青年。
但这次导演的视角不再荒诞,反而略显哀伤,忧郁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片中人物因艺术创作上的失败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困难所引发的恐惧感,以及他们的孤独和城市的冷漠。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卡蒂·奥廷宁
豆瓣 8.3 IMDb 7.6
影片用简约到不落痕迹的手法,表现了他俩的关系以及朋友和同事的作用。布景采用基本色,表演极度含蓄,摄影精确而不张扬,使得整部影片荒诞中透露出一丝温馨。
更美妙的在于它自由、优雅并富有魅力的音乐,与底层、善良、寡言、失意的人物及其生存境遇形成非常鲜明的对比,它们对立却又巧妙融合,这是个奇迹!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马库·佩尔托拉
豆瓣 8.5 IMDb 7.8
《没有过去的男人》是一部关于生存的黑色喜剧,片中有着强烈的幽默感。它通过对芬兰社会异化的思索和对无家可归问题的关注,讴歌了人性中的温暖力量,谴责了社会对弱势者的无情欺压。
影片聚焦芬兰底层人民的生活面貌,讲述底层穷人们的纯朴善良,相反身为国家富有阶层的银行职员和警察却自私又冷酷。这种将社会对身份的认可和个人特色两相比照,形成鲜明的效果,使得电影充满了现实主义批判的力量。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Janne Hyytiäinen
豆瓣 7.8 IMDb 6.8
导演以“芬兰三部曲”——《浮云逝事》、《没有过去的男人》、《薄暮之光》扬名国际。“芬兰三部曲”里的冷调、黑暗,呈现的就是快乐与忧郁、希望与绝望并存的双面芬兰。
《薄暮之光》与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其他电影一样,短小却郁积。七十多分钟的片长讲了一个并不复杂、却着实奇怪的故事,为观众刻画了一个孤独的人充满了希望与绝望
的人生轨迹。冷静地逼近现实,也冷酷地接近幽默!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安德烈·维尔姆斯
豆瓣 8.0 IMDb 7.2
影片把“移民”这个话题演绎成一则政治童话,并在呈现法国社会现实与“复古”电影风格之间巧妙流转。影片继承了导演一贯的幽默风格,黑色、生硬的冷幽默喜剧效果显著。
无论是酒馆还是底层市民的住所,都有一种极简主义风格,像是仍然停留在社会主义时期。人物的服装也体现出了简单的特征。虽然是描述底层生活,但是导演在刻画无产阶级人民时,始终赋予他们干净、整洁、肃穆的状态。
该片一共耗资380万欧元,其中芬兰电影基金会提供了75万欧元。在拍摄期间,勒阿弗尔当地的居民与一些真实人物都参与了影片的拍摄。
观看完整影片↓↓
导演: 阿基·考里斯马基
编剧: 阿基·考里斯马基
主演: 韦勒·维坦恩
豆瓣 7.9 IMDb 7.2
该片是考里斯马基最新的一部作品,本片将复古的基调进行到底,甚至可以说,它就是一部考里斯马基版的吉姆·贾姆许电影,和大卫·林奇、托德·索伦兹的风格也有那么一些神似。
阿基虚构了一个故事,让受害者变得具有圣洁的英雄特质,并未将残酷伤害进行到底,在审美意识和道德选择方面,规避了更肮脏的东西,这也使得阿基成得以继续做一个成功的有那么一点闭门造车的艺术家。
观看完整影片↓↓
推荐阅读:
10,照片,如何讲故事?
11,摄影,抓住各种巧合!
12,摄影,有一条捷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摄影大师的秘密”(ID:wfyk639)。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