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觉经济下 家居品牌闻到了新的商机

嗅觉经济下 家居品牌闻到了新的商机

图/梵几


感念生活时,常常免不了提及一个似乎有点俗气,但又会瞬间唤起许多温暖的词:


家的味道。


每一个家,都有居住者赋予的不同气味,家具、家纺、食物、洗护用品、娱乐爱好、植株、摆件玩意儿……生活中的种种习惯与偏好,以气味为媒介,构成了一个用嗅觉来表达的空间。


在这些被动留下的无形痕迹之外,居住者们,也在用主动的选择,加入这个用气味书写的故事之中。



 

野兽派


香薰蜡烛、扩香晶石、藤条、扩香器……如今,我们越发容易在各式空间中发现香氛香薰产品的身影,淡颜、热烈、甜蜜、清新、生机……空间中的住民们,正在无形的感知,妆点着对于生活的爱与期许。


而这份无形的热爱,也正在掀起一轮“嗅觉经济”的全新热潮。在近年来嗅觉经济渐起的新蓝海市场上,家居香氛品类在新消费领域不断抢占声量,并为家居市场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2021年,香薰摆件在天猫平台同比增长达到17倍;2022年“双11”,天猫的数据显示其香氛香薰类目中有15个品牌成交破亿,超120个品牌成交破百万,并有超120个成交破百万单品诞生。



 

观夏


而在香氛香薰产品的众多使用场景中,“家居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22-2023年中国嗅觉经济发展趋势与商业机会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近六成消费者购买过家居香氛产品。


家居香氛的蓝海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如Jo Malone、Tom Ford、Aesop、Diptyque以及野兽派、观夏、冰希黎等国内外的知名“玩香者”,也有像梵几这样的家居品牌在积极“跨界”。



 

梵几


“对于家居品牌来说,香氛品类的融入已然走向了大趋势。”梵几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Z Media,香氛是一个很好地与居住者共同探讨家的纬度的切入点,梵几在进行自主香氛研发之前,就已在线下门店进行品牌香氛的销售,亦与Le Labo合作以《+Motion》为主题共同策划香氛实验展览。



 

梵几与Le Labo的主题香氛展览


对于生活空间的美好期许,来自于过往回忆中凝结出的种种意象,也来自于当下对于环境的全情体验。当视觉、触觉的语言开始能被更多人熟练的解读,嗅觉的表达也成为了一种空间的语言,生活构建者们正在以更多的觉知层次,与人们一同塑造出对于家的感知。


而消费者们对于家的新期许,无疑也为家居品牌们提供了新的潜在市场:在肉眼可见的实体之外,家居生产者们,还可以为空间之中装入哪些感知维度?




 


从打造家具到打造“气味”,新的空间语言为家居品牌与设计者们拓展着感知维度,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家居香氛市场细分之下拥有诸多品类,香薰藤条、蜡烛、扩香石、扩香器、香牌、香纸等是市场中较为主流的产品,其核心思路,是通过不同的介质,让香味分子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按一定的密度进行扩散。


人、空间、器具、气味彼此之间都在这个过程之中,进行着无声而密切的互动。



 

RE调香室


“香氛类产品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不同子类别的使用方式和工艺特性。”设计师曾静华与Z Media分享道。比如香薰蜡烛这类需要点燃的产品,对于器皿材质的稳定性会一定的需求,火苗形成的亮光与器皿的关系也会为空间带来有意思的变化;而无火香薰产品则首先要考虑扩香方式和介质,思考使用者如何与其产生更多的互动性。


除了空间之外,“时间”也是对于香氛产品极为重要的介质。


“虽然香氛产品很多时候被视作日常消耗品,但从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来说,在设计之初,设计者还需要考虑当香氛介质挥发耗尽之后,器皿是否有被珍视留存的价值。”曾静华表示。



 

对于香薰蜡烛的容器设计,曾静华进行了充分考虑


在日常的使用中,“明火的使用”是一种常见的品类分野:香薰蜡烛、隔火熏精油等品类虽然有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与不便,但也因为“点火”这一主动的动作而更具仪式感;而藤条、扩香石、扩香器这样的产品在则因其香味持续的特性,会让使用者在长时间处在室内空间后渐渐难以察觉。


家居香氛市场中,各品牌通常会选择尽可能多地覆盖不同品类,在触达拥有不同使用习惯的消费群体的同时,也能做出更多层次与质感的气味表达。



 

梵几


比如梵几,就在原有6味有火香氛的基础上,全新研发推出了3款无火扩香,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则延续品牌“木工房之味”系列特色,在还原梵几“归属感”的同时,将品牌基因中的“生长于野安于室”的自然感进行了更多诠释。


而在香调方面,“个性”与“怀旧”这对看似矛盾的关键词成为了不少品牌打开市场的发力点,东方、国潮、中国味、元气、小众、知性、氛围感等,成为了常见的营销热词。


由于市场中年轻人占据了主要消费客群,有人设、有故事、有颜值的产品在市场之中更具竞争力——虽然主要在室内使用,追求个性的消费者们依旧努力不想“撞香”。




 


中国的嗅觉经济市场,有着自己的节奏与特色。


中国拥有悠久的用香历史与香文化,但与现代“香工业”的共舞却很晚起步。1978年,中国的香氛行业才开始萌芽,并受限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居民消费能力、生活习惯、产品认知度等因素,直至2014年(一说2016年),才逐步进入真正的发展期。


根据头豹研究院测算数据,中国香薰市场2021年至2025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21.8%,中国香薰市场规模在2025年有望超40亿美元。对于这片正在快速生长的市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家居香氛市场将会成为未来的增量市场。



 

香氛品牌Diptyque也在“反跨界”推出艺术家居产品


在Z Media看来,对于家居品牌来说,在家居香氛品类上的探索,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开拓选择。一方面,家居香氛与室内空间天然有着强关联性,在居住者对于空间的情绪及功能需求方面,家居从业者们无疑有着认知优势。


此外,由于市场尚未对家居香氛产品形成固定的价格认知,加上产品自身不会占据太大空间且拥有需要复购的特性,家居香氛产品可以成为家居品牌与消费者建立起链接的“入门产品”,通过香氛产品逐步形成品牌认知,加深对品牌所拥有的生活观念的了解,培养起用户粘性。


然而,在拓展之路上,家居品牌的跨界也面临着与中国本土香氛品牌们同样的挑战:由于本土香氛市场发展时间短带来的种种短板。


在原料端,由于国外巨头已占据了大部分国际香料香精市场,原料供应链大部分依赖进口;在生产端,先进的技术与工艺,以及专业的优秀调香师大部分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本土品牌很难研发出独家的拳头产品。


而在消费端,品牌还需要面对建立品牌认知与培养用户习惯的挑战。国际上的专业香氛玩家以及在新消费市场中有着一定运营经验的品牌正在快速抢占市场,西方香精香氛工业语言与当代本地市场营销语言之间也在争夺着话语权。



 

闻献


此外,在客群中占据了主流的Z世代,其重视个性化、重视新信息、重视新体验的特征,也为品牌的营销策略制定增加了更多复杂性。


虽然蓝海市场中的挑战颇多,但投资者们还是对中国本土的香氛市场及品牌发展表现出了看好:2020年后,中国香水香氛市场集中发生了多起投融资事件。



 

节气盒子


公开披露的投融资信息统计显示,2020年至2022年11月,就分别发生5起、10 起、6起投融资事件,在行业总量中占比达六成。投资者中,不乏红杉资本、经纬中国、中信资本、IDG资本等知名机构。


对于中国的家居品牌而言,在家居香氛之路上的拓展虽有挑战,却也有诸多机遇正在等待,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家的味道”,正等待着我们自己的品牌,给出定义。



   

 

生活方式的改变,

反映并推动着

社会发展的变化。


我们布置着家,

妆点着生活,

表达着自己,

也在等待着众多懂生活的品牌,

与我们在未来相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知了Home”(ID:ZMedia00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