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考落地,校园体育忙起来了!

新中考落地,校园体育忙起来了!



随着《“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的重磅发布,体育教育作为当下战略机遇期的重要课题,再次成为了被热议的焦点。


而在体育分值提升的「新中考」,以及「双增」「双减」背景下,即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校园体育,也将迎来体教融合的新契机。



文/ 刘金涛

编辑 / 傅皓南

01

分值提升后,校园体育忙起来了


10月13日,河南省教育厅正式下发文件,从2024年起,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总分值由目前的70分提高到100分。9月,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意见,宣布中考体育分值由过去不低于中考成绩总分的5%,到2025年提升至10%以上。


与此同时,江西已在去年将中考体育分值由55分提升到60分,而到2025年体育中考分值有望增加到100分;福建体育中考分值在今年由30分提至40分;天津体育中考分值也将在明年,完成由30分提至40分的转变;


而早在2020年底,云南省教育厅就正式发布《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考试方案》,将中考体育从50分提升到100分。同时「语数外」三科也都从此前的120分降至100分,体育中考成绩齐平「语数外」。


江苏省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通知,也已经是今年第二道文,深化体育考试的步调之下,是进一步加强的体育课。


不过,增加应试分值来来给教学施压,究竟能不能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身体素质?从实际操作起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


很多孩子在小学期间就缺少锻炼,升入中学后如果不多参与运动,想在中考拿满体育分非常困难。李洋是江苏宿迁一所中学的体育老师,他坦言近一年的教学工作明显增多了。


据悉,目前江苏省地级市体育中考分值比重在5%至10%之间,到了2025年,如果在总分700分不变的情况下,满分至少上30分。而在考试内容层面,除了常规测试项目之外,新政还要求将日常体育参与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新政要求,对于中考体育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执行 「过程评价 + 基础知识 + 现场测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其中,基础教育阶段学校落实每周小学不少于4节、初中和高中不少于3节体育课,每学期安排不少于10节健康教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


「考虑到分值和考试方式的变化,很多家长都在焦急的观望,而且大部分家长都认为,体育是最不应该丢分的一科,」李洋说道。


如今,随着全国的很多地方确定中考提分方案,云南省作为排头兵,将在2023年将实行中考体育从50分提升到100分。因此,去年和今年9月秋季入学的初一学生,就已经开始在为中考体育而努力了。




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家长更为关注中考体育,「到他们中考时,基本上就是体育高分值的时候了,所以小学的家长们也开始重视体育锻炼,」在北京西城区教小学体育的郑东博告诉氪体。在他执教的十几个班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报名了体育相关的培训班,这在以往是未曾出现的。


未雨绸缪似乎早已写进了家长们的DNA里。现在生活条件好很多了,而且再加上疫情,家长们对孩子身体成长更关注了,周鑫的儿子在北京管庄的某小学就读,她是校外培训的拥护者,老师就那么几个,6个年级那么多学生是带不过来的,还是靠校外培训和家长带孩子玩。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地方的体验考试出现改变,即便部分的确中考的分值提升还未实行,但不少家长们已经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体育培训,甚至中考体育培训班。



02

体育中考班,能有多大潜力?


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中,「青少年体育」是新时期体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青少年体育发展进入新阶段」也同样成为了《规划》中的主要目标。

同时,在「新中考」和「双减」的背景之下,体育培训正开始快速增长,并受到了市场的密切关注。


此前氪体就报道过新东方的「体育中考班」,业内反响非常大。但把学科培训的那一套搬到体育,显然不符合时代需求。



延伸阅读:变道体育培训,新东方到底行不行

 

近日,央媒《半月谈》发布了《体育培训市场火热,「草台班子」浑水摸鱼》的调查性文章,指出了「双减」文件印发后,全国体育教培市场火爆背后存在诸多问题,譬如「无良机构趁虚而入」,「高额预收费、跑路事件频发」,「上课场所占用公共健身空间」等问题。


而到了10月9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树立「健康第一」的舆论导向,坚决抵制「应试体育」思维,强化监管、规范行业发展。



 

实际上,如今校园改革背后所传递出的目标和方向,都是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并非简单的「体育涨分」与「语数外减负」,而且这两种教学都应该在校园完成,而不是依靠校外培训。


听说针对中考的体育培训班也出现了,也有很多一些咨询如何提高,面对市面上跟风的各类体育补习班,李洋觉得大可不必,日常考核要拿满分并不难,针对考试则需要长时间锻炼与积累,因为即便上了补习班也需要自己练。


的确,很多补习班打出了运动科学专业的招牌,甚至还有在职体育教师。但实际上,中考体育分值上升的核心并不在于增加考试难度,而是强调在校的更多练习,而且中学生的跑圈强度,还没到那份上。


「很多家长着急,但焦虑背后更多的是一种不确定,平时怎么练、会不会影响其他学习、有什么办法能快速提升、孩子没兴趣怎么办,」郑东博在家长群里一下子成了被艾特最多的人。


「体育考试,不会背离运动健康的根本。现在就是要求孩子们平时少玩一点,多跑一跑、动一动,如果家长也能一起参与,其实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好事。」



03
应试语境下,能带来真正的体教融合吗?


需要认清的是,「中考班」与体育培训最大的差别,并非是哪种业态造成的负担更重,而是体育培训是以兴趣为主,有着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这远不是辅导班能比。


也因此,在体育逐渐受到重视的当下,体育培训的热度与市场需求都在不断上升,这也是体育培训乃至转型中培训机构的新机遇。




10月2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8月《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实施以来,相关部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情况。


王登峰司长表示,在「双减」落实的同时,教育部也在推动「双增」,即在减轻校内课业负担的同时,给学生腾出更多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这是「一增」。另外「一增」,则是在校外培训机构认定时把体育和美育培训列为非学科类培训。


把目光转回校园,「新中考」和「双减」乃至「双增」,都是校园体育教学非常重要的手段。相比较家庭,从学校入手是唯一的有效途径,而这也为体教融合的加速带来了时代契机。


无论是奥运会还是全运会,在运动员争金夺银带来的荣誉感之外,体教融合也一样是大众热议的话题,尤其是在体育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思考也一样没有停止——在如今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校园给出更多答案。


因此,让更多孩子上好体育课、做好体育运动是第一步。提升师资力量、选拔教练人才、举办青少年赛事,进而提升整个校园的成长环境,才是体教融合的重要通路。


尤其是在顶层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常把足球人口体育人口拿来论证体育的发展状况,而体育也是环环相扣的行业,体教融合在带来更多参与者的同时,也能带动校园的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进而完成从小学到大学、职业队的层层递进。


新中考双减相辅相成,影响着校园、市场再到职业层面的种种,这份呼喊,正在打响我们体育建设的新号角。


END

推荐关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ECO氪体官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RASHGUN”(ID:trashgu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