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范围
素材来源 | 综合自上海发布、宁波发布、决策杂志、江南制造总局等
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编制并印发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
原文件请后台回复都市圈,获得下载链接;或扫下面的二维码进入读者群,获得文件。
据悉,这是沪苏浙两省一市深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协商性的国土空间规划,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
大都市圈确定的规划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约7742万人,分别约占长三角的15%和34%左右。规划期限至2050年,中期至2035年,近期至2025年,衔接“十四五”规划。
李强指出,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的重大意义。
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举措,是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是上海与周边八个城市的“大合唱”,与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等互为腹地、相互促进。
要在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上率先展开探索,在完善城市化发展战略上率先走出新路,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创造新的鲜活经验。
要汇聚资源、整合优势、联合起来,打造世界级都市圈,提升整体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
以创新链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为底座,形成高效协同联动的区域创新矩阵,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以交通的同城效应为骨架,加快构建城际轨道交通“一张网”,加快构建世界级航运航空枢纽体系。
以流量的放大效应为纽带,推动关键资源要素在大都市圈内高速流动、高频交换、高效增值。
以人文生态的共生效应为特色,形成更高品质、更有底蕴、更加彰显江南特色的环境优势。
着眼构建更具安全韧性的都市圈,共同防范环境安全风险,共建能源资源基础保障体系,强化疫情联防联控,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抗风险能力。
要通过空间规划布局的优化,推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着力建设一批功能廊道和战略协同区,形成特色鲜明、紧密联动、相互赋能的强大功能体系。
加强领导、强化统筹,推动各方主体同向发力。
打破常规、创新突破,建立城市长效对话机制,鼓励各层级主体项目共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实施机制。
以空间规划实施为牵引,深入探索重点领域一体化制度创新。
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方式,确保各项工作纲举目张、有力有序。
费高云指出,江苏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要求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更好助力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意识,全面对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规划,强化产业分工协作、促进要素畅达流动、共保环境优质优美、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健全区域合作机制,在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作出江苏贡献,展现江苏作为。
要进一步加强上海大都市圈与杭州都市圈的联动发展,在规划落实中突出沪杭同城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加快打造上海大都市圈一体化标志性工程,聚焦聚力创新、产业、交通、生态、文化等重点领域,定期接续滚动实施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和项目,带动和促进上海大都市圈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增强“一盘棋”意识,联动推进协同规划和近期行动计划实施落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创新区研究院”(ID:TOP_La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